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然这样,第四集团军仍旧在洛阳地区打了好几个伏击战,广大民众送军粮、抬担架、运弹药,异常积极。当地武装聂玉堂、聂振寰还带来几百人枪,帮助第四集团军作战。而豫西别处,民众一看到汤恩伯的军队,就逃跑一空,中央军想找人带路询问,连一个人也找不到。豫西战役失败后,中央军各指挥官向重庆方面抱怨:豫西民风剽悍,袭击中央军,帮助日军,是非不分。而河南参议会则回电:人民袭扰各军,何以不袭扰第四集团军,且帮助之。此纪律不良有以致之,自己战败岂能委过于人民?
整个豫西战役中,日军在第四集团军面前都没有占到便宜。当时,日军的广播中也有“与彼第四集团军作战,未能击破主力”之语。日军还在广播中讽刺汤恩伯的军队说:日本人在国际间赛跑从不落后,此次与汤恩伯作战,却是望尘莫及。日军的这句话是讥讽汤恩伯的军队一打仗就转身狂奔,日本人撵都撵不上。
1945年7月,孙蔚如被调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他带着张境白的警卫团先行赴任,赵寿山的38军随后开进。孙蔚如上任后,立即布置进攻宜昌,突然接到日本投降的消息,38军便停止开进。
这时候,第六战区秘书长是连瑞琦。我小时候曾经多次见到过连瑞琦,他家距离我外婆家不远。他每天下午从山沟里走上来,腰杆笔直,昂头挺胸,完全一副军人的姿势。我只听人说他解放前当过大官,但是不知道他是谁。直到他去世后,才知道他有过非常显赫的经历。可惜,那时候我太小,没有采访他。
日本投降后,孙蔚如任武汉战区受降主官,接受冈部直三郎大将第六方面军的投降。李兴中任第四集团军司令,接受郑州日军投降;赵寿山任第三集团军司令,驻扎甘肃武威,保障甘南新疆交通要道的畅通。
孙蔚如和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18军军长胡琏关系很好。胡琏也是陕西人,陕西人极为看重本土情谊。孙蔚如有一位陕西厨师,陕西饭做得很好,胡琏每周都会来到孙蔚如公馆吃午饭,每次吃完饭都要谈论很久,经常还会吵起来,因为两人政见不同。但是吵归吵,吵完了还是好朋友,有时候胡琏吃完了晚饭才离开。胡琏来的时候,孙蔚如例举了蒋介石反动独裁,日本投降后接收大员贪污腐化等等丑事丑闻,劝胡琏认清形势,不要再为蒋介石卖命,要给自己留有余地。胡琏认为孙蔚如分析有道理,但同时又说他深受蒋介石和陈诚的栽培之恩,不能做对不起他们的事情;但是他也不会出卖朋友,对两人之间说过的话严守秘密。
1946年,第六战区撤销,成立武汉行营,程潜为主任,孙蔚如为副主任,实际已经被完全架空,他每天除了去办公室转一圈,其余时间以与随从下棋打发时光。
1947年,华中剿匪总司令部成立,白崇禧任总司令,总揽一切大权,程潜与白崇禧矛盾激化。
1948年,蒋介石撤销武汉行营,成立长沙绥靖公署,程潜任湖南省主席兼长沙绥靖主任。孙蔚如被调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
淮海战役时,胡琏受伤,孙蔚如派人前去上海医院探望。胡琏伤愈后,也前来拜访孙蔚如表示感谢,并对孙蔚如的远见卓识深表钦佩。
1949年,国民党大势已去,高官要员纷纷前往台湾,胡琏来与孙蔚如告别,孙蔚如明确表示,他不去台湾。胡琏问孙蔚如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孙蔚如说:“有两名部下想去台湾,你带上一起去。”胡琏就将两人带走了。
全国解放后,陈毅探望孙蔚如,并传达周恩来指示,邀请孙蔚如参加第一届政协会议。与此同时,二野特种兵副司令员孔从洲也来探望孙蔚如,孙蔚如让身边工作人员跟着孔从洲一起走,他说:“跟着我没有出息,跟着孔副司令员多学习,学会本事,共产党是靠本事吃饭的。”
1979年7月27日,孙蔚如去世。
说完了孙蔚如,再说说赵寿山。
1946年,内战爆发后,赵寿山以出国考察的名义,脱离了国民党控制。1947年,他宣布起义,进入冀鲁豫解放区。1948年1月,赵寿山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赵寿山先后担任青海省主席和陕西省省长等职务。
1956年6月20日,赵寿山在北京逝世。
