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参谋长符昭骞所率领的那一路,也迭遭凶险。他们在击退了一次日军的进攻后,迷失了方向,在山林中打转。当时,黄河沿岸已经被日军封锁,日军分成了无数支小股部队,到处搜寻溃散的中国军人。符昭骞无法靠近黄河岸边,只能在日军的包围圈中打转。

后来,这支部队几经周折,终于钻出了深山老林,来到了黄河岸边,顺利渡过黄河,归还了第14集团军建制。

中国军人的遭遇都如此悲惨,而孩子们的遭遇更惨不可言。

在这次战役中,山西省平陆县太寨村儿童教养所的孩子们,都遭遇了一场浩劫,大部分老师被杀害,一半以上的学生被俘,惨遭种种折磨。

中条山战役前,儿童教养所的老师已经风闻日军要大举进攻,便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当时,国军已经应对不暇,师生们只能采取自救。老师让每个六年级学生照顾一个一年级学生,五年级学生照顾一个二年级学生,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每十个人编为一组,自己照顾自己。在战火纷飞、强敌压境的危难中,孩子们只能自己照顾自己。

1941年5月8日夜晚,儿童教养所突然接到了第一战区司令部的消息:日军便衣队正在进攻,南沟渡口可能已经被日军抢占。南沟渡口,是距离儿童教养所最近的一处黄河渡口。南沟渡口被占,孩子们要渡过黄河将会非常困难。

情况危急,学校立即组织学生,每个人从食堂里领取五个馒头,在操场集合,然后沿着崎岖的山路,奔向70里外的尖坪渡口。时星光黯淡,山路崎岖,远处战火闪烁,近处风声呜咽,孩子们一路跌跌撞撞,大的拉着小的,在黑暗中行走了一夜,天亮后才走到了尖坪渡口。

然而,站在渡口,却不能过河,因为日军飞机轰炸,黄河北岸战火燃烧,船夫都把船只停靠在黄河南岸,不敢划过河来。孩子们疲惫不堪,奔走一夜,赶在日军占领前来到了尖坪渡口,却没有船只送他们过去。

早晨十时,有人传言:日军并没有占领南沟渡口,南沟渡口还有船只摆渡。老师组织孩子们又沿着黄河岸边,走向南沟渡口。突然,后面枪声大作,一群衣衫破烂的中国军人跑了过来,他们说日本鬼子从后面赶来了,赶快跑。中国军人中还夹杂着很多老百姓。

无奈之下,孩子们只好跟着这群人一起加快速度奔跑,一直跑到了下午,才来到南沟渡口。刚刚喘口气,空中突然出现了四架飞机,向着人群疯狂扫射,大家仓皇奔逃,有人情急之下,跳入了黄河里,拼命向黄河对岸游去,却被黄河对岸的中国河防部队乱枪打死;有人刚刚跳入黄河,就被追赶上来的日军射杀。前有黄河,后有追兵,无奈之下,大家只好觅路逃跑,黄昏来临的时候,老师组织孩子们来到了山上一个叫做路家坪的村庄,暂时得到喘息。清点人数,500名学生仅剩下300名,老师仅有16名。

拂晓时分,趁日军飞机不能轰炸,师生们又出发了,准备翻越山头,赶往黄河边。当时,低年级同学在前,高年级同学在后,老师在最后面,向山顶上攀爬。就在快要到达山顶的时候,空中又出现了日军飞机,对着师生们扫射,前面的同学爬上山顶,寻隙躲藏;后面的同学不得已,又回到了路家坪。

路家坪当时已经人去村空,跑回路家坪的有150名师生,他们躲在窑洞里,躲避日军轰炸。天黑后,这里又陆陆续续来了100名学生。

日军占领了黄河各处渡口,又开始了搜山,整个中条山中风声鹤唳,危机四伏,师生们白天不敢出外,只能躲在路家坪的窑顶里,像风雨中躲藏在树叶下的鸟雀一样;而到了夜晚,他们才敢走出窑洞,寻找可以果腹的东西,野草、草根、草籽、树皮都成为了食物。

17万中国军队坚守的中条山,10万日军仅用三天时间就攻占,由于中国军队的败退,让这群孤儿遭受这样的灾难,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之痛。

10天后,路家坪突然闯进了四名拿着枪的日军,他们看到窑洞里躲藏的师生,严令他们不准离开,在这里等候发落,如果自行离开,就要用机枪扫射所有学生。

然后,日军就把十多名老师全部带走了,说是让给他们抬炮弹。

没有了老师,孩子们在极度的恐惧中等候了一天。第二天,几名寻找食物的高年级学生,在一处山沟里,看到了被枪杀的十几名老师的尸体。还有一名老师,是总务处主任,被日军带到了司令部审问,大概是要他说出藏匿粮食的地点,他不愿意说,被日军挖出心肝。

日军将这些学生带到山下,强迫对他们进行奴性教育,孩子们经常遭受打骂。不久,日军又命令中条山中各县带回这些孩子,继续进行奴化教育。

中条山战役中,有多少学生最终逃出了日军的魔爪,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有一个名叫吕克振的学生,最终奇迹般地逃到了黄河南岸,他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道:

“我和申银生、张修善、韩水英等八名同学辗转来到史家滩,看到一个班的中央军用牛皮筏做营运生意,可我们这些身无分文的难童一个也过不去,任凭你好说歹说,苦苦哀求,他们不见钞票怎么也不行。在过河无望、食无着落的情况下,我们忍饥受饿一直等到第五天,忽听河对岸喊:‘河那边可有教养所的学生?’这突如其来的喊声,像注入一针兴奋剂,我们不顾疲惫,鼓足勇气,大声回答:‘有!有!有!’对岸接着说:‘奉司令部指示,教养所的学生可优先过河。’经过与管渡人员交涉,下午三时我们总算平安渡过了黄河。过河后,不知是泄了气,还是饥饿过度,我们一个个就像泄了气的皮球,都倒在了地上。申银生直喊肚子疼。在河边接我们的司令部李参谋慌了手脚:‘这里缺医少药,只好由我背着你走,其余的跟我慢慢走,到了兵站就有办法了。’距离河边不到三公里的兵站,我们走了近四个小时,精神状态到了什么程度可想而知。一到兵站,炊事员就给我们端来一筐白面馒头,正当我们吃得津津有味时,另一个炊事员却把我们手中的馒头抢去,扔进箩筐里端走了。接着来了一个长官模样的人解释说:‘同学们不要误会,这是医生听说同学中有人喊肚子疼,才这样做的。大家饿了很长时间,怕猛吃会撑坏肚子,所以让先煮点面条,润润肠子和肚子,然后再吃馍馍,这样对身体有好处。咱们这么大的一个兵站,难道还怕几个同学吃一次白馍馍?’听完这位长官的解释,我们激动地说没关系。第二天早饭后,我们敬爱的孙显卿所长来接我们到渑池的平陆儿童收容所。”

这次战乱中,儿童教养所渡过黄河脱险的师生仅有60多人,六年级的毕业班只剩下8个人,其中包括吕克珍。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25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李幺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第25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