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保卫战续1】
桂林保卫战所在的这场战役属于抗战历史上的桂柳会战。
现在回头开看,桂柳会战注定了是一个惨剧。
当时最精锐的军队调去反攻滇西,而在广西与15万日军作战的国军,无论哪一方面相比,都处于下风。
按照作战要求,参加桂柳会战的国军编制有11个军,听起来好像人数很多,但是仔细算起来,我们就会知道这是一支残缺不全的军队:
第10军刚刚参加完衡阳保卫战,只是一个空番号而已;第97军是在战争即将结束,胜负已定的时候,才匆匆忙忙赶往会战战场的;另外,37军1700人,简直就是一个团的人数;20军、26军、62军,每个军都是从长衡会战中撤退下来的,每个军仅剩3000人;64军只有4000人,只及半个师的人数;79军6000人,勉强算得上一个加强团;桂军46军刚刚从衡阳保卫战的外围战斗中撤下来,伤亡也不小,仅剩10000人;剩下的两个军还算齐整,中央军的93军有13000人,桂军的31军有17000人。现在算算,参加桂柳会战的国军有多少人?6万人。而参加桂柳会战的日军有多少人?15万人。
再看看装备,日军占领了广大的东部沿海地区,日军的各种武器可以源源不断地本土运往中国;而且,日本占领东北后,还依托东北的重工业基地,大力发展军工,制造武器。而中国,与外界联结的唯一一条生命线滇缅公路已经被封锁两年,仅有的美元物资依靠驼峰航线,而依靠美国飞机运来的极为有限的战略物资,又优先分配给中央军,像桂系这样的杂牌军,当时还是手持老套筒和汉阳造上战场。在装备方面,国军更不能和日军比。
装备处于劣势,人数处于劣势,就是在这样极端不利的条件下,桂柳会战开始了。
后来,白崇禧在他的口述中,是这样写桂柳会战的:
湘桂路方面之敌第十一军,拟向广西全县进攻,我第九十三军原奉命于全州要隘屯粮储弹,阻止敌人,不意九十三军与敌一接触后,未经激战,即放弃黄沙河,粮弹亦全部丢弃。敌占全州后,即沿桂黔路进迫桂林,另一部由龙虎关经灌阳直趋桂林,时我一三一师、一七○师担任守城,敌以五师团兵力,先将桂林外围阵地击破,于三十三年十一月四日占领桂林城南外围阵地,遂即以炮轰城,并使用燃烧弹将城内房屋大部焚毁,因桂林木屋居多,致到处酿成大火。至十一月七日,敌由定桂门、中正桥、马龙洲强渡漓江,攻入桂林城,发生激烈巷战。至十一月十一日,守城军奉命突围,桂林城遂陷敌手。此役一三一师长阚维雍于风洞山指挥所为敌包围,因恐被俘受辱,遂以手枪自戕,壮烈殉国。防守司令部参谋长陈济桓因负伤不能行动,也举枪自戕,另三十一军参谋长吕旃蒙,一七○师副师长胡厚基亦皆阵亡,其余守城官兵亦伤亡大半。
敌攻占桂林后,经永福、中渡、黄冕、雒容进攻柳州,并占领之。后经宜山、河池,进占贵州之独山,旋自动撤退,仍回桂境。雷州之敌经于十一月下旬攻占南宁,西出龙州,北攻迁江,企图打通桂越路交通,敌我伤亡很重,呈对峙状态,会战告终。
白崇禧口述中提到的93军,尽管人数13000人,是所有桂柳会战中参战人数最多的,但是畏敌如虎,不战而退。93军成立于1938年,一直在敌后战场从事游击战,战斗力很差。在彭德怀将军发起百团大战时,93军在外线牵制日军,表现仍然差强人意。此后,93军就在河南和陕西交界处,也是国统区和沦陷区的交界处布防,长期没有战事,过着老爷兵的生活。1944年,国军精锐开往缅北滇西,意欲打通中国战场的生命线——滇缅线,国内战场实在无兵可派,就把这群老爷兵派往了桂柳会战的主战场,防守全州,重点担任桂林屏障黄沙河天堑的防卫。
93军是当时桂柳会战中装备最好的部队。
可是93军在兵力配置上有问题,当时,黄沙河阵地应该派遣重兵布防,但是军长陈牧农只布防了一个团。这么关键的阵地,却只放一个团防守,桂柳会战从一开始,就出现了错误。
钢盔铁血桂军团。如果能够出版,我以后就写一本描写桂军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