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采勤是山西省永济市西姚温村人,就是陕西军第一次东渡黄河后,38军教导团第三营营长张希文牺牲的那个村庄,在那次战斗中,教导团三营与日军激战一夜,仅有两人得以生还。
李采勤曾经是38军独立46旅战士,是当年跳黄河后,仅有的少数生还者之一。
永济战役前,38军警二旅在西姚温村召开会议,旅长孔从洲讲了话,主要内容是中华民族到了危亡时刻,热血青年应该踊跃参战,保家卫国。17岁的西姚温村村民李采勤听了孔从洲的讲话后,热血沸腾。几十年后,他回忆说:“旅长讲话句句在理,是给咱老百姓说的。”
警二旅驻扎在西姚温村,和全村人都很亲,帮助村民干活,大家相处得就像一家人。部队上的少年很多,李采勤经常和他们在一起玩,成为了朋友。
日本鬼子进犯永济的时候,警二旅要开赴前线,军情十万火急,作战部队已经开拔了,而后勤军需处还有很多东西没有人背,李采勤就帮忙背这些军需用品,跟着警二旅的后勤部队走了。后来,他领到了一身黄色军装,登记造册的时候,也第一次使用这个名字。
一年后,警二旅的番号改为独立46旅,驻地改为平陆县,李采勤又跟着部队从永济来到了平陆。
六六血战开始的时候,李采勤所在的部队坚守在一个叫做太阳渡的地方。他说,日本人有大炮和机枪,还有飞机,但是46旅只有汉阳造,那种枪根本就不好使,轻机枪也是非常少。日本人穿的是黄呢子衣服,46旅穿的是布衣服。日本人打仗的时候,是先用飞机轰炸,然后大炮轰炸,46旅的跑本来就很少,更没有日本人的先进,被日本人压制着,使不上力。
李采勤看到远处一个叫做上梁村的地方,陕西军的一个营和日军打得非常激烈,隔着好远,都能听到密集的枪声和炮声,看到烟雾在很高的空中缭绕不散。
后来,日军占领了上梁村,又向太阳渡进攻,李采勤所在的部队与日军一直打到了天黑,后来,没有子丨弹丨,也没有援兵,他们只好向后退,这样,就一直退到了黄河岸边。苍茫的暮色中,黄河岸边聚集了很多人,都是军人,都没有了子丨弹丨,日军越逼越近,机枪声嗒嗒响着,向黄河逼近。没有办法,有人就从高崖上跳进了黄河里。
和李采勤在一起的是军需处的一名副官,他们都不会游泳,慌乱中找到了一根檩条,他们先把檩条扔进黄河里,然后扑下去,抱住了檩条,向河中心划去。刚开始,在岸边的时候,他们的四周都是人,叫喊声咒骂声响成一片;可是划着划着,四周就没有了声音,也看不到一个人影。黄河水流很大,浪花四溅,一下子就将他们冲散了。
李采勤说,因为天黑,看不到跳黄河的有多少人,但是从愈来愈近的枪声中判断,日军至少有500人。在那种情况下,只有跳河和投降两条路,但是战士们宁愿跳黄河,也不愿投降。
李采勤和那名副官抱着檩条,向黄河对岸划过去,划到水中央的时候,对岸的枪声也响了,黄河南岸驻扎的是胡宗南的中央军24师,他们向着黄河里的陕西军开枪。陕西军九死一生,逃离了日本人的追杀,又被中央军射杀了。
黄河北岸是日本人的机枪,黄河南岸是中央军的机枪,陕西军漂浮在浊浪翻卷的黄河中,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绝大多数人不是死在日本人或者中央军的枪口下,就是被黄河汹涌的波浪卷走。
张恒向我讲起这段惨痛往事的时候,痛哭失声,他说:“两边都是枪打哩,咱的人哪里还有活路?”平陆和芮城的百姓说起这段往事的时候,也都泣不成声。
李采勤看到黄河南岸机枪喷吐的火舌,就赶紧又向北岸划,浑浊的河水协裹着他,一寸寸离开了南岸。他听不到枪声,只看到岸边枪弹的亮光,他的满耳都是波浪翻卷的声音,冰冷的河水激溅在他的身上,让他一阵阵哆嗦。
这一天是1939年6月6日,李采勤在黄河中漂浮了整整一夜。
黎明时分,已经累得快要虚脱的李采勤终于划到了黄河北岸,幸好这时候日本人已经撤离了,后来李采勤才知道昨夜追赶他们的这股日军,在黎明时分开到了垣曲县,去与李家钰的川军47军作战。
李采勤上岸后,没有见到一个人,地面上到处都是丢弃的东西,一眼望不到边,但是死尸并不多,可见昨天晚上,有很多人跳进了黄河里,然而,在那种情势下,黄河北岸日军用机枪扫射,黄河南岸中央军也用机枪扫射,跳进黄河的陕西军能到哪里去?只会被河水冲走。然而,李采勤回头望去,凌晨的河面上,看不到一个人。
李采勤一直向北走,一路都看到死尸,死尸太多了,到处都是。野狗在啃咬尸体,看到人来了,一点也不害怕,只用血红的眼睛盯着他,连续几日吞吃人肉,让野狗变得面目狰狞,狗胆包天。乌鸦一群群地落下来,停落在死尸上。
走出了几里地,就走进了平陆县城,县城里一个人也没有,一片萧条。战前,老百姓都躲到了山里。日军将所有的房屋都烧毁了,街道边只剩了被烧黑的砖头瓦块。平陆县很穷,人们靠天吃饭,粮食产量很低,一户人家要盖一间房屋,不知道节省了多少年,受了多少苦,而现在被日本人把平陆县烧光了。李采勤说,日本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是世界上最可恶的强盗。
天高地迥,号哭靡及,李采勤不知道部队开往了哪里?不知道该去哪里?
后来,他遇到了一名叫做屈怀赢的战友,还有另外一名被打散的战士,三个人站立在旷野中,不知何去何从。后来,他们就来到了陕西省泾阳县屈怀赢的家中。
几年后,屈怀赢去世了,李采勤不愿意再呆在陕西泾阳。刚好这时候,家里人来信,让他回家,他就回到了山西省永济市,一直生活到今天。
很早的时候,我们听到过“八女投江”和“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但是我们不知道陕西军跳黄河的故事。
中条山保卫战老兵和老兵后代的讲述,让我们知道了,抗战历史中,还有这样惨痛的一页。当年,他们弹尽援绝,被日军的机枪逼到了黄河岸边,他们宁肯跳入黄河,也不愿投降日本鬼子。
跳入黄河的勇士,不是一个两个,也不是十个八个,而是3000名。他们的年龄普遍都很小,大多数都是没有作战经验的新兵,是十多岁的少年,然而,战争将他们推到了死亡边缘,他们不得不用孱弱的肩膀,扛住隆隆驶来的战争履带。
让未成年的少年走上战场,这是所有中国男人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