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4-9】

17师遭受重创后,于1938年初,渡过黄河,在陕北绥德继续补充休整。

17师和一般的国民政府军部队不一样,他的师长赵寿山是共产党员,它中下层军官中有将近一半都是共产党员。如果说因为17路军与八路联系紧密,而被人们称为七路半,那么17师就是七点九路。

上世纪80年代,因为文革中很多17路军老战士受到冲击,晚景凄凉,17路军的多名将军联名向中央写信反映情况,中央专门发文,将17路军老战士参加革命工作的时间定为西安事变的1936年,他们的生活才得到改善。

杨虎城曾经说过:我们17路军的枪最杂,什么样的子弹都能用上,可是像八路军这样的烂杆子枪,比起我们还差得多,可就能打胜仗。所以,17师,甚至整个17路军,都对红军和八路军的战斗力保持敬意。

在陕北,17路军的兵力得到了补充,并从八路军那里学到了很多游击战的打法。他们仿照八路军的战斗编制,每个营组织一个武装便衣队,编制为三个班,每班12人,设立正副班长各一名,主要人物是袭扰日军后方,刺探情报,破坏日军交通,铲除铁杆汉奸。这些人昼伏夜出,出没无常,来去无踪,让日军和汉奸胆颤心惊,他们称武装便衣队为夜猫子,老百姓则称夜里混。

武装便衣队有时候会与日军遭遇,如果能打过日军,就发动突然袭击;如果打不过,就迅速脱离战场,所以伤亡极小。即使这12个人的队伍,也嫌行动不方便,他们化整为零,各自执行任务,任务完成后,再在指定地点汇合。而每十天,武装便衣队向营部报告一次行踪;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汇报的间隔时间又能够随时伸缩。这种灵活机动的战法打法,17师此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让他们大开眼界。

17师在陕北得到了短暂休整后,又东渡黄河,深入敌后。袁起亚清楚地记得,1938年3月中旬的一天,他们中下级军官接到了通知,在山西省高平县的下马游村集合。那天,他见到了彭德怀将军。

彭德怀穿着棉布大衣,带着棉帽子,中等身材,面容清瘦,他操着一口地道的湖南口音,向17师的军官们讲解游击战。

彭德怀说,游击战分两种,一种是待伏,一种是诱伏。待伏就是预先设伏在险要地方,等到敌人走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歼灭。孙子曰:善攻者攻于九天之上,善伏者伏于九地之下。孙子所说的九地之下,就是说要绝对隐蔽,一击奏效。而诱伏,则是设法引诱敌人进入包围圈,然后一举歼灭。

八路军此前打过十多年游击战,他们深得游击战的精髓。八路军的游击战曾经让一个名叫卡尔逊的美军观察家惊叹不已,卡尔逊是罗斯福总统派到中国战场来观摩的,后来,卡尔逊将从八路军这里学到的游击战法运用到了太平洋战场上,取得一连串让人眼花缭乱的胜利。

17师在八路军副统帅彭德怀那里学到的游击战很快就派上了用场。

1938年4月14日,袁起亚接到了一项任务,要在今夜率队夺回被日军占领的高平关。高平关扼守着两条大道,日军在这里驻扎有上百人。

那天黄昏的时候,袁起亚站在全团的武装便衣队面前。武装便衣队都是从各营抽调出来的精英,身强力壮,战斗力强,共有108人。那天晚上,每个战士一把驳壳枪,四枚手榴弹,一把砍山大刀。袁起亚检查每个战士手中的大刀是否锋利,他知道今晚有一场血战。

团部有人抬来了一大缸烈酒,敢死队员每人喝了一碗,然后把瓷碗摔碎了,踩着一地的碎片,走向高平关。塞外的四月还异常寒冷,但是每个人都光着上身,一手持枪,一手握刀,胸前吊着四枚手榴弹,雄纠纠气昂昂地走向被日军把守的关头。

快到半夜的时候,袁起亚他们走到了距离山顶只有几十米的地方,然后向着17师97团的方向挥舞着衣服,团长李维民看到了月光下挥舞的衣服,就命令全团仅有的六门大炮一齐向着山顶上的高平关轰击。十多分钟过后,炮击停止,袁起亚带着敢死队齐声呐喊着,冲向山顶,几十米的距离,一口气就冲了上去,然后见人就砍,月光映着刀光,汗水和着血水,山鸣谷应,杀声震天,很多日军还没有来得及反抗,就身首异处,头颅骨碌碌地滚下山坡。

战前,团长曾给敢死队说,杀死日军后,割下耳朵,回来用耳朵领赏,一个耳朵三块大洋。可是,敢死队杀得兴起,只顾挥刀奋斫,早就忘记了割掉日军耳朵。

袁起亚有武功基础,擅使大刀,他左劈右削,一连砍翻了四名鬼子。而自己的手臂也被日军刺伤了,他浑然不觉。仅仅过了一刻钟,日军就抵挡不住了,他们乱纷纷地逃下山去,袁起亚高喊:“抓俘虏。”黑暗中听到有一个人说:“奶奶的,到现在谁还管这一套,见了鬼子齐杀。”

一名身材矮小的鬼子从袁起亚的身边跑过去,袁起亚飞起一脚,将鬼子踢翻在地,举起砍刀,那名鬼子跪在地上喊:“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别杀我,别杀我。”

袁起亚砍刀月光下的这名鬼子长着一张孩子的脸,顶多十六七岁,还是个少年。他问:“中国人为什么当鬼子?”

那个少年说:“我是被日本人抓来的,我家在东北。”

袁起亚说:“起来,跟我走。”

高平关收复后,袁起亚清点人数,敢死队108人中,阵亡13人,受伤21人,缴获歪把子机枪两挺和几十杆三八大盖,另外还有军大衣、手表、王八盖子、铜佛像等等。除过机枪和步枪上交外,其余的战利品,谁从日本鬼子手中抢到的,就归谁。

分完了战利品,敢死队员发现袁起亚身边有一个鬼子,纷纷举起大刀,要宰了他。少年吓坏了,他跪在地上大哭,向着每个人磕头作揖。袁起亚心软了,就收留了他,带着他下山。

这就叫“善攻者攻于九天之上”。

攻打高平关的时候,日军派了一支增援部队,他们一路急急忙忙地冲向高平关,没有想到在距离高平关十里远的一座山沟里,他们遭到了97团的伏击,丢下几十具尸体后,又逃了回去。

这就叫“善伏者伏于九地之下”。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22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李幺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第22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