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杨春生是山西省芮城县大沟南村人,她的父亲杨继周在中条山保卫战中救护过一名中国士兵,这名士兵叫陈志清。

当年,一场恶战过后,17路军弹尽援绝,面对蜂拥而上机枪扫射的日军,中国战士一步步退到了黄河岸边,他们宁肯跳入浊浪翻滚的黄河,也不愿投降日本人。

一天,杨继周在黄河岸边割草时,看到草丛中躺着一名中国战士,全身浴血,这就是陈志清,他从悬崖上往下跳时,落在了草丛中。

在这次战役中,陈志清所在的这个团伤亡大半,剩下的二三百名战士被日军逼到了黄河岸边,陈志清看到有两个战士,一老一少的父子兵,手拉着手跪在了悬崖上,面朝着黄河那边陕西的方向,连着磕了三个响头,然后头也不回地跳了下去。日本人涌了上来,陈志清也纵身跳落悬崖,被摔昏了,他就这样躺了一天一夜,等来了杨继周。

杨继周告诉陈志清说:“日本人在到处搜山哩,你得赶紧离开这里。”杨继周扶着陈志清到黄河岸边洗了脸,又把自己的衣服换给陈志清,把陈志清脱下的军装放在河水中顺流飘走,最后,把自己怀里揣着的两个馍馍给了陈志清。

杨继周和陈志清互相留了姓名后,陈志清对着杨继周跪了下去,感谢他的救命之恩,然后,就离开了。杨继周躲在草丛中,一直到天黑,才穿着裤衩回到村中。

杨春生说:“这些年来,父亲总给我们讲,那个名叫陈志清的陕西兵不知道以后活着没有,他到临死前都牵挂着这个陕西兵。”

那天,陈志清穿着杨继周的衣服沿着黄河西岸行走,走到天黑后,遇到了一支中国军队,以后他就跟着这支中国军队打鬼子。抗战胜利后,他回到家中,娶妻生子,他的儿子叫陈忠岳。

陈忠岳上小学的时候,正遇上文化大革命。有一天他放学回家,看到全村召开批斗大会,父亲陈志清被五花大绑,站在高台上,弯腰屈膝,身后是两名红卫兵。陈志清一看到儿子,脸色大变,极为悲惨。多年后,陈志清回忆起此事,泣不成声,他说:“我能想到我父亲当时的心情,一个父亲最大的耻辱,就是在儿子面前出丑。”

陈志清一直没有告诉儿子陈忠岳自己当年抗战的经历。直到临终时,他才把儿子叫到身边,说起当年在山西省中条山抗日的情景,他说:“我的救命恩人在山西芮城,名叫杨继周,这些年一直想去找,不敢去找,害怕给他家带来灾难。”

陈志清去世后,因为家庭困难,陈志清不能前去山西芮城,他多次托人在芮城打听一个叫杨继周的老人,可惜都没有消息。因为这时候,杨继周已经去世了。

2006年,距离杨继周和陈志清去世都已经十多年了,一天,西北大学教授张恒、陕西农民作家张君祥等人寻访当年17路军跳黄河的地方,来到了大沟南村。杨继周的女儿杨春生看到他们车子上有“寻访17路军”的字样,就给了他们一人一个苹果。他们拿着苹果,感到不解。杨春生说:“苹果不是卖给你们的,是送给你们吃的。”然后,杨春生就说了父亲杨继周曾经救过一个名叫陈志清的17路军战士的情景。

张君祥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想到了朋友陈忠岳曾经讲过的一件事情:陈忠岳的父亲陈志清曾经在芮城黄河岸边被一名村民救了。但是,救人的是不是眼前这位农妇的父亲,张君祥和张恒都不敢确定。

回到西安后,张恒和张君祥找到了陈志清,说起了在芮城县的奇遇。陈忠岳激动万分,很快就和张恒、张君祥一起来到大沟南村。

陈忠岳和杨春生见面后,说起了父亲们当年见面的情景,分别时的留言,两人所说的一模一样。60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们跪在地上,告慰父亲,放声大哭。张恒说,当时,所有在场的人都泪流满面。

现在,陈忠岳家和杨春生家结为亲戚,人世间最好的亲戚。

这是中条山保卫战后发生的一幕幕感人的故事。

然而,中条山保卫战到底是一场怎样的战役?17路军又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22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李幺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第22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