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六六血战后,救护战士们的有很多乡亲。这些感人的事迹,至今还在中条山中流传。

平陆县沙口村的刘文英是一个普通的村民,他的父亲名叫刘克俭,是一名教书先生,当年也救过子弟兵。

刘克俭在世的时候,经常向女儿刘文英讲起六六血战的故事。

刘克俭小时候患过病,有点斑秃,所以他总是戴着帽子。六六血战的时候,日本鬼子占领了沙口村,到处搜查抗日军人。刘克俭因为长期戴着帽子,额头上有帽檐压出的印痕,印痕上面的皮肤因为经常得不到太阳晒,是白色的;印痕下面的皮肤经常被太阳晒,是黑色的,鬼子就认为他是抗日军人,抓起来,带到了村口。村口还有一些人,都是被鬼子搜出来的抗日军人。鬼子用绳索反绑着他们,赶往村外,进行屠杀。轮到刘克俭的时候,因为没有绳索,就将他和抗日军人推在了一起。

刘克俭背着双手,装着被绑住了,然后慢慢挪到了路边。路边,是一群鬼子抓来的村民,村民们赶着牲口,向前慢慢地走着,他们被日本鬼子抓来当民夫。刘克俭慢慢地走到了一个老汉的跟前,老汉赶着大车,看到刘克俭,赶忙把牲口缰绳递给他,刘克俭一把抓住了,装着赶大车的人。

走不多远,日本鬼子就杀死了抓来的抗日军人,日本人是用刺刀把他们一个个挑死的,抗日军人们没有人求饶。按照国际法,这些抗日军人是俘虏,俘虏是不能滥杀的,但是,日本鬼子却将他们残忍地杀害了。

杀害了抗日军人后,鬼子就用刺刀逼着刘克俭,走向村庄的方向,寻找藏匿的抗日军人。村庄附近有几间破败的院子,院子里藏着很多弹尽粮绝的战士,他们有的穿着老百姓的衣服,有的情急之中,找不到老百姓的衣服,只能穿着军装。刘克俭知道这个院子,也知道这个院子里藏着上百名已经失去了抵抗能力的抗日军人,但是,他带着鬼子从这几座院子前走过,日军跟着他一直向前走,没有人会想到这几座长满荒草的废弃院子里,藏着上百名中国军人。

当时真是命悬一线,如果有一名鬼子出于好奇,向院子里走近一步,这上百名手无寸铁的抗日军人就会暴露,就会遭到杀戮。

这上百名军人都是被鬼子从北面的山上赶下来的,日军四面包围,坦克打头,后面是小炮和机枪,而中国军队因为激战了好几天,已经弹尽援绝,只能不断后撤,最后就来到了沙口村。沙口村少说也有几百名军人被包围在这里,日军的坦克和机枪架在村外,一家一家搜查中国军人,中国军人已经走投无路。

这时候,为了保护自己的子弟兵,村中人都把自己的衣服让军人换上,刘克俭也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让给一名抗日军人,可是,那时候的人都很穷,各家各户都很少有多余的衣服,很多军人没有换上老乡的衣服,就被凶残的日军抓起来带到了村外杀害了。

即使穿着老乡的衣服,也很难逃脱日本人的迫害。日本人把所有男人集合起来,一个个检查他们的手掌,手掌没有老茧的,就被抓走。村中很多老人和妇女舍命拦住,说这是自己家的人。当时,有一个抗日战士要被日本人带走,刘文英的舅奶就掂着小脚,跑到这名战士的跟前,睡在地上,抱着这名战士的腿说:“这是我大娃,这是我大娃。”

尽管这样,还是有很多抗日战士被日本人带走了。

但是,由于刘克俭的保护,藏在村庄附近那几座破院子里的抗日军人,一直没有被日本人发现。

刘克俭领着鬼子走过了藏匿着抗日军人的院子,一直走到了一个叫做后涧的村庄,指着远处茂密的树林。日本人看到天色已晚,担心会中埋伏,就架起机枪和小炮对着树林乱打一气。

趁着日本人朝着树林射击的机会,刘克俭一路飞奔,回到了那几座破院子里,他对战士们说:“这里不能呆了,赶紧跑。”他担心日本人又会回来搜查。

担心战士们不熟悉路径,刘克俭带着这100多名战士,趁着浓黑的夜色,先向西走,走到一处山口,又带着他们向北走,一直走出了几十里地,这里已经属于张店镇,是日军的后方,估计没有危险了,刘克俭和战士们告别,又趁夜色走回了村庄。

刘克俭上世纪80年代去世,享年69岁。

刘铁柱也是平陆县沙口村人,六六血战的那一年,他13岁。

日本人进攻沙口村的时候,刘铁柱看到有一个排的中国军人,蹲守在一座壕沟里,架着一挺机枪,机枪两边是几十杆步枪,他们阻击日本人。很多日本人被打死在了阵地前面,攻不上来。后来,一部分日本人迂回包抄,从后面占据了壕沟的上方,向着壕沟疯狂扫射,这一排战士只有两名负伤逃走外,其余的都牺牲了。

后来,越来越多的日军包抄过来,抗日军人有一部分节节抵抗,跑到了黄河岸边,一部分被日军包围在了村庄里。

当时,刘铁柱在黄河河堤上,他亲眼看到很多战士先把枪扔下黄河,然后就一个拉着一个的手,纵身跳下去,跳下去后,没有摔死的,就继续拉着手向黄河里走。他们走着走着,河水就淹没了他们,他们被冲散了,水面上只剩下胡乱拍打的手臂,后来就彻底被水淹没了,再没有漂浮上来。这些战士应该是都不会游泳的,他们幻想着手拉手能够抵御汹涌的河水。其实,黄河水很深很深,想要走到黄河对面是不可能的。

那天,跳黄河的人非常多,一片又一片,一波接一波,有的人会游泳,可是快要游到对岸的时候,对岸的中国军队向他们开枪,他们用尽了力气,总以为游到黄河对岸就安全了,没想到却被自己人打死了。黄河这边,日本人也架着机枪,向河中扫射。两边的枪都在打,河里的人怎么会逃生?

到了后来,一名军官骑着马跳进了黄河里,他把马的肚带绳松开,这样马在水中游走的时候,呼吸就会顺畅些。这名军官快到黄河对岸的时候,举起手臂呼喊。他上岸后,不知道怎么交涉,黄河对岸中国军队的枪声才稀疏下来。

刘铁柱说,那天,除过这个军官,他看到的再只有五个人活了下来。当时,日本人追赶很紧,有人赤手空拳跳进河中,有人抱着木椽跳进河中,可是因为木椽太细,人一抱着就沉了下去。有五个人拉来村中贾京运家的耕牛,他们骑着耕牛,拉着耕牛的尾巴游过了黄河。陕西缺水,陕西军人中会游泳的很少,如果不依靠大型牲畜,是无法游过黄河的。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24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李幺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第24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