李兴中在孙蔚如升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后,接任第四集团军司令。
后,第四集团军番号撤销,李兴中被闲置。
内战开始,李兴中不愿意打内战。
1947年初,陈诚曾约李兴中来到南京,询问他的想法,李兴中说:中国人打中国人的事情,我不干。随即卸职去了上海,不愿再在军队中干。
后来,李兴中经于右任提名,担任监察院监察委员,化名在《大公报》等报纸上发表反对内战的文章。
全国解放后,李兴中来到北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不久,出任河北省交通厅厅长、民革中央委员等。
1962年7月24日,李兴中去世。
孔从洲很早就与地下党有联系,抗战时期,考虑到统一战线,一直没有率部起义。
抗战结束后,孔从洲担任郑州洛阳警备司令。1946年5月,孔从洲在河南巩县起义。
1946年9月,孔从洲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军长,后参加解放战争。
1955年,孔从洲授中将军衔,先后担任西南军区炮兵司令,军委炮兵副司令,炮兵学院院长等职。
1959年,孔从洲第二子孔令华与毛泽东之女李敏结婚。
1991年6月7日,孔从洲逝世。
李镇西在第四集团军移师河南后,担任177师师长。孔从洲在巩县起义时,李镇西奉命追赶孔从洲。
1949年,李镇西在四川茂县率部起义。
解放后,李镇西被判入狱14年,后平反,担任陕西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
高桂滋在中条山战役后,率领17军移防河南渑池,重整军队,救助难民,为豫西民众所称赞。
抗战胜利后,高桂滋担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内战爆发,高桂滋不愿打内战,曾将胡宗南围堵解放军中原军区的计划,和胡宗南进攻延安的计划,秘密告诉地下党员,并想尽千方百计,推迟了进攻延安的时间。胡宗南进攻延安时,曾想让高桂滋担任前线总指挥,被他拒绝。
全国解放前夕,身在重庆的高桂滋为了逃避去台湾,躲在一家外国人开设的医院里,直至重庆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桂滋先后担任农林部副部长、西北行政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后,又担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
1959年1月6日,高桂滋去世。
李家钰,生于四川蒲江,在川军中累功升至47军军长。1937年9月,抗战仅开始两个月,李家钰就率领18000人从西昌出发,单衣草鞋,行程4000公里,抵达晋东南抗日前线。在驻防长治期间,与八路军联合抵抗日军。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途径长治,李家钰邀请刘伯承为营以上军官讲解游击战。
1938年春,李家钰在朱德、彭德怀指挥下作战,在东阳关战斗中,重创日军108师团104旅团一部,自己也伤亡惨重,仅营长就牺牲四名。当地百姓在东阳关修建“川军抗日死难纪念碑”。
1939年冬,李家钰升任36集团军司令,统辖第14、17、47三个军的兵力。后,李家钰率部担任黄河防务,在日军占领中条山后,李家钰多次派部队渡河北击日军。四川慰问团曾来河南灵宝县李家钰驻地劳军,李家钰手书“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以明志。
1944年春,日军发动豫中会战,相继占领郑州、许昌、洛阳等地,第一战区各部西撤,李家钰担任后卫阻击。5月21日,李家钰在河南陕县秦家坡遭到日军围攻,力战身亡。
在抗战时期,中国有两个集团军司令阵亡,一个是张自忠,一个是李家钰。
写完这段文字,已经是初春,窗外依旧寒风呼啸,落叶萧索,一场倒春寒袭击了这座城市,我想起了我采访过的那些老兵,在这样寒冷的季节,他们生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