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双方激战正酣时,车国光接到了卫立煌的一封急电,内容为:“限十分钟到贺师长、赵师长。第14军现已到达皋落镇,预计寒日始能到达蒲掌附近,你师必须在邵源艰苦奋战阻止敌人前进,待14军到达,各师进入蒲掌、双庙、南羊圈、油房、芮村后,让敌西进,你两师在后面截断敌归路,策应李默庵部作战。卫立煌辰元戍参三。”

当时,卫立煌与各师的来往电报中,有灰日、真日、元日、寒日等名称,这是为了避免被日军破译而设置的特定时间称呼。电报中的最后一句,不是当事人,也无法破解,可能也说的是时间。

又激战了两日,17师、81师伤亡大半,如果继续坚守,就会全军覆没。

17师副师长陈硕儒建议说:“邵源以北有一个村庄名叫北寨村,可以俯瞰整个邵源,如果占据此地,日军就不敢向西,就等于截断了日军进攻的路线。不如让部队收缩防守,派精兵占领北寨村,居高临下,则可阻击敌人。”

赵寿山命令两个加强营,配属师炮兵营和山炮连,集中在北寨村,另外,警卫连还每人一把二十响,每人十颗手榴弹,埋伏在北寨村前的壕沟里,等到日军接近,一举歼灭。

拂晓,也就是卫立煌电报中所说的“寒日”拂晓,日军集中500人开始进攻北寨村。

这一切都没有出乎17师副师长陈硕儒的预料。在17路军战士的记忆中,陈硕儒是一个深有韬略、足智多谋的人。

500名日军冲到距离北寨村仅有三四十米远的距离时,埋伏在壕沟里的警卫连突然站起身来,日军仅仅能够看到他们的头部,而他们看到的是日军的全身。他们拿起手榴弹,砸向日军,他们每个人都一口气将十颗手榴弹扔了出去,手榴弹像冰雹一样纷纷扬扬地落在了日军头上、肩上、腿上、屁股上,在竞相响起的爆炸声中,日军像被割倒的麦捆子一样,横七竖八地倒下了一片。然而,日军的战斗意志毕竟是顽强的,倒下的日军死而后已,没有倒下的日军前赴后继,他们继续前冲,北寨村山岗上的重机枪响了,密集的子丨弹丨像锯子一样,将冲在最前面的日军锯倒了一片,又锯倒了一片。

突然,天空中出现了日军五架飞机,飞机尖叫着掠过低空,几颗丨炸丨弹在高岗上爆炸了,中国军队的重机枪再也没有发出声音。

午后,日军又增加了500人,向着北寨村蜂拥进攻,枪炮声响了一天,到了黄昏,双方展开了白刃战,日军退后。这天,坚守在北寨村的战士一天也没有吃东西。阵地前,日军丢下了200多具尸体,被活着的日军拖到了后方。而坚守的中国军队也有连长闻和150名战士献出了生命。

17师和81师以伤亡过半的代价,为李默庵的中央军第14军赢得了布防的时间。6月16日中午,李默庵装备精良的第14军进入阵地后,精疲力竭的17师和81师拖着满身的鲜血,闪开了一条道路,让日军继续西进。日军像一头凶蛮的牤牛一样,撞入了14军的包围圈。

日军进入包围圈后,17师和81师又立即占领了邵源镇,扎紧了口袋,这样,日军陷入了南北长20里,东西长8里的西阳河谷。

所谓的河谷,就是两边高,中间低的狭长地带,出口只有前后两端,如果扎紧了前后两端的袋口,日军则就陷入了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穷途末路,只能坐以待毙。

这场围困战打了十多天,日军负隅顽抗,一次次组织力量,想要冲破中国军队的包围,但是一次次都失败了。战后,据一名俘虏供述,在围困战的第一天,一名联队长因为攻击不力,而被切腹自杀。

中国军队尽管将日军诱入了这一狭长地带,但是急切间无法吞下。这是一支日军的作战主力部队,而不是日军的后勤运输队,所以,东坞岭战斗中,中国军队能够用三个小时就干净利落地结束战斗,而这场被中国军队称为“西阳河战役”,日本军队称为“南羊圈战役”的战役中,中国军队围攻十余天,还是无法将日军咬死。

