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保卫战》续三】
桂柳会战前,桂军31军131师防守南宁。1939年,日本海军从钦州登陆,一度攻占了南宁,中国军队奋勇抗击,取得了昆仑关大捷,终于将日本海军又赶到了海里。
日本海军在广西没有讨到便宜,转而进攻越南。此后的四年里,广西再无战事。
桂军131师师长阚维雍率部镇守南宁。
阚维雍是桂军中的儒将,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知识渊博,见解超群,军事造诣极深。他的才华多次受到李宗仁和白崇禧的赞扬。他通过自学并精通日语、越语、英语,还多次破译了日军的电台密码,让国军掌握了日军的作战意图。这样文武全能的将军,在当时的国军中是凤毛麟角的。
当年,中学毕业后,阚维雍先考入广州医科学校,后又考入广西陆军讲武堂。李宗仁任广西绥靖督办兼第一军军长时,阚维雍任机要参谋。后来还担任过钢七军工兵营营长,40军36师团长等职务。桂南会战时,他以19师副师长,31军参谋长率部抗日。1942年担任131师少将师长。
131师的老兵们后来回忆说,师长阚维雍经常教诲他们作为一个军人的要领,他总结出了军人的 “五德”和“五得”:“五德”就是智、信、仁、勇、严,是军人应具备的基本修养;“五得”就是吃得、饿得、睡得、跑得、忍得,是打仗时对战士的基本要求。
1944年,桂柳会战即将打响,131师奉命从南宁开往桂林。
南宁到桂林,当年没有笔直的大道,都是在山中行走,距离将近1000里。桂军的装备很差,那时候没有运输工具,所有的路程都是依靠两条腿。
抗战老兵桂调元说,那年参加昆仑关战役,桂军先和日本海军交战。因为装备太低劣,牺牲很大。有一天晚上,身为卫生兵的他送走一批伤兵,刚刚返回师部,突然看到师部大门口停着一眼望不到边的十轮大卡车和摩托车。他想:不对呀,桂军哪里会有这些东西。走进师部,才知道是第五军来了。第五军是当时国军装备最好的部队,也是国军的第一个机械化军。第五军的装备,是扛着汉阳造和大刀片的桂军远远比不上的。到桂林保卫战的时候,桂军的装备还是很差,一直到李宗仁当了代总统,部分桂军才换上了美式装备,这已经是抗战结束后的事情了。
131师的战士们穿着草鞋,背着干粮,从南宁向桂林行走。师长阚维雍没有骑马,而是让马拖着装备,他也和士兵们一起行走。
桂调元说,桂军作战勇敢,大家都知道。为什么桂军会这样?因为桂军的长官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当别的地方的军队打仗的时候,是连长排长带着部队冲锋,而桂军是团长,甚至师长带着士兵冲。师长团长在前面,士兵们哪个能不拼命?
桂林保卫战,桂军之所以能够在绝对劣势兵力的情况下,殊死拼争,也杀伤了相同数量的日军,关键就是阚维雍这些高级将领的表率作用。
那一年,阚维雍的小儿子阚培桐只有5岁,他清楚地记得见到父亲最后一面的情景。
阚维雍家在柳州,从南宁去往桂林,路过柳州。阚维雍回到家后,只和他们匆匆交谈了几句,就准备出发。妻子看到他双脚又红又肿,问为什么会这样?阚维雍说,他是从南宁一路走过来的。妻子问他为什么不骑马,他说:“当官的骑马,当兵的怎么办?”很多年后,在我采访那些熟悉阚维雍的老人时,他们都说:“阚维雍完全是按照古代君子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阚维雍临出门的时候,阚培桐的哥哥对父亲说:“我在书摊上买了一本《孙子兵法》,您要不要带上?”阚维雍答应了。阚培桐就和哥哥去房间里翻找《孙子兵法》,然而,等到他们拿着《孙子兵法》出来的时候,阚维雍已经离开了。他们跑出大门口,看到街巷空空荡荡,父亲已经走远了。当时,日军占领衡阳后,正在西进,军情紧急,阚维雍等不到和儿子说最后一句话,等不到带上儿子买的《孙子兵法》,就踏上了奔赴前线的路途。
过了十多天,家中收到了阚维雍从桂林发来的书信,书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咏棠贤妻,在柳别后未通信甚为思念,我在桂一切情形均详述于均任兄函中,想已阅悉。此次保卫桂林大会战不日即可开幕,此战关系重大,我得率师参加,正感幸运,不成功便成仁,总要与日寇大厮杀一场也。汝带一群儿女避居融县,战端一开通信已成问题,接济更不容易,已另函托均任兄就近关照,家无积余,用度极力节省,如何寒苦亦当忍受,抗战胜利在望,生活总有解决办法也。我在此生活如常,毋须远念。此后作战期间如有可能仍可照常通信,余不及,即问近好。”
这封书信就是阚维雍将军的绝笔信。此后,阚培桐只能在思念中想象着父亲的容颜。和那时候的很多将领一样,阚维雍一走上战场,就抱着必死的决心,就没有想着再回到家中。阚维雍说,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这样的将士,视死如归,才能在那场关乎中华民族命运的战争中,绝地反击,取得胜利。
据131师的老兵回忆,阚维雍带着部队,仅用五天时间就走到了桂林。当时,阚维雍的双脚已经起泡化脓,他顾不得休息,又和士兵们一起构筑防御工事。
当时的桂林城仅仅剩下两个桂系师的兵力。而日军就在距离桂林仅有一天的路程。
进驻桂林不多久,有一天,阚维雍与31军副军长冯璜一起查看防御阵地,当时,日军已经兵临城下,桂林保卫战随时就要打响。他们经过一座棺材店的时候,阚维雍对冯璜说:“如果我这次打仗死了,你帮买一副棺材葬了我。”后来,冯璜将军在回忆录中写到这个情景,感慨不已。
阚维雍已经抱着与桂林共存亡的决心,来到桂林与日军决一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