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4-12】

1938年7月1日,八路军总部得到了一份情报,日军有一支庞大的运输队从河南进入山西的晋城、阳城、沁水,这支车队就是给前方的日军送给养的。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将这一情报通报了卫立煌,并指示386旅和决死三纵队配合卫立煌的中央军一起行动。决死队,又称山西新军,是抗战开始后共产党和阎锡山在山西成立的一支武装力量,决死队共分为四支纵队,很有战斗力。

当时,卫立煌是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朱德是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东路军总指挥。

朱德和卫立煌商量后决定,将兵力埋伏在沁水县境里的东坞岭,

7月25日,由300多辆汽车组成的日军运输队,浩浩荡荡地开进了沁水县境,因为当时的沁水县城太小,日军的300辆汽车停在城外的开阔地。

这支日军一路上都非常小心,步步谨慎,仅在渡过黄河的山西境内,从晋城到阳城再到沁水,路程仅有上百公里,就走了一星期。日军被中国军队打怕了,他们一路像蜗牛爬行一样缓慢而胆怯,他们自以为这样就会万无一失。

埋伏在东坞岭的抗日名将李默庵的第10师已经等候了好多天,他们等得心急火燎,等待的时间越长,被暴露的危险越大,日军的飞机每天都在空中巡逻,这300辆汽车上的装备和粮食,维持着前方作战的上万名日军的生命。

因为日军步步小心,迟迟不进入伏击圈,八路军就展开夜袭,逼迫日军上路。日军为了避免八路军偷袭,只得慢慢上路了,这300辆汽车,绵延40里,像一串乌龟一样,慢慢腾腾地进入了伏击圈。这一天是7月29日。

当年,东坞岭的道路非常狭窄,一面是高山,一面是深沟,地势异常险要。日军也知道这段道路险象环生,所以,当走到东坞岭的时候,突然加快了速度,想尽快通过,就在这时候,埋伏在山脊上的第10师的大炮打响了,一连三发炮弹,击中了最前面的日军汽车。前路被挡,所有的汽车都无法通过。日军开始向后倒车,埋伏在另一面山脊的国军大炮又打响了,最后一辆汽车扭了两扭,着火了。

现在,日军300辆汽车被堵在了东坞岭狭窄的路面上,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日军只好跳下汽车,向两边山脊上的中国军队展开反击。然而,占据了地利优势的中国军队将手榴弹和炮弹像下饺子一样扔进包围圈里,汽车的四周是一片爆炸声和冲天的火光。

这场战斗进行得很顺利,中央军和八路军像瓮中捉鳖一样,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三个小时后,战斗就结束了。2000多名日军几乎被全歼,300辆汽车一辆也没有开走。

这是一场中国军队占压倒性优势的伏击战,无论是从武器上还是从人数上,日本军队都无法与中国军队等量齐观。中国军队在山脊上埋伏了很多门大炮,而日本军队手中只有枪支;中国军队是经历了一年艰苦磨砺的坚强之师,而日本军队是一支缺乏战斗力的后勤运输队。中国军队占据了山峰优势,躲在暗处,而日本军队在局促得无法转身的山谷间,它的一举一动都在中国军队的视线里。

这是一场比平型关大捷更为漂亮的伏击战,也是比平型关大捷战果更辉煌的歼灭战。

战斗结束后,沁水县各村的百姓兴高采烈,他们拿着面袋子和锅碗瓢盆,将汽车上的大米和罐头向家中搬运,能搬运多少就搬运多少。这是中条山中的老百姓第一次见到大米盒罐头。

粮食搬运完了,枪弹搬运完了,剩下的汽车没有用处,因为当时中条山中用不到这么多的汽车,就算能够用上这么多汽车,又仓促之间哪里能够找到300名司机?那时候在中国,汽车还是稀罕物。驻扎在晋城和临汾的日军已经来增援了,国军放一把火,将300辆汽车全烧了。

东坞岭附近的老人说:“那场大火一直烧了三天三夜,汽车的爆炸声没日没夜地响起,这场战斗逃跑的日本鬼子只有几个人。增援的鬼子听说战斗结束了,也急忙返回了临汾和晋城,他们也不敢出门,因为出门就会遇到中国军队的伏击。”

还有的老人说:“那300辆汽车的残骸一直摆放在东坞岭,太多了,没法清理,只有一些能够拆下来的小零件被人拿走了。上世纪50年代,大炼钢铁的时候,这些残骸都被拿去练了钢铁。”

【4-13】

几乎在东坞岭战斗的同时,一场更大的战役在中条山中的垣曲县境内的西阳河谷展开,史称“西阳河战役”,日军的称呼是“南阳圈战役”。

车国光当年是38军17师上尉机要员,他经历了西阳河战役。

1938年6月上旬,一直坚持在晋东南高平阻击日军的17师奉命开往晋南的平陆县茅津渡,归还第31军团建制。

此时,38军升格为31军团,但是下属部队还是赵寿山的17师和李兴中的177师,人数并没有增加。不同的是,17师升格为38军,下辖仅一个师,就是17师,赵寿山任38军军长兼17师师长;177师升格为96军,下辖也是一个师,就是177师,李兴中任96军军长兼177师师长。

17师进驻到了山西省阳城县横河镇的时候,赵寿山接到了卫立煌的密电,密电中说,日军铃木师团和步骑炮特种兵两万余人,在豫北新乡一带集结,有西犯意图,命令17师进驻王屋山,和王屋山附近的81师一同坚守阵地,阻击日军。

王屋山,就是古代寓言故事《愚公移山》中所写的王屋山。

卫立煌的策略是,将垣曲的西阳河谷作为一个口袋,将日军聚而歼之。

1938年6月8日,日军开始进攻,50辆坦克和十余架飞机不断轰炸,81师仓促构筑的防线很快被攻破,师长贺粹之带领部队撤到了17师的防线,日军开始进攻17师阵地。

贺粹之,也是一员抗日名将,曾被评为抗战时期游击战第一名,位列共产党三个师之上,可见这支部队对于游击战有多精熟。贺粹之的81师同样属于国军中的杂牌军,但是它的战斗力和取得的成绩,也超过了很多装备精良的中央军。

车国光说,17师官兵和81师同心协力,奋勇阻击,师长赵寿山、贺粹之亲临前线督战,多处阵地失而复得,达数次之多,因为伤亡惨重,17师的预备队都投入了战斗,到了第二天午夜,日军死亡将近400人,开始退却,战斗暂缓。

夜晚,车国光接到了卫立煌发来的急电,电文中说,第二战区决心将这股西犯之敌消灭在西阳河附近,已经命令围攻侯马的李默庵的第14军赶来增援,17师必须将日军阻击在邵源、崔家庄、蔡家庄附近,达到歼灭日军的目的。

邵源,是一个镇,位于现在的河南省济源市,距离垣曲不到百里。

第二天拂晓,日军又向我阵地发起猛攻,先是飞机轰炸,然后是山炮轰击,因为武器差距太多,人数又不占优,中国军队损伤过半,赵寿山和贺粹之商量后,决定渐次退却,将部队撤到邵源后,再进行阻击。

6月13日,日军开始全线反扑,激战半天后,81师后撤到了邵源镇,与17师同日军展开巷战。战况异常激烈,每一道墙壁,每一幢房屋前,都是喊杀声,都是飞溅的鲜血,都是倒下的躯体,有的墙壁前面,尸体层层累积,摞到了墙头之上。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22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李幺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第22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