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陕西军在中条山抗战中跳黄河的往事,一直不为外界知道。

最早向外界披露这件事情的,是当年的38军中尉机要参谋和译电员车国光。车国光是山西省垣曲县谢村人,改革开放后是垣曲县政协委员,每逢政协开会的时候,车国光就给另一名政协委员王华兴谈起当年在中条山中打鬼子的事情,王华兴还是垣曲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车国光当年向王华兴谈起陕西军跳黄河的时候,很激动,他说:“过几十年形势变了,这件事情可能会震动世人的。”车国光让王华兴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留给后人,盼望着多年后这段被淹没被忽视的历史能够重见天日。王华兴也想到,以后可能会有人找他了解这段历史。

王华兴写好了车国光的口述史以后,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2009年7月,张恒来到垣曲县,找到已经退休了的王华兴,这一年,王华兴已经79岁,而车国光已经去世好几年了。王华光一见到张恒,就激动地说:“没想到我们两个人的希望和我的预料,今天,在我晚年的时候看到了。”

车国光第一次向外界披露陕西军跳黄河的历史,是在1986年5月,他的回忆文章收入了当月印刷的《垣曲文史资料》,在这篇文章中,他明确记载,当年从芮城县陌南镇跳入黄河的有1500人,这些士兵都是177师的。后来,张恒走访了平陆县的茅津、太阳渡、沙口、张峪等地,了解到当年独立46旅和独立47旅在这里跳入黄河的也有1500人。所以,六六血战的那几天,陕西军跳入黄河的共计有3000人。

事实上,当年的六六血战,战线沿着黄河岸边铺开了几十里,战争也进行了好多天,宁愿跳入黄河,也不愿投降日军的壮士,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跳入了黄河。

车国光当年告诉王华兴说,在陌南镇跳入黄河的,大多数都是从西安来的进步学生,他们不属于部队的编制,而是部队力量的补充部分,也就是说,他们属于177师的二线部队,当177师伤亡过大后,他们就补充进来。他们还不会打仗,甚至还没有学会打枪,很多人连武器都没有,他们第一次上战场,就被日本人分割包围了,他们赤手空拳,无法突围,就被逼跳入了黄河里。

车国光预言说,当有一天,这段历史被披露后,一定会震惊世人。

与此相类似的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我们耳熟能详,妇孺皆知,而3000壮士跳黄河,这样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更应该引起世人的关注。

八年抗战,甚至整个中国现代战争,甚至中国几百年的历史中,还有比3000壮士宁死不降勇跳黄河更悲壮的事件吗?

没有了。

六六血战的时候,王华兴9岁,他也清楚地记得当年跳黄河的事情。王华兴家就在黄河岸边,他看到黄河上尸体漂了三天三夜,这三天三夜是比较集中的时间段,而在此前此后,还有尸体不断地从上游漂下来。

而能够亲眼看到上游尸体漂浮下来的,还有当年15岁的赵长贵。赵长贵家在垣曲县古城镇赵家岭,六六血战前夕,因为听说日本人要打过来,赵长贵就赶着牛来到黄河岸边半山腰的洞穴里躲避。他站在洞穴里,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到脚下的黄河。

翻开山西地图就能看到,黄河在中条山之南,自西向东流淌,而中条山南麓的县域,自西向东为芮城、平陆、垣曲,所以,生活在垣曲县黄河岸边的王华兴和赵长贵,都能够看到黄河上游漂浮而来的死尸。

那天,赵长贵在洞穴里枯坐着,突然看到黄河上游漂来了很多死尸,他感到万分惊惧,黄河上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死尸啊?一会儿漂过来一个,一会儿漂过来一个,他无所事事,就开始数那些死尸,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啊呀五个了……他非常纳闷,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死尸?数到了三百多个后,天黑了,赵长贵就回到村庄,那时候,日本人不会在夜晚进攻,因为到了夜晚,他们的飞机、大炮、坦克等重武器就不能发挥作用,所以,日本人就在夜晚睡觉。夜晚,赵长贵也能回到村庄了。

第二天早晨,赵长贵又来到了昨天那个洞穴里躲避日本人的飞机和炮弹,为了打发时间,他又开始数黄河里从上游飘来的死尸。他就这样数着,数了三天,每天至少有300具死尸从他的眼前飘过。

第四天,赵长贵回到了村庄,不再躲避日本人了,但是,那些死尸从上游还漂来了好几天。

后来,赵长贵听到村里人说,这些死尸都是抗日官兵的,他们在上游被日本人包围了,被逼跳进黄河,有的人拿着木板和木头向河里面跳,有的人没有找到木板和木头,就手拉着手向黄河里跳。一到黄河里,木板和木头就被河水打翻了,而波浪也把手拉着手的战士冲开了。很多人还没有到河中心,就被水冲走了;少数人侥幸快到了黄河对岸,却遭到岸上中央军的射杀,就这样,淹死在了黄河里,随着水流漂走。

赵长贵的老伴车素梅当年只有8岁,她家在垣曲县上云岭,六六血战的时候,她被父母带着,逃到黄河对岸的河南济源一座叫做十八沟的地方躲避战火。六六血战结束,日本人被赶走了,车素梅跟着父母回到黄河北岸,当时黄河水面也下降了,她看到黄河边的泥地上全是死尸,一个挨一个,密密麻麻,铺了几十里长。少数穿着军装,绝大多数死尸都没有穿衣服,他们身上的军装都被波浪打开后又卷走了。河水把这些尸体泡得鼓鼓涨涨,远离岸边的尸体都发臭了……

自从知道了当年3000壮士跳黄河后,我的心中就沉甸甸的。很多次在梦中,我梦见黄河铺天而来,它流的不是浑浊的河水,而是滚滚的鲜血。每次采访或者回家,坐车经过黄河,看着河水,我都会浑身颤抖,我看到从远处的河面上,流来了无数的躯体,他们穿着黄色的军装,圆睁着双眼,大张着嘴巴,无数的躯体铺展在河面上,遮没了河水,向着我滚滚而来……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24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李幺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第24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