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永济战役结束后,38军赵寿山部重归孙蔚如31军团。

赵寿山和孙蔚如是孩提之交,中学的时候又义结金兰,后来又一同在杨虎城将军麾下并肩作战,可谓挚友诤友。杨虎城的部队中,战斗力最为强悍的是教导团,孙蔚如和赵寿山都先后担任过教导团团长,赵寿山是孙蔚如的继任者。杨虎城的部队中,38军是绝对的主力,孙蔚如和赵寿山又先后担任过军长,赵寿山还是孙蔚如的继任者。

全面抗战开始,孙蔚如渡过黄河的时候,司令部驻扎在芮城县陌南镇六官村,赵寿山就提出过异议。赵寿山结合中条山地形认为,司令部选择在六官村风险极大,没有回旋余地,此为败招。

中条山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东头大,西头小,形同一个唢呐。而六官村就位于这个唢呐的吹口,南北纵深很短,日军只用半天时间就能够翻越中条山,从山北走到山南。后来的事实证明,在日军攻占了永济城和韩阳镇,却无法攻占教导团坚守的辛庄时,就从山北翻越中条山,一下子就冲到了31军团司令部所在的六官村。

司令部放在六官村是一招臭棋。

然而,总部设立在唢呐的吹口位置,是西安行营主任蒋鼎文的主意,他的意见是为了便于联系,孙蔚如不便反驳。结果,31军团司令部差点被日军剿灭。

我怀疑当年蒋鼎文坐在西安,吃着老马家的羊肉泡馍和老孙家的葫芦头,连中条山都没有去过,就纸上谈兵把31军团司令部设置在六官村,差点让孙蔚如蹈入死地。

庸将误人,误国!

永济战役让中日两国的军队都见识到了陕西军的威武和陕西冷娃的凶悍,日军的战报中曾经这样写道:“杨虎城的这支军队作战顽强,不输于日本军队。”

蒋介石和卫立煌也极为看重这支军队,他们派遣这支军队守卫中条山的西段,也就是从平陆到永济一线,也就是唢呐从吹口到中间的这一段。这一线是中条山纵深最短的地方,而且也是日军西渡黄河进入西安和北渡黄河进入洛阳的战略要地,是中日双方都极为看重,而且势在必争的地方。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人,来到中条山,都会知道日军要进攻中条山渡过黄河,肯定会选在这条线上,因为日军只消半天就能够越过中条山,而如果选择在中条山的东段,那么不仅山路崎岖难行,重武器无法搬运,耗费时日,而且还会陷入中国军队的围追堵截中,难以脱身。

所以,从1938年到1940年,日军共对中条山进行了13次大型进攻,而每次都选在中条山的西段。所以,驻守中条山的中国军队虽然很多,而与日军作战最激烈的,是防守中条山西段的孙蔚如的陕西军。长达三年的中条山保卫战,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陕西军与日军的作战。

《条西武装斗争简史》中这样写道:“在1938年到1940年,驻守中条山的国军有第3、9、14、15、17、29、38、80、93、96、98等军,以及阎锡山第八集团军、新二师、八师、独立旅等部队,但是,除了赵寿山的38军、李兴中的96军和武士敏的98军等部队外,大多数部队都消极抗日,没有认真进行训练和防范。”

在长达三年的中条山保卫战中,东线的中国军队很少有作战的机会,而西线的赵寿山38军和李兴中的96军几乎每隔几个月就有一场大战,而小战更是无日不与。所以,当1941年陕西军被调离后,日军趁机大举进攻,疏于防范和没有多少抵抗能力的东线部队一败涂地,防守了三年的中条山终于被日军占领,国民党军队在黄河以北的最后一块根据地就这样丢失了。

陕西军被调离,缘于被“赤化”,当时有传言,陕西军中有很多共产党员,而且各级军官的一半都是共产党员。

为了防止继续“赤化”,陕西军别调走,没想到刚刚调走了陕西军,中条山就丢失了。

陕西军“赤化”,不是空穴来风。当年共产党在黄河以北的军队叫八路军,而孙蔚如的这支陕西军被称为“七路半”,距离八路只有半步。

我在采访孙蔚如的儿子孙存京的时候,他告诉了我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天,蒋介石给孙蔚如打电话训斥道:“你说赵寿山不是共产党员,孔从洲不是共产党员,你还给他们担保,现在,赵寿山投了共产党,孔从洲也投了共产党,你的军队中还有多少共产党?”这是孙蔚如生前告诉儿子孙存京的一段话。

陕西军和共产党军队有着很深的渊源。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23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李幺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第23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