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桂林保卫战》续十一】

骆首瞻见证到了桂林保卫战的全过程,他的听力很不好,记忆力也很不好,需要我把问题写在纸上,他看清楚后,才能给我讲出来。桂林保卫战中,他忘记了很多细节,但是对七星岩记得非常清楚。

当时,日军派遣狙击手,趁着夜色,偷偷潜入七星岩山顶,团长覃泽文也差点被敌狙击手击中。由于391团所剩兵力实在有限,不能组织力量反击,在表面阵地全部被占领后,只能退入岩洞里抵抗。

骆首瞻说,当时伤兵太多了,几乎人人都带伤。覃泽文团长要求大家与阵地共存亡,决不当日本人的俘虏。岩洞里,但是能动的人,都瘸着,爬着,互相掺扶着,把岩石摞在洞口,抵挡日军。

岩洞又湿又冷,战士们都穿着单衣,夜晚就浑身哆嗦。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已经没有吃的了。在日军还没有完全封锁七星岩时,曾有一头猪误入七星岩里,战士们就将它拴在岩洞里,几次想杀猪吃肉,但是长官说,这头猪肯定是老百姓的,绝对不能杀了它。后来,因为实在饿得受不了,加之兵荒马乱,猪的主人也不知道跑到了哪里,战士们就偷偷把猪杀了,每人分了一小块。就是这一小块猪肉,很多人还舍不得吃,留着在最关键的时刻再吃。

战况越来越不利,覃泽文对战士们说:“目下外界联系已断,战况欠佳,但凭军人报国的满腔热血,保证有一个掩体打一个掩体,有一个人打一个人。”

覃泽文说这段话的时间应该是11月8日,因为这天391团与外界的所有联系中断了。

日军占领了七星岩后,用一个大队的兵力,激战多日,仍然不能肃清躲藏在岩洞中反抗的桂军,就向每一处山洞施放毒气。山洞里,空气不流通,又没有防毒面具,战士们只能坐以待毙。即使这样,就在日军戴着防毒面具冲进山洞的时候,很多桂军士兵还在用仅存的一点点意识和力气,与冲到眼前的日军肉搏。

桂军的战斗意志,令日军大撼。

覃泽文决心与七星岩共存亡,身边的战士劝告他说,与其这样做无谓的牺牲,不如入围出去归队,还能多杀几个日本人。覃泽文思虑再三,才决定突围。他们沿着后山,攀藤附葛,悄然前行,等回到漓江西岸时,仅剩三人。

一年后,桂林光复,已是31军副参谋长的覃泽文一回到桂林城,先奔往七星岩,他牵挂着那里的弟兄们,那些曾跟着他出生入死的391团的弟兄们。他走近洞中,跪在地上,一具一具收殓这些弟兄的遗骨。

据《广西日报》1945年11月20日记载:“七星岩内搜寻结果,岩内尚余忠骸八百余具,尽属广西子弟。计有303轻机枪连,该连长死时尚作紧握马缰姿势,忠马亦死其旁,想为作战中毒而死。此外有防毒排、迫击炮排、第一连、团部官佐、卫生队、野战医院及三百余伤兵。枪支多弃掷岩内深潭中……岩内忠骸死状极惨,敌人用毒气后,复用火攻,不少死者将头伸入石钟乳之内,而身在外以避毒气者;有仰卧者;有尚作射击姿态者,而今英姿宛在……”

1946年,国民政府共收殓七星岩壮士遗骨823具,合葬于普陀山霸王坪,并树墓碑,碑刻:“英风状节 蒋中正题”。

建国后,在屡次入岩铺设线缆中,又在七星岩发现烈士遗骨数十具,估计当时惨遭毒杀的壮士,足有千人。

【《桂林保卫战》续十二】

参加过桂林保卫战的老兵们回忆说,当时,桂军都杀红了眼,一见到日本兵就打,而且桂军的枪法都不赖,比抗战末期的日军枪法要好。

桂军骁勇善战是有原因的。要成为一名桂军士兵,是需要经过层层选拔的。先要上学,那时桂系三巨头治下的广西实行免费教育,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要上学,学校里开设军事课程,真枪实弹演练,成绩优秀的才能进入民团,而民团成绩优秀的才能成为一名桂军士兵。

那时候,广西全民皆兵,有些类似于古希腊时期的斯巴达。

老兵们说,一对一比拼,日本人不是桂军士兵的对手。

老兵们还说,日本人害怕啊,他们躲在阵地后不敢出来,日军军官手持指挥刀顶着士兵的脊梁骨,逼着他们冲锋。

这种情景,幸存老兵们都看到了。

七星岩丢失后,漓江以东所有阵地都失守了。日军开始渡江。

去过桂林的人都能看到,漓江很狭窄,江面也只有几十米,不能阻挡日军的进攻。但是,漓江成为了桂军阻挡日军的最后一道屏障。

日军乘着快艇和竹筏开始渡江,桂军和民团士兵爬在西岸阻击。桂军士兵的枪法很好,而桂军里的神枪手更是弹无虚发,专门打划船的日军。后来,日军不得不把船上的死尸摞起来,阻挡桂军神枪手的子丨弹丨。

骆首瞻说,当时如果有炮就好了,竹筏和快艇就是最好的目标,炮弹打过去,日本人想躲都没有地方。可惜,这时候炮弹已经用完了。

骆首瞻还说,桂林保卫战中,炮兵发现有很多炮弹是臭弹,打出去后没有爆炸,顶多也就是把屋顶打穿了,炮兵们觉得很奇怪,就拆开来,发现里面是沙子。

骆首瞻直到现在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在烽火连天的保卫战中,会有那么多的臭弹?他说,可能是有人在嫉妒桂军的战功,暗害桂军。

没有了炮弹,用步枪是无法抵挡日军疯狂的强渡,有几艘快艇驶到了西岸,日军的机枪架在岸边,掩护日军向前冲锋。后面,更多的日军架着竹排和快艇冲来,漓江江面上,是密密麻麻像蚂蚁一样的日军。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漓江上游驶来了几十艘竹筏。那时候正逢连阴雨,漓江河水上涨,流速加快,竹筏像离弦之箭一样向日军的快艇和竹排撞来,竹筏上,是手持大刀长矛和土枪的民团士兵,有的衣衫褴褛,有的光着上身。在东岸掩护渡河的日军炮兵急忙调转炮口,一发发炮弹落在民团士兵的竹筏上,竹筏变成了碎片,飞上了天,民团士兵们落在了水中,水面变成了红色,然而,那些受伤的民团士兵还在手持刀枪,向日军的快艇游来。东岸的日军机枪对着河面射击,民团士兵们的尸体漂上水面。

日军刚刚喘口气,漓江上游驶来了更多的竹筏,竹筏上是更多的民团战士,他们挥舞着刀枪,大声呐喊着。日军东岸的炮火和机枪不得不全部用来阻击这些英勇的民团战士。趁此机会,西岸的桂军组织了一次次反击,将冲上西岸的日军又赶回了漓江。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27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李幺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第27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