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西安事变后,那支西北军去了哪里?他们去了中条山。

抗日战争中,最惨烈的战役不是远征军的松山之战,而是中条山的六六血战。

抗日战争中,最悲壮的事件不是远征军穿越野人山,而是中条山1500壮士跳黄河。

这天,日军包围了96军177师。

96军主力177师师长陈硕儒一贯老成持重,有长者风范,他作战的特点是稳扎稳打,没有十足把握,绝不贸然出兵。陈硕儒和孙蔚如、赵寿山都有八拜之交,在陕西军中,义结金兰后就情同亲兄弟,生死与共。而当年的很多中国旧军队,也是依靠金兰之交而维系部队的团结和稳定。

当时,陈硕儒看着漫山遍野的日军和漫天飞舞的炮弹,断定了日军是要在陌南镇聚歼96军。而96军和日军打这种阵地战和消耗战,实不足取,打阵地战的,只有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才可以,如果兵力装备都极为悬殊,打阵地战只能是自蹈死地。陈硕儒师长向李兴中军长提出,让部队放弃陌南镇,向日军后方穿插,先保存实力,再消灭敌人。“地在人亡,人地两失,地亡人在,人地两存。”这是八路军的战法,可见当年八路军来到第四集团军讲课,确实很有成效。

可是,军长李兴中的回电是:“坚守阵地,寸土不让,没有上方命令,不得妄动。”

毫无疑问,李兴中也是一名勇敢的战将,他将舍生取义、为国尽忠视为军人的最高荣誉,然而,受传统军队的影响,他只知道面临强敌,浴血奋战,至死不退,战死疆场,此为军人的最后归宿。何况,来自战区司令部的命令是:“96军应以芮城。陌南镇为据点。”李兴中只好不折不扣地执行上峰的命令。

177师与日军连日苦战,伤亡惨重,很多阵地上,都是整营整连的战士全部牺牲,日军对无法攻占的阵地,就施以毒气,阵地上的中国军人全部牺牲后,日军才得以占领。

第四集团军司令孙蔚如命令38军军长赵寿山疾速增援96军,96军军长李兴中也向38军军长赵寿山发出求援的急电。

当年在38军军部任译电员的车国光清楚地记得,孙蔚如和李兴中的电报发来时,是6月2日深夜,赵寿山正在和参谋下围棋。他看完电报后,不置可否,面容沉静,不知道心中在想什么。

38军的将士们都知道赵寿山爱好三种棋:围棋、象棋、跳棋。战前部署下围棋,战斗间歇下象棋,将临绝境下跳棋。而不打仗则不下棋。很多电影和小说中描述大将在战争中下棋的细节,其实也不是空穴来风,他们下棋,更多的时候应该是稳定情绪,参悟灵感,平静心绪,思虑谋略。

那天深夜,赵寿山与参谋在围棋棋盘上激战正酣,当看到对方趁着他左角空虚,放下一颗白子后,他霍然而起,将手中的棋子摔落在棋盘,乒然有声,然后高喊:“命令98团、101团、102团连夜出发,赶往张店,拂晓攻击,午前必须拿下。”

日军沿着张茅公路,集结重兵围攻陌南镇的96军,它的后方张店镇必然空虚。38军采用围魏救赵战略,击其尾部,头部必然回应。头部回应,96军负担就会减轻。

98团、101团、102团,这是38军半数的兵力,而此前,孔从洲的独立46旅已经派出救援,这样,留在38军并保卫军部的,只剩下了直属队。

38军17师的三个团在师长耿志介的带领下,趁着夜色向张店镇出击。耿志介也是一员猛将,他平时没有一点脾气,随便哪个战士开他的玩笑,他都不会生气,战士们也不害怕他;而一旦打起仗来,他就两眼充血,面目可怖,形同雄狮。17师,当年被评为抗日前线的25个主力师之一。

天色未明,耿志介已经带着部队来到了张店镇,三个团从三面包围了日军,然后突然发起攻击。那时候,在战场相持阶段,中国军队一般都是依靠夜袭战胜日军,因为白天视线开阔,日军的大炮坦克和飞机,会给中国军队造成极大的伤害。

那天凌晨的枪声没有响多久,立刻就变成了铁器相交的撞击声。日军自诩拼刺刀厉害,短兵相接的时候,他们以刺刀拼杀为荣;而38军17师一直以来就有大刀劈杀的传统,自从开往抗日前线,每逢战事不利,他们就抡起大刀冲上去,扭转战局。38军军中,还有大刀教官,可以说每个战士都是使用大刀的好手。

这一场白刃战空前激烈。

激战五个小时,日军终于抵挡不住,退出张店,阵地上只剩下顽强站立的中国军人。此战缴获甚多,计有步枪500余支,轻重机枪30余挺,击毙日军400余人,而且大多数都是被砍断了头颅。

被砍断头颅,这是日军认为最恐怖的死法。听抗战老兵说,日军最害怕的就是身首异处,因为没有了头颅,就无法走进靖国神社,走不进靖国神社,就永远是孤魂野鬼,像风一样四处飘零。