车国光在6月16日接到的卫立煌的急电是这样的:“限30分钟内到李军长、赵师长。贺师长。窜犯西阳河之敌,前不能进,后不能退,已陷入我军包围。各军师长应亲督所属于筱日拂晓向当面之地展开猛攻,一举歼灭之,”

筱日,就是17日。

围攻这股日军的有五个中国师:赵寿山的17师,贺粹之的81师,李默庵14军所属的三个师(10师、83师、85师)。17日拂晓,每个师派出了一个加强团向日军猛扑,战况空前激烈。每个师仅仅派出一个加强团攻击日军,说明中国军队伤亡惨重,无法阻止更多的力量进攻。

五个加强团向日军发起不间断的冲锋,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也没有冲击到预定的位置,当天中午12时左右,因为伤亡过大,无法组织起更有效的冲锋,中国军队被迫撤回到原来的位置。

卫立煌指示:“白天炮击,夜晚偷袭。”中国军队依照此法攻打十天,仍然未能奏效。

被围困在西阳河谷的日军,依靠空投来补充装备。中国军队缺乏防空武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日军的飞机把大批武器弹药和粮食空投进西阳河谷。西阳河谷地势低矮,日军飞机一目了然。

第12天,中国军队第九军47师赶到了,卫立煌立即命令再次攻击。

攻击是在午夜开始的。漫山遍野的中国军队高声呐喊着,挺着刺刀,高举大刀,冲向河谷中的日军,等到拂晓的时候,各支中国师都取得战果,第10师攻克了东坡,85师收复了李家谷垛,83师攻克了南羊圈,17师攻克了茶坊,81师攻克了提沟,日军被压制在了一个狭小的包围圈中,即将被歼灭,中国军队胜利在望。

可是,天亮后,大批的日军飞机飞临战场,向着中国军队狂轰滥炸,中国军队无法继续冲击,无法抬头,无法与日军作战。万不得已,中国军队只能停止了攻击。

夜晚,车国光所在的17师又组织了最后一场攻击,仅派出一营兵力,这是17师仅能组织的最后一支攻击力量。当天夜晚,喊杀声通宵达旦,天亮后,17师98团一营营长呼品一和200多名官兵全部壮烈牺牲。

据17师老兵回忆,在东渡黄河后的一年时间里,17师伤亡近万人,也就是说,与日军作战一年后,17师几乎全部换了一茬战士。老兵们,全部牺牲在了抗日前线。

至此,中国军队再也无力攻击了,只能将日军继续包围起来,防止突围。而日军,也没有能力突围了,他们躺在地上,等着日军的飞机空投给养。

接着,中国军队的视线里就出现了前来增援的日本军队,这支从横岭关赶来增援的日军装备精良,仅坦克车就有几十辆,坦克后面是密密麻麻的穿着土黄色衣服的军队。

而此时,中国军队已经无力再打下去。

卫立煌命令中国军队渐次撤出西阳河谷,中国军队含恨离开。

被围困在西阳河谷的日军,未能全歼,实在遗憾。

垣曲县位于中条山的东北端,这场在日本教科书中被称为“南羊圈战役”的战争,一直作为反面教材让日军饮恨切齿。这场战役中,陕西军的17师居功甚伟,如果没有17师的坚决阻击,就没有14军的后方布防,也就没有这场胜利。

不久,在中条山的西南端,中条山的另一面,陕西军的另一支部队,刚刚渡过黄河的31军团司令部和所属各支小部队(不含17主力部队17师和177师),也在永济痛歼日军。

永济和陕西只有一河之隔,站在永济城墙上,就能够看到黄河向南流去。从永济向西行走,不到半个小时就能够走到黄河岸边。黄河的那边,就是陕西省朝邑县,一个现在已经消失了的县名,它的地域被并入了大荔县。

当时,孙蔚如刚刚渡过了黄河,立足未稳,日军就从运城集结了一个旅团的兵力,向永济扑来,企图将孙蔚如的31军团司令部赶入黄河。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22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李幺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第22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