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3-14】

上高会战后,第19集团军《上高会战战斗详报》详细记载了当时的战斗部署,罗卓英是以战斗力较弱的第49军和70军作为赣江两岸的诱击兵团,在第一线和第二线抵抗日军。当将日军引诱到第三线阵地后,向两翼张开,准备侧击日军。战斗力强悍的74军为决战兵团,部署在第三线阵地,当日军来到阵前时,“即以猛虎在山之态势,与敌决战,协同各兵团,将敌合击而聚歼之。”地方武装的挺进第二纵队和江西保安纵队和赣北各县自卫队,在日军后方“破坏交通通讯,袭击后方据点,并发动民众,向敌后实施全面扰乱”。

此战法当时被称为“磁铁战法”。

魏杰所在的74军58师就在第三线阵地。

那天,张灵甫给魏杰布置任务,他说,上高城北面有一座山,名叫龙形山,守住了龙形山,就等于守住了上高城的北面屏障,然后可以居高临下,痛击日军。

张灵甫对上高城内城外地形非常熟悉,他可能在战前就查看了地形。

当时,营长陈鳌在重庆集训,副营长郭伦初代理营长,另一位副营长魏杰接受了在龙形山阻击日军的任务,在张灵甫面前立了军令状,愿意与阵地共存亡,然后,他带着第八连和一个机枪排开赴龙形山。

魏杰说:“接受任务的时候,我没有丝毫畏惧,我是单身,死了就死了,就算为国捐躯。”

魏杰带着弟兄们来到上高城北的龙形山阵地前时,看到光秃秃的龙形山,突然大吃一惊,山上没有草木,一览无余,毫无遮挡,如果开战,日军的每一发炮弹都能够直接命中目标,弟兄们躲无可躲,藏无可藏。

事已至此,怎么办?弟兄们望着魏杰,魏杰指着龙形山,斩钉截铁地说:“军令状已立,我们绝不后退一步,就是死,也要死在这座山上。”战士们看着魏杰说:“副营长你放心,如果日本人占了这座山,我们就没有一个活着的。”

龙形山下有一条河流,魏杰命令弟兄们在河边挖掘壕沟,壕沟边扎起草人,作为疑兵,迷惑日军。然后,魏杰分出一部分人在山上挖掘战壕,山上石头异常坚硬,用铁锹铲下去,只能铲出一条白印子,无奈之下,战士们只好把石头垒起来,作为屏障。

当天,无战事。

傍晚时分,从高安方向涌来了一大群逃难的百姓,拖儿带女,哭声震天。他们站立在河边,彷徨无计,惊恐不安。显然,日军已经占领了高安县城。魏杰请示上级该怎么办?上级指示不要管,严防日军偷袭。魏杰说:“我当时想了又想,该怎么办?如果去援救乡亲们,日本人突然出现了怎么办?如果不救乡亲们,又于心何忍?”战士们看着悲怆无奈的乡亲们,询问魏杰。魏杰下定决心,说:“我们抗日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救国救民,老百姓有困难,哪能不管?”魏杰分出一半战士监视日军,另一半战士护送乡亲们过河。值得庆幸的是,日军没有衔尾追赶。

战士们将乡亲们送到通往上高的道路上时,日军还没有出现。魏杰知道日军很快就会进攻,高安已失,与之接壤的上高,很快就会遭受日军侵袭。他命令战士们抓紧时间休息,只派出固定哨和流动哨密切注意高安方向的动静。

当天夜晚,平安无事。

天亮后,日军出动了。

老兵们回忆起抗战时期日军的战术,总结出两个特点:一是夜晚日军大部队绝不出动,严格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时间,这是由日军的机械化武器装备决定的,飞机坦克大炮利于白天作战,视线开阔,目标明确,却都不利于夜战;二是日军每逢作战,先是飞机轰炸,然后大炮轰击,最后是步兵冲锋。而中国军队由于武器装备落后太多,只能选择奇袭夜袭和死守,所以付出的代价就比日军惨重得多。很多人看到抗战时期战报的时候,觉得每场战役中国军队死亡人数远远大于日军人数,就认为中国军队缺乏战斗力,很丢人,其实,当年抗战中国军队的艰苦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我们是在以血肉之躯与