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黄河从内蒙古向南流,分开了山西和陕西,而流到了风陵渡后,又改为从西向东流,分开了山西和河南。风陵渡,在黄河的大拐角上。

教导团坚守风陵渡旁边的辛庄,两面邻黄河。现在,日军从北面和东面进攻,教导团等于处在四面合围中。此为死地。

要生存,最好的途径是退过黄河回陕西。这里,黄河的西面就是陕西省朝邑县,每天夜晚,朝邑县的民众都摇着木船,划着羊皮筏子给教导团送来饮食。在坚守辛庄的这些天里,教导团从来没有生火做饭,所有的熟食都是朝邑的民众划船送过来的。民众们冒着生命危险送饭过来,是因为教导团保卫家乡;而现在教导团渡河逃跑,又有什么颜面见到陕西父老?

往南到河南?也是不行的。南面是河南,教导团人生地不熟,形势不明,很可能遭遇不测。

往北?那是日军占据的韩阳镇和永济城,如果向北,刚好掉进了日军的伏击圈中。

唯一的选择,就是往东,进入中条山和日军打游击。

然而,这时候,上级指挥部却意见分歧,给教导团带来了惨重损失。

那一个大队的日军窜到芮城县六官村附近的时候,31军团军团长孙蔚如命令李镇西带领教导团赶快撤退。当时,孙蔚如的31军团就驻扎在六官村,然而,军团部没有可派之兵,也没有堵击之兵,31军团的各支部队都在广阔的千沟万壑的中条山中阻击敌人,战线拉得很长,行动极为不便,即使派出31军团的警卫部队堵击这股日军,然后集合各支部队聚歼,也需要好几天的时间。而在这几天里,这股日军早就窜到了风陵渡。

孙蔚如无奈地向教导团团长李镇西下达了退入中条山的命令,然后自己也开始撤退。

可是,命令发出后,教导团的士兵们趁着夜色,已经走在通往中条山的路上,午夜时分,战区司令长官部突然打来了电话,要教导团坚守辛庄,保卫风陵渡。

面对两份截然相反的命令,该怎么办?

无奈的李镇西只能选择听从战区司令长官部的命令,他和孙蔚如情同手足,他可以在事后给孙蔚如解释;然而战区长官部不认识他,也完全不会听从他的解释,他们杀一个团长的时候连眼睛也不会眨一下,取消教导团的番号也眼睛不会眨一下,何况是参加过西安事变的团长和武装。

李镇西让前锋部队停下脚步,然后全团转头向西,重新走回阵地坚守,然而,已经晚了。

在北面,攻打了辛庄阵地20天的日军,早就恼羞成怒,他们一侦察到教导团撤退了,马上趁着夜色大举进攻,占领了辛庄。

此时,教导团已经走到了中条山山脚下,如果趁势上山,日军就追赶不及;可是,因为听从了战区长官部的命令,他们停住了脚步,他们要折返向西,这一下,就与日军迎头碰上。

在无险可守的黄河冲积平原上,占据有优势兵力的日军,很快就将疲惫之师教导团包围分割,而李镇西的团部,也被200多名鬼子包围。

教导团只能各自为战,寻隙突围,奔向中条山。

李镇西率领的教导团团部还不到100人,而包围他们的敌人多达二倍。

教导团团部里,李镇西命令甩掉所有包袱,烧掉文件,所有人拿起枪支,向东突围。从午夜激战到正午,团部仍然无法突破日军的包围圈。

此时,一营在营长殷义盛的率领下,已经冲到了中条山半山腰,然后迅速构筑工事,抵挡增援的日军。

二营在营长李成德的率领下,也冲到了中条山山脚下,李成德回头一看,不见了李镇西和团部,立即组织力量,杀回去营救团部,而当时,能够冲杀回去的,仅有一排兵力。

教导团团部越战越少,最后只剩下了三十多人,面对步步逼近的日军,团部的子丨弹丨已经打光,决定白刃战。就在这个时候,日军的后方突然想起了密集的枪声,二营营长带领的一个排的战士出现了,李镇西带着团部战士返身追杀,终于将这股日军击退,撤上了中条山。

登上了中条山,摆脱了日军追击后,团部、一营、二营汇合,清点人数,发现自从参加永济血战后,教导团牺牲940人,失踪80人,伤亡惨重,而电话也被日军炸坏了。他们成为了一支孤军。

而军团部和孙蔚如此时是否摆脱了危急?

李镇西带着教导团翻山越岭来到六官村后,却发现六官村烈焰熊熊,空无一人,这里显然刚刚发生了一场战事。

李镇西举目四望,只看到茫茫的群山;侧耳聆听,只有呼呼的风声。军团司令孙蔚如去了哪里?

那年,当我采访辛庄保卫战的时候,聆听当地人的讲述,我不由得响起了古希腊的温泉关战役。那场震铄古今的战役,和辛庄保卫战惊人地相似。

据说,至今在温泉关的故址上,还有一座狮子状的纪念碑,它已经在这里矗立了2500年。上面的铭文是这样写的:

“异乡的过客啊,

请带话给斯巴达人,

说我们踏实地履行了诺言,

长眠在这里。”

这段铭文记载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役。公元前480年,波斯帝国的国王薛西斯率领50万众进攻古希腊,在温泉关被斯巴达300名战士挡住了,斯巴达人依靠温泉关天堑,阻击波斯大军三天。温泉关,和教导团坚守的辛庄惊人地相似,也是一面临山,一面是波涛汹涌的大海,不同的是,辛庄的另一面不是大海,而是波浪更为翻卷的黄河。

斯巴达人坚守温泉关三天后,当地一名农民禁不住金钱诱惑,带着薛西斯大军抄小路迂回到了温泉关背后,300名战士面临绝境,至死不降,全部战死。

前几年有一部电影叫做《斯巴达300死士》,画面惊人地唯美和悲壮,就是反映这一历史故事。

而辛庄同样是这样,碉堡被从内部攻破,汉奸带着日军抄小路翻越中条山,打乱了31军团的整个部署,也让教导团的辛庄阵地不攻自破。斯巴达300勇士被后世的人们不断咏唱,被写进了书籍中,被拍成了电影,而教导团坚守辛庄阵地,却被人们遗忘。

什么时候,辛庄保卫战也能被拍成电影啊。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23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李幺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第23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