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很多年后,当地百姓还在说着当年的血战。在中条山中,随便找一位老人,他们都能讲一段当年血战的往事,其中有很多人都是亲身经历。

在一个叫做沙口滩的地方,就是我上面所写的那首当地流传的歌谣中“血染沙口滩,尸体堆成山”中的沙口滩,当年有两个营和一些非战斗人员被日军包围在这里,总共有1000人,两个营长带着人马各自在一边坚守,激战彻夜,一步也不后退,陕西军的尸体和日军的尸体叠摞在一起。后来因为终日未食,气力不济,弹尽援绝,两个营的陕西军全部壮烈牺牲。陕西军中的非战斗人员和当地百姓有700多人,不得已向黄河岸边逃命,100多人手拉手跳进了黄河里,有的被水冲走,有的被黄河对岸胡宗南的军队开枪打死。剩下的600多人被日军包围集中在了沙口村外一处深壕边的平地上,全部用刺刀挑死。

这件事情当地的很多百姓都能够讲出来,平陆县政协文史室主任富平宁在《六六血战纪实》中也写到了。

日军占领了沙口滩后,继续在这一带搜寻被打散的陕西军。

张东磐的《父辈的战场》中写到了这样一个情节:滇西会战的某一天,中国军队占领了日军的阵地后,战士们累垮了,他们刚刚坐下喘口气,突然,废墟里窜出了一名鬼子,他手持指挥刀,砍向中国军人,中国军人猝不及防,被砍杀了八个人。后面赶到的排长沈荣棠看到这一幕,对着这名鬼子打完了冲锋枪里所有的子丨弹丨,夺下了这把军刀。

这把军刀被沈荣棠带回了浙江海宁老家,保存在家中。内战开始,内战又结束,沈荣棠去了台湾。两岸开通后,沈荣棠回家,还看到了这把军刀。

中条山战役中,也有这样一件类似的事情,不同的是,双方的角色调换了。

独立47旅沙口血战结束后的第二天,也就是6月9日,30多名日军来到沙口村北面的一棵大榆树下,列队肃立,听一名军官训话。突然,从树上跳下了一名中国士兵,拉响了缠满腰间的手榴弹,与30多名鬼子同归于尽。

这名中国士兵叫什么名字,可惜没有人知道。但是,当地的很多老百姓都说起了这件事情,富平宁在《六六血战纪实》中,也写到了这件事情。

可惜,这名战士没有留下姓名。

独立46旅回到了38军建制,军长赵寿山兴奋异常;177师和收容的独立47旅5000多人回到了96军建制,李兴中也激动异常,热泪横流,他没有想到遭此重创,96军还有5000生力军。

赵寿山决心复仇,李兴中也决心复仇。陕西军从来也没有遭受过这样的重创。

1939年6月9日,连日激战的38军顾不上休整,向刚刚被日军占领的阵地发起勇猛攻击。96军趁日军与38军激战,秘密将部队向陌南镇移动,决心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痛奸圣人涧镇和陌南镇的日军。

这是一支立志雪恨的哀兵,一群抬棺决战的死士,上自军长,下至每一个士兵,都仇恨满胸,都双眼血红,都爪牙尖利,不把日军咬死,是不会罢休的。

关于圣人涧镇的名字,有一段来历。

站立此处,天高地迥,风急云激,北望中条,群山绵绵;南瞰黄河,浊浪滔滔。《搜神记》中说,春秋时齐国勇士古冶子,随齐景公乘车出视黄河,来到这里,河中突然一巨鼋跃出,将齐景公左骖(驾车左边的马匹)衔入河内,古冶子纵身跳入黄河,斜行五里,逆行三里,岸上人看到波涌浪卷,水如血染,最后,古治子左手执鼋首,右手执左骖,越浪而出,吼声如雷,观者以为河神。神者,圣人也,圣人涧之名由此而来。

陕西军每个人都是古冶子。

38军与日军一接触,日军立刻像章鱼一样伸出了所有的吸盘。日军没有想到,已经偷偷突围出去的38军还会再回来,38军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简直太看不起大日本皇军了,简直把土肥原贤二和板垣征四郎气坏了,他们严令各路日军,此次一定要消灭38军。日军气势汹汹,38军同仇敌忾,战斗一开始就电光火石。

6月9日的这一天,双方激战了三个小时,谁也没有讨到便宜。

夜晚,各自退兵,加固工事。38军退往古王和计王。

6月10日凌晨,太阳还没有出来,日军就发起了进攻,三架飞机低空盘旋,向着地面投弹,20多门火炮对着古王和计王密集型轰炸,38军阵地破坏严重。

然后,日军就挺着刺刀,发起了冲锋,从被飞机和炮弹轰开的阵地突破,双方呈犬牙交错的态势。

接着,38军使用自己的杀手锏。

38军的杀手锏是什么?这是一种他们总结出来的,别的部队没有的短促突击的诀窍。我先后采访过近百名抗战老兵,只有38军老兵才有这种方法,可见这是他们独创的。实践出真知,信夫!

按照常规,如果阵地多处被敌方攻破,守方迎头而上,将敌方赶出去,这是中规中矩的打法。可是38军不是这样做。38军的杀手锏就是,如果阵地被日军突破,与日军形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就将部队分成很多小分队,排自为战,班自为战,人自为战,放弃对面来犯之敌,攻击侧面不备之敌,这种打法实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日军还没有反应过来,还没有转过身来,就被38军拦腰截断,予以斩杀。这些小分队就像一把把小刀,38军有多少个排,有多少个班,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把小刀,日军确实很强大,强大得就像巨人一样,然而,再强大的巨人能够忍受无数把小刀插在身上吗?当然忍受不了,日军只能退却,而跑得最快的,突入阵地的日军怎么办?只有一种办法,乖乖地被无数把小刀扎成刺猬。想投降?没门,我们这里就没有受降这一说。

这次,日军照样被38军的杀手锏击退了。

夜晚,赵寿山发报给孙蔚如,询问整个战局情况,孙蔚如回电:

“一七七师及四十七旅已收容五千余人,趁敌东进围攻你部之机,已于昨晚攻克芮城及陌南镇,佳日拂晓前推进到平陆县城,并相机进攻茅津渡。希弟固守古、计王阵地,以牵制敌人主力。”

佳日就是明日,这是电报中使用的密码,防止敌人破译。

果然是哀兵必胜,96军遭受重创后仅余的5000人,居然趁夜连克两大军事要地芮城县和陌南镇,第二天居然要进攻平陆县,进占茅津渡。几天前,这些中国军队驻守了一年的要地,被日军占领,而日军仅仅占领了数天,又被中国军队夺回。

现在,日军的前方是啃不动的38军,后方是嗜血的96军,前路被堵,后路被抄,处于不利形势的,现在是日军。

短短几天时间,形势一再逆转。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23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李幺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第23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