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作衡牺牲20天后,武士敏将军也牺牲了。
中条山战役开始的时候,98军军长坚守东北线,他在王村将2000名日军击溃,毙伤日军800人,而且还击毙了日军滨田少将。然而,局部的胜利无法扭转整个战局,武士敏带着部队且战且走,不断给敌重创。日军尽管在整个中条山中,对中国军队采用攻势,但是,在98军面前,日军一直没有占到便宜。
到了5月13日,日军腾出手来,大举进攻98军。98军为了掩护集团军渡过黄河,就将更多的日军吸引过来,激战昼夜,两万人的军队,只剩下了7000人。
14日,98军接到命令,突围南渡,这时候,本来武士敏可以带着军队杀到黄河渡口,可是他却选择了另一条道路,转战敌后,与日军继续作战。
当时,98军以沁河以东,白晋公路以西作为根据地,军部设立在沁水县东峪村。
武士敏和98军孤悬敌后。
为了更有效地打击日军,武士敏和陈赓、薄一波领导的太岳抗日根据地达成了协议,共同开展抗战,互通情报,打击敌人。当地百姓说,这是真正的民族统一战线。
日军看到98军与八路军联合起来,就感到恐慌,他们采取分化瓦解的卑鄙伎俩,大肆宣传说:皇军不打98军,皇军愿和98军一起打共产党。而且,日军还送来了劝降书,让98军归顺。
为了赢得时间,武士敏采取拖延的办法,将日军的劝降书放在一边,让日军误以为他在考虑,而实际上,武士敏号召98军全力备战,准备给予日军迎头痛击。
1941年5月,日军集中了临汾、晋城、平遥、介休等地的25000名武装,并分九路,围剿太岳山区。武士敏接到了情报后,就给在西安的妻子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凶险袭来,日军以三万兵力铁壁合围东西峪,98军危矣,我已做好牺牲准备,倘我不幸捐躯,切勿悲伤。
当时,八路军分析了眼前的种种情势,也给武士敏送来了一封信,劝武士敏撤到沁水西案,然而这封信不知道武士敏是否收到。98军没有撤往沁水西岸,而是向东朝着马头山进发。
于是,激战开始了。
武士敏率领着98军与强大的日军血战,战至28日,日军的包围圈逐渐缩小,武士敏号召全体将士“拼杀到底,决不投降。”
夜晚时分,日军停止攻击,武士敏将所余战士分成七支小分队,向外突围。
黎明时分 武士敏带着两营战士已经突出日军包围圈,抵达白晋公路,听闻169师还没有突围出来,又回身接应,结果被日军包围。武士敏奋力冲杀,腿部中弹,警卫员背着他继续突围,可是腰间又中一弹,无法再行。日军冲上来,武士敏自戕殉国。
武士敏牺牲后,日军列队向他的遗体告别,还准备了一口上好棺材,将他的遗体入殓后,运往长治厚葬。
中条山战役,中国军队一下子失去了这么多优秀将领,实在让人痛心。古希腊时期,力学之父阿基米德被一名罗马士兵砍杀,后世评论说:“这一刀,砍下了一个世纪也难长成的头颅。”而中条山战役,也砍断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中条山战役,中日双方伤亡如何?
据日本《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记载,在中条山战役中,中国军队战死被俘近80000人,遗弃尸体42000具,战死被俘的中国将军十余名。
除了中国军队外,日军还野蛮屠杀中条山百姓3000余人,致残45000人,屠杀牲口10000余头,烧毁房间18000间。
中国军队牺牲将军8人。
这样惨重的损失,是抗战相持阶段绝无仅有的。
中国军队为什么会败得这么惨?1942年12月,国民党军令部的机密文件《中条山会战》中,记载了一些将领的总结发言,基本上可以看出当年失败的原因。
80军军长孔令恂认为:“敌对我阵地兵力之配置均相当明了。”第五集团军司令曾万钟认为:“我对敌情缺乏有系统之判断。”
日军对我了如指掌,我对日军没有了解,这样的战役,中国军队如果再不失败,《孙子兵法》就要重写了。
薛岳的分析也很透彻,他说:“东西横扩百余公里,南北纵身不足80公里之山地,注入防守兵力达20个师,十五六万人,如置巨鱼于井中。”
当初,陕西军三万人在这里坚守,为什么每次都能反败为胜,关键在于有足够的辗转腾挪的空间,而现在十五六万人局促在一起,无法转身,正好成为日军机械化军队攻击的靶子。
还有将领认为:“补给困难,虽至战时,亦以三分之一兵力背送给养,士兵背粮磨面等杂勤太多,每团千人参加战斗者仅五六百人。”
当时,中条山山路盘旋蜿蜒,天旱少雨,广种薄收,土壤贫瘠,难以供应十几万军人的口粮,粮食需要从黄河南岸运来,因为没有机械工具,每支部队只能派出相当数量的人去背粮。中国军队尽管在中条山中有十五六万军队,然而有一半要从事运粮,参加一线战斗的仅有七八万人,而日军十万人,武装到牙齿,这样比较起来,中国军队也败在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