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而第三军军部的形势更为焦虑。敌军在马村击溃了第五集团军司令部后,又继续前行,进攻第三军军部。第三军军部与日军激战三日,伤亡惨重,当地人介绍说,当时,沟壑间填满了尸体,以至于很多年后,当地学生上学从沟壑间经过,还能看到山沟里的累累白骨。

后来,第三军军部被日军攻破,此时,唐淮源接到了第一战区司令部的电报,让他们向南突围,渡过黄河。

唐淮源万不得已,命令主力部队以团为单位,向外围突破,然后在外线与日军作战,等到渡过黄河后,再一起聚集。唐淮源在各师师长的会议上说道:“现在情况极为险恶,吾人在事有可为之时,应竭尽心力,恢复原态势,否则当为国家为民族保全人格,我已抱定不成功则成仁之决心。”

唐淮源已经意识到形势异常严峻,日军的包围圈密如铁桶,层层包裹,要突围出去谈何容易,他又对手下的师长说:“中国只有阵亡的军师长,没有投降的军师长,此例千万不能从第三军开。”

会议结束后,唐淮源亲率一个团奋勇突围,且战且走,走到了夏县尖山,唐淮源的身边只剩下几名通讯兵和报务员。四面日军围堵而来,唐淮源借助暗淡天光,在笔记本上写下遗书:

“余身受国恩,委于三军重任,当今战士伤亡殆尽,环境险恶,总军两部失去联系。余死后,望余之总司令及参谋长收拾本军残局,继续抗战,余死瞑目矣!”

写完后,唐淮源就开枪自杀了。

唐淮源自尽后,通讯兵和话务兵悲痛万分,他们冒着大雨,抬着唐淮源,来到尖山附近的清道村,推开一户农民家的房门,跪在农民面前,留着眼泪说:“老兄,求求你,把我们一个同伴埋了,我们和他的家人永远都会感激你。”

这户农民就做了一口薄木棺材,组织了村中十几个人,将唐淮源入殓了,然后埋在了附近的山上。当时,农民们并不知道他们掩埋的就是第三军军长,直到战争结束后,才知道了唐淮源的身份。

唐淮源殉国后的第二天,第三军12师师长寸性奇也壮烈牺牲。

寸性奇也是云南人,曾经做过云南南溪县县长,后来到广州拜见孙中山,深受孙中山赏识,担任大本营少将参军。

全面抗战开始后,寸性奇担任第三军12师34旅旅长,北上河北,转战山西,在紫荆关、井陉等地,与日军浴血奋战,以军功升为12师师长。

中条山战役时,寸性奇奉命坚守夏县与垣曲县交界的中条山主阵地,与日军激战三日,阵地被突破。后,接到南撤至黄河对岸的命令,又一路南下,准备抢占渡口,却在夏县张家坪与日军遭遇,双方展开肉搏,境况极为惨烈。当此时也,日军从四面合围而来,飞机大炮狂轰滥炸,12师面临生死存亡,寸性奇对部下说:“吾辈今日唯有奋力杀敌,枪在手,剑在腰,不令为贼俘也,济则为国家光荣,不济以死继之。”

5月13日,寸性奇率军来到垣曲县毛家湾,又被优势日军包围,寸性奇绰枪在手,亲自带领突围部队与日军搏杀,不幸胸部中弹,他强忍疼痛,仍旧躺在担架上指挥战斗。

13日晚,寸性奇的右腿又被日军炮火炸断。他自知伤势严重,不肯被俘受辱,于是拔出腰间短剑,自杀殉国。

寸性奇在自尽前已经知道了军长唐淮源牺牲,他曾对身边的人说:“忻口会战中,中国有一个军长一个师长一起殉职,这次战役,我们滇军也要有一个军长一个师长一起为国殉职。”

在忻口会战中,第九军军长郝梦龄和手下的54师师长刘家麒一起阵亡,在这次战役中,阵亡的还有第九军独立第五旅旅长郑连珍。

17军少将参谋长金崇印也牺牲在中条山战役中。

金崇印是直隶通县人,早年从军,曾经跟着北洋军队出兵西北利亚,后又参加了北伐战争。

抗战开始后,金崇印升为17军参谋长,和军长高桂滋配合默契,参加了平型关团城口阻击战和太岳山等战役。1941年5月7日,中条山战役爆发,他率队与日军激战至9日,因为横垣大道被日军截断,17军腹背受敌,于是撤退到山区,继续与日军交战。当时大雨滂沱,日军四面夹攻,情势异常凶险,金崇印率部与日军血战三日,身上多处带伤,不幸于11日被日军俘虏,押解到绛县横水镇。在横水镇,日军百般引诱,严刑拷打,但金崇印不为所动,全身浴血,大骂日军,目眦尽裂,誓不投降。日军见劝降无效,便于16日夜晚将他杀害。

牺牲在中条山战役中的还有石作衡中将。

石作衡是山西浑源人,黄埔军校四期生。黄埔军校中的山西人共有66名,其中包括徐向前、程子华等。

石作衡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当时是第9军30师一名营长。后又在南口、大同、平型关、忻口等战役中,与日军作战,每战必身先士卒,奋勇当先。在忻口会战中,他与日军展开拉锯战,阵地反复易手达十余次,身负重伤。

中条山战役时,石作衡任43军70师少将师长,坚守横岭关。横岭关被日军突破后,他不得已率众转入阳城山林中,困守两个月,偷袭日军,补充给养。

后来,石作衡得知中条山已经全面失守,中国军队主力退往黄河南岸,中条山中的抗日力量缺乏统一指挥,他便联络各地尚未渡河的守军残部,共同进入日军防守薄弱的地区,一起开展游击战。

从中条山失守的5月,到1941年9月,这四个月里,石作衡组织的游击战,给予了日军一定的杀伤。

9月5日,日军集结了1500名兵力,坦克两辆,大炮十门,围剿石作衡率领的70师残部。由于兵力和武器悬殊极大,70师残部被压缩在一个三平方公里的山坳里,石作衡大声疾呼:“坚决不做俘虏,杀出一条血路,冲出去。”他带着战士们奋勇拼杀,经过两天一夜激战,终于打开了一道缺口。

9月6日凌晨八时,70师残部已经脱险,正在山谷中行走,突然与日军增援部队遭遇,于是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日军呼叫飞机助战,石作衡冒着枪林弹雨,与日军拼死冲杀,不幸一颗炮弹击中了他,他的左腿被炸断,肋骨被炸断,肚子被弹片划开,肠子流了出来。他将肠子塞进肚子里,对部下说:“协同一致,亲密团结,以铁血保卫祖国,完成复兴大业,吾死亦无憾矣!”言毕,壮烈殉国。

石作衡牺牲后,战士们抬着他,冲出了日军重围,他们从绛县丁家洼一直抬到了花崖山。村民们知道抬来的是石作衡将军,无不泪流满面,他们用做好的棺材装殓好将军的遗体后,存放在山崖的窑洞里,派人专门看管。每逢清明节,人们都自发组织来到那里烧纸钱。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25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李幺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第25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