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3-16】

日军开始上高会战的时候,共有三支作战部队,分别是33师团、34师团、独立混成第20旅团,为什么此时仅剩下34师团?那两支日军在哪里?

中国人对于33师团和它的师团长樱井省三应该很熟悉,因为这是一支和中国多支部队交战的日军。在第一次缅甸战役中,33师团和日军另外三个师团将中国军队赶入了野人山;在第二次缅甸战役中,已经今非昔比的孙立人的新一军和廖耀湘的新六军将33师团和另外三个日军师团打得体无完肤。

而此时,第一次缅甸战役尚未开始,33师团还在江西与中国军队作战,此战过后,33师团就要在师团长樱井省三的带领下,开往华北剿共,与共产党武装的八路军作战。

按照时任日军第11军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田中新一在日记中的记载,33师团是在34师团的请求下才参加这场中国称为“上高会战”,日本称为“锦江作战”的战役的。田中新一又是一个让中国人很熟悉的名字,他后来担任日军第18师团师团长,在缅北丛林中被孙立人的新一军打得满地找牙,从地洞里逃走了,连关防大印都丢失了。新一军老兵梁振奋曾送给我一张“十八师团关防大印”的拓片,说起过他们缴获这枚大印的情景,我奇怪田中新一的这枚关防大印居然全部是隶书汉字,也许日文中的这几个字和汉字是相同的。

田中新一的日记记载,在“锦江战役”中,34师团表现很踊跃,而33师团则表现消极。其实想来,33师团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们再过几天就能够开往华北敌后战场去剿共,与共产党游击队作战,他们才不愿意在江西与国军真刀真枪地拼杀,消耗实力,为他人作嫁衣裳,而最后的功劳却都归于34师团。

日军第11军参谋长木下在以后的回忆中这样写33师团的作战目的:“33师团与34师团相策应,从左侧攻击第70军,将其压制在锦江。”换句话来说,33师团只是将国军里战斗力不及74军的第70军赶到34师团的战线,就算完成了任务。在这场中国军队上下一心,志在必得的战争中,33师团并不想尽全力。

由于上高会战中日军缺乏统一部署,也由于33师团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于是,在激战正酣的时候,战场上出现了极富戏剧性的一幕——

3月19日,也就是上高会战开始后的第四天,34师团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攻占了距离上高仅有几十公里的高安,日军的汽车再有一个小时就能够开进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的驻地上高县。而同一天,33师团击退了中国军队第70军的两个师,将这两个师赶到34师团的战线上后,趁着夜色悄然从战场上撤离。而33师团撤离的凤凰圩,距离上高同样只有几十公里。

天亮后,当被33师团一路追赶的国军第70军第19师和预九师站在连夜加固的阵地前瞭望,突然发现阵地前空无一人,昨夜夜半还在嘈杂喧嚣的日军突然像屁一样神秘地消失了,消失得无影无踪。第70军两个师的将士大喜过望,他们扭过头来,全力以赴对付已经陷进包围圈却不自知的日军34师团。

日军34师团在上高会战中吃了大亏,原因就在于33师团将第70军的这两个师——第19师和预九师赶到了他们侧背。这两个师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向着34师团全力出击。日军第11军参谋长木下在他的作战回忆中写道:“22日,向毕家前进的师团司令部战斗指挥所,辎重和野战医院都遭到了敌人袭击,伤亡惨重。这部分重庆军,就是上面所述的,受33师团压制向南而来的预九师和第19师。据此,第33师团达到的作战目的,势必使重庆军攻击34师团的侧后背。”

如果33师团没有将第70军两个师赶到34师团的侧背,情况也不会这样糟。在整个上高会战中,33师团是在给34师团帮倒忙,有了33师团,还不如没有33师团。

日军大本营和第11军军部也不知道33师团会从战场上突然消失,知道33师团这种神秘想法的只有师团长樱井省三独自一人,他带着手下的一万多人一路向东北行走,当大本营和第11军军部知道第33师团擅自离开战场,而34师团被优势国军围困的时候,33师团已经在赣北的丛山峻岭中艰苦爬涉了上百公里。日军军官无组织无纪律的习性由此可见一斑,怪不得抗战时期日本军队中经常发生下级军官胁迫上级军官,甚至刺杀上级军官的情形。

临阵脱逃,这在哪一个国家的军队中都是重罪,甚至是死罪,而33师团师团长毫发无损,依旧担任师团长。

在古今中外的战场上,占尽赢面却临阵脱逃的,也许只有33师团和樱井省三这一例。樱井省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33师团擅离战场,第20独立混成旅团在哪里?

战斗力最弱的第20独立混成旅团被国军阻击在赣江东岸,早就失去了战斗力,现在,他们由进攻改成了防守,而国军已经由守转攻。把一支在昆仑关战役中被杜聿明打残了的武装,七拼八凑地改编成一支混成旅团,滥竽充数地投放在江西战场,而且独当一面,与强悍的中国军队作战,日本人也太拿自个当腕儿了。

国军第19集团军《上高会战战斗详报》在3月18日有日军33师团与第70军交战的详细记录,而在3月19日就没有了关于33师团的记载。

3月19日对于第20独立混成旅团的记载是这样的:日军强渡赣江时,埋伏在江边的第49军26师76团第二营赶到,乘敌半渡,予以重击,歼灭半数,残敌慌乱落船,退守江心沙滩,旋敌约50人,复乘民船四艘前来增援,仍被我击沉,敌大部复落江中,该敌从此不敢再觊觎我赣江东岸矣。

第20独立混成旅团的另一支袭击陈家坊,争袭清江城,第49军26师76团另外两个营飞兵赶到,与敌激战,大胜,残敌依据房屋寺观顽抗,遗尸甚众,樟树、清江得以确保无恙。

国军第19集团军《上高会战战斗详报》在3月20日开始,再没有了第20独立混成旅团的记载,说明这支敌军也退出了战场。

3月19日是改变战场进程的一天,日军33师团擅自撤离,第20独立混成旅团被打得晕头转向,丧失了作战能力,国军当前之敌仅剩34师团。

34师团一路捷报频传,师团长大贺茂也许还在纳闷,为什么国军如此不堪一击,而33师团和第20独立混成旅团却裹足不前。大贺茂不知道他是一头扎进了国军的包围圈中,他就要大祸临头了,而迎头痛击他的,是当年抗战最强悍的74军。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20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李幺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第20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