此役,17师牺牲300余人。当天下午和第二天,附近的圣人涧镇百姓组织了200多人掩埋了战士的遗体。

第二天,日军又在增兵,而中国军队仍然没有援兵。96军和38军各战场都危如累卵。

是中国军队没有援兵吗?就在黄河西岸,胡宗南拥兵20万,装备精良,却只是隔河观看,没有派出一兵一卒。是黄河难以越渡吗?第四集团军的多支部队,迂回袭击日军,屡次夜渡黄河,不损一兵一卒。

胡宗南的中央军,眼睁睁地看着杂牌军的第四集团军在血战,无动于衷。

他们不仅无动于衷,他们还向第四集团军的将士痛下毒手,我在后面会陆续写到。

六六血战,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先是长官部命令以弱势兵力坚守,不准穿插突击,接着是中央军坐等覆灭,连一支援助的手臂也没有伸出。

这是为什么?难道就因为这支部队参加过西安事变吗?

纵然这样,陕西军还是拼死阻击,奋勇杀敌,因为他们退无可退,身后就是自己的家乡陕西,就是父老乡亲们生活的地方,就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是祖先神灵供奉的地方,是妻子和孩子生活的地方。

保卫中条山,就是保卫家乡,就是保卫妻子和孩子。

96军177师阵地前一片火海,飞机呼啸着低空扫射,炮弹连珠一般爆炸。坚守阵地的战士们在弹坑里跳跃。

很多老兵告诉我说,当年,中国军队缺少大炮,只能被动挨打,为了减少伤亡,就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日军的炮弹不会连续落在同一个位置,所以,每逢有新的炮坑出现,大家就跃进新炮坑,避免被炮弹轰炸。

这种办法让人听起来实在心酸。

我想起了南宋时候流传在老百姓中的一句话;“你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来自北方的金国士兵普遍力气很大,以狼牙棒作为兵器,而南宋士兵一溃千里,百姓得不到保护,只好这样自我调侃。

炮弹过后,日军发起了冲锋,缺乏重武器的177师只能发起反冲锋,与日军胶着在一起,以班为单位,以人为单位,与日军贴身肉搏,这样就能够弥补武器不如人的窘况。

可是,日军的数量超过了177师士兵的数量,177师全师上下不得不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每个人都在拼死杀敌,不到牺牲的那一刻,就绝不倒下。有的战士身中多处创伤,还在挥舞大刀;有的战士被日军刺中腹部,便一手抓住日军步枪,一手抡起大刀砍向日军;有的战士全身浴血,仅剩一条手臂,还屹立不倒。

这些细节都来自于当事人的讲述。

激战三小时,战场上仍然杀声震天,177师所有人都打疯了,他们像一群群恶狼,浑身滴着鲜血,仍旧向占据了优势兵力的日军扑去,咬去。日军指挥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不要命的打法,陕西冷娃的拼死打法终于击垮了日军的武士道,日军指挥官命令士兵后撤,脱离阵线,然后用坦克和大炮轰击陕西军。

日军一退却,师长陈硕儒马上就识破了日军的计谋,他立即命令这群陕西冷娃也后撤,撤回陌南镇,依托坚固的阵地继续阻击。

在陌南镇,正在抢救伤员的医护兵魏志鹏看到撤回阵地的战士,惊呆了,他看到他们浑身都是鲜血,有的互相搀扶着,有的拄着大刀枪支……很多年后,魏志鹏只要一想起这一幕,就忍不住嚎啕大哭。

魏志鹏出生于陕西省华县赤水镇,小时候因为家贫辍学了,全面抗战开始后,13岁的魏志鹏就去当兵,却被拒之门外,因为他年龄太小了。

拒绝魏志鹏的是守卫黄河的17路军177师的部队,这是后来魏志鹏才知道。然而,第二年,177师在黄河东岸与日军作战,伤亡惨重,急需补充兵员,14岁的魏志鹏就得以进入军队,成为一名看护兵,所谓看护兵,就是护士。

魏志鹏跟着177师东渡黄河,参加了永济保卫战。

第一次上战场,让魏志鹏恐惧不已。日军的炮弹带着尖厉的呼啸声,接连不断地在身边爆炸,爆炸掀起的气浪,一次次冲倒了14岁的魏志鹏,他满身满脸都是尘土,下意识地跟着医生跑。

跑进了师部大院里,眼前的景象让魏志鹏大吃一惊,院子里躺满了伤兵,伤兵横七竖八躺在地上,鲜血染红了地面,有的伤兵脸色惨白,眼睛紧闭,不知生死;有的伤兵缺臂少腿,发出呻吟。魏志鹏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伤兵,他呆呆地站立着,不知道该怎么办,该做什么。医务主任何秦州催促他:“甭站着,赶紧帮忙。”

177师的医疗条件极为简陋,没有手术设备,没有急救药物,只有一些最简单的处理外伤的医药,包括红汞、绷带、止疼水等等。

在那种情况下,重伤员几乎是无法救治的。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23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李幺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第23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