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贺茂呼叫日军第三飞行团司令远藤少将,急派飞机增援。
日军的飞机出动了,一时间遮天蔽日。远藤少将除了派遣轰炸机外,还亲自坐着一架飞机飞临上高城外,向大贺茂空投了一封信件。
远藤少将没有想到,这封溜须拍马的信件没有飘落到大贺茂的手中,而飘落在了国军阵地,被送到了罗卓英的手中。
这封信件是这样写的:“上高占领……上高占领,迂延时日,敌军整顿态势,后方扰乱,亦渐活泼,希望迅速占领后即转移……”
从这封书信中能够看出远藤少将是一个品德下作的人渣,抬轿吹号的老手。大贺茂还在与国军激战,他就预言日军会占领上高。不仅仅如此,他还越厨代庖地给大贺茂出谋划策,让大贺茂占领了上高后,就赶紧退出,以免前功尽弃。不在其位而谋其政,不是野心家,就是吹鼓手。
罗卓英从这封书信中读到了另一种内容:大贺茂的目的是要占领上高。
罗卓英立即命令外线的所有军队,火速向上高集结,将34师团包围并歼灭。除此而外,罗卓英还密令各部队组织敢死队,夜袭日军,争取活捉大贺茂。大贺茂想斩杀罗卓英,罗卓英想活捉大贺茂,两个司令官想要将对方的最高指挥官置于死地,战争的惨烈可想而知。
罗卓英的这封电报编号9714,全文如下:
“即到渝委员长犁密据确报被困于官桥南茶罗一带之敌内有敌卅四师团大贺师团长以下重要军官及伤病官兵多余枪炮兹职为彻底歼灭该敌获得光荣战果着各部迅速合编奋勇队于本感夜向官桥查罗之敌猛扑兹将奋勇队编组及给与办法开列如下(甲)参加攻击队伍以师为单位各奋勇队一百至三百名(乙)被选为奋勇队之官兵除每人先发一次荣誉金官一百元兵五十元外能有俘获时再予特奖(丙)俘敌师团长赏洋五万元旅团长两万元联队长一万元大队长五千元中队长二千元小队长以下军官一千元士兵三百元联队旗一万元完整大炮一门一万元其余照规定加倍给奖(丁)奋勇队官兵之伤亡抚恤标准照晋一级请恤申报核备罗卓英感核植印”
这封电文中的“奋勇队”,就是敢死队。但是我在采访老兵的时候,他们口中只有敢死队,没有奋勇队,可能奋勇队是那时候敢死队的书名名称。34师团师团长大贺茂在什么地方,罗卓英居然一清二楚,我们不能不佩服当时出色的情报工作,而传递情报的是谁,是中共地下党员黄贤度领导的上高县民众。一个师组织一支敢死队,而不是一个营一个团,说明仗打到了这个份上,一个师的有生力量也没有多少了。俘获师团长大贺茂奖励五万元,俘获联队长奖励一万元,而缴获一门联队旗帜也是奖励一万元,日军每支联队的旗帜都是天皇亲授,整个联队将旗帜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日军一个联队不是战至最后一个人,是不会烧毁旗帜的,整个抗战时期,国军没有缴获到日军一面联队旗帜,只在腾冲战役和松山战役中,逼迫日军烧毁了两面联队旗帜,此后,这两个联队的番号被永远从日军的编制中抹去。
【3-22】
邹继衍在上高激战中看到了日军蝗虫一样的飞机,他用“虽在黑夜,仍然枪炮轰鸣,响彻终宵”来描述当年战争的激烈。按照惯例,日军白天进攻,夜晚宿营。常德保卫战和衡阳保卫战都是这样的。而现在,日军被裹在了国军的包围圈中,想不想打不是由他说了算,而是由国军说了算。
58师的炮兵排长尹同道说,那些天一直在打,一直在转移阵地,拉着大炮不停地走。刚开始是因为不明日军的进攻方向,炮兵只能在后方防守;等到看清了日军是要进占上高后,炮兵就向上高城疾进;大炮对着日军轰了一阵后,日军转移,大炮也要跟着转移;日军走到哪里,大炮就要跟到哪里。要搬运大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场1941年春季的战争中,在这场江南梅雨天的惨烈厮杀中,日军仰仗的是飞机,国军仰仗的是大炮。“不停地打,不停地走,拉着大炮,绳索都把肩膀磨破了,脚都走肿了,衣服汗湿了,又暖干,再汗湿了,又暖干了,20多天没有吃过一餐饭,没有洗过一次澡,每个人身上都散发着浓烈的臭味,离老远就能闻到,一停下来,苍蝇就围着满身飞。”
尹同道所在的74军与日军激战的时候,邹继衍所在的70军和49军在侧后对34师团进行了合围,邹继衍曾经站在高处看到了当年战争的一幕。
邹继衍眼中的上高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上高城池的东面、西面、北面都是山峰,南面则是锦江。三面临山,一面临水的上高城,绝对是天堑。想当初罗卓英把司令部设置在这里,就是因为上高在江南水乡平畴漠漠中的独特地势,而34师团师团长大贺茂最终吃了败仗,就在于因为没有考虑到上高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
孙子兵法中早对地形有过解释:“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上高城应该是孙子所说的六种地形中的第五种:险者。孙子对这种地形有这样的解释:“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意思是说,如果遇到险地,我先占据了,一定要占据高处迎击敌人;如果敌人先占据了,就赶快离开,不要攻打。
上高这样的险地,已经被罗卓英占据了。大贺茂还要攻打,能不败吗?
孙子兵法对将帅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阨、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能够利用地形打仗的,才是上将,才能取胜;不能利用地形打仗的,是庸将,是要吃败仗的。
孙子和罗卓英都告诉了大贺茂一个道理:打仗,仅有二球是不够的,还要有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