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31军团背水而战,稍微懂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这是死地,没有任何回旋余地的死地。孙子兵法云:“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当陷入这样的死地后,如果万众一心,则可以反败为胜。

然而,历史上陷入如此死地,能够反败为胜的,又有几人?项羽破釜沉舟,说:“置之死地而后生”,结果成功了;韩信背水结阵,说:“置之死地而后生”,终于胜利了;赵括被秦军切断后路,说:“置之死地而后生”,结果全军覆灭;马谡独上高岗,也说:“置之死地而后生”,结果身首异处;张灵甫独上孟良崮,还是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还是失败了……陷入死地而能够生存的,找遍历史,也仅有项羽和韩信,而失败的例子举不胜举。

今天,孙蔚如也要背水结阵。

当时的形势是这样的:警三旅渡过黄河后,部署在永济栲栳镇一带,阻击北面进犯之敌;教导团渡河后,集结在永济县、韩阳镇、风陵渡一带;警一旅第一团暂时归警二旅孔从洲指挥,守备永济城关一带。

31军团军团部驻扎在永济县的六官村。孙蔚如在《第四集团军抗日战争概略》中曾写道:“该地前面强敌,后背大河,势甚艰险,但中条山为陕东屏障,为敌所必争。”

在这里,孙蔚如将军写有七律一首:

烈烈金风荡寇氛,中条立马日将曛。

十年积恨还辽沈,百战提兵涉潞汾。

师克在和壮在直,汗挥如雨气如虹。

待看斩尽楼兰日,痛饮黄龙奏大勋。

警一旅一团二营营长邓祥云随队出征。

邓祥云是朝邑人,31军团从朝邑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的时候,邓祥云回家看望,他的母亲当时已经双目失明。邓祥云向母亲说:“娘,我要去山西杀鬼子。”年老的母亲说:“你为国赴难,娘不拦你,娘也不要你牵挂,上阵杀敌,是军人的天职,娘在家中天天给菩萨磕头,保佑你平安,等着你回来。”邓祥云说:“国家危难,军人战死沙场是尽了本分,如果我有一天牺牲了,娘不要难过。”母亲说:“国家国家,先有国后有家,如果有一天我儿为国尽忠,娘就年年去山西给我儿烧纸钱。”

邓祥云就这样走上了山西抗日前线,后来,他牺牲在了山西战场,可惜,娘连他的坟墓在哪里也不知道。邓祥云牺牲后不久,母亲也去世了。

邓祥云的同村还有一个战友叫邓继忠,邓继忠向家中告别的时候,妻子拉着他的衣服,哭着劝他不要去,邓继忠把妻子一把甩来,他大喊道:“国家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日本人侵略中国,当兵的不去打仗,谁去打仗?”

邓继忠离开妻子后,也牺牲在了山西战场,至今还不知道他的尸骨埋在哪里?

永济血战,一方是中国31军团警一旅第一团和警二旅,统一归孔从洲指挥;一方是日军20师团一个旅团。

当时的永济县城,不是今日的永济县城,它在今日的永济市向西十余公里处,这里有王之涣曾经登上过的鹳雀楼,王之涣还登上永济城墙写了一首千古绝句《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里还有《西厢记》中的普救寺,“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座寺庙里。

为了坚守永济,中国军民在城外挖掘了一道壕沟,壕沟深约一丈,宽约三丈,又将黄河水引灌壕沟。为了对付日军的坦克,中国军民还在悬崖沟壑的背面,挖掘窑洞,躲藏其中,当日军坦克驶过后,中国军队冲出窑洞,可以直接攻击坦克的背部。

不仅如此,中国军队还将永济四座城门全部封死了。日军无法冲进来,中国军队也无法走出去,永济城,就是守城军队的坟墓。

大战在即,孙蔚如将守城部队上尉以上军官召集在盂盟桥一户农民的打麦场上,召开动员会议,与会军官振臂高呼:“永济在,我们在;永济亡,我们亡!”大家热血沸腾,场面极为感人。

1938年8月12日,日军攻占永济北古城,日军坦克的隆隆履带声就响在耳际,北面的尘土遮天蔽日,大队日军开来了。孔从洲亲临前线,他对手下将士们说:“黄河那边就是陕西,是我们的家乡,家乡父老都看着我们,我们誓与永济共存亡。人家都叫我们陕西冷娃,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

将士们齐呼:“有我无敌,有敌无我。让鬼子来吧,看他们有几下子。”

日军最先攻打的是城外的上下高市。坚守上下高市的是杨法震率领的一个营。

杨法震家在陕西兴平,31军团离开陕西开往山西前线的前一天,妻子方向知抱着四岁的孩子来到军营探望丈夫。妻子放心不下丈夫,要随队出征,加入31军团卫生队。杨法震说:“我先去山西前线,等我安定下来,就捎话给你,你把孩子托付给二姐,就来山西相会。”杨法震没有想到,他一来到山西,就参加永济保卫战,根本没有时间给妻子捎话。

战前,杨法震说,等到永济战役结束了,就让妻子方向知过来。

杨法震的一营战士仅有500人,而进攻的日军兵分三路,多达1200人。

在一座桥头,曾离队远去,又归队赴敌的张黑龙所在的那个排坚守桥头,面对蜂拥而来的日军,他们手挥大刀,与敌血战,击退了日军的进攻。张黑龙浑身都是血,他摇摇晃晃地走到排长面前,伸出了左手的五根手指,对排长说:“排长,五个,五个,我杀了五个鬼子,军长不会处罚我了。”

说完后,张黑龙就倒了下去,脸上带着笑容。曾经打过他的排长,泪流满面。

日军又发起进攻,全排伤亡殆尽。后,日军攻向上下高市。

日军的大炮震耳欲聋,弹片纷飞。在上下高市,杨法震身先士卒,率众拒敌,接连打退了日军两次进攻。

很快地,日军又组织了第三次进攻。上下高市前是黑压压的日本兵。

杨法震对着战士们喊:“狗日的又来了,大家怕不怕?”

战士们喊:“怕个球!让狗日的来吧!”

很快地,枪声炮声响成一片。

激战三小时后,杨法震腿部中弹,倒在地上。身边的排长宁必成扶起杨法震,杨法震说:“甭管我,打!”

宁必成刚刚转过身,一颗子丨弹丨飞过来,穿过了宁必成的大腿,血流如注,昏迷过去。多年后,宁必成对我说:“那天,日本鬼子像蚂蚁一样,哇哇叫着向前冲,鬼子的眼睛嘴巴都看得很清楚。”

三八大盖步枪枪弹穿过了宁必成的大腿,说明当时敌我距离非常近。

杨法震让两个战士抬着宁必成下去,自己操起手枪继续向日军射击。战士们要抬走他,他说:“我腿不能动,双手能动,甭管我。”杨法震从身上抽出一片白布,自己给自己包扎伤口。然后,继续射击。

很多年后,我曾经问过宁必成:“当时,你们部队有没有军医?”

宁必成说:“哪里有军医啊,受伤了都是自己给自己包扎。”

当时,日军发现杨法震是中国军队的指挥官,就集中了几挺机枪,向着杨法震射击。杨法震身中数弹,他用最后的力气喊:“弟兄们,把鬼子赶出去!”然后,就闭上了眼睛。

一个月后,陕西的《西北文化日报》以《永济之役,杨法震团附壮烈殉职》为题,报道了他的事迹。妻子方向知看到报纸后,一下子昏了过去。

后来,国民政府给了方向知1200元的抚恤金,方向知用这笔钱创办了一所“法震小学”。现在,这所学校叫“法震中学”。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22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李幺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第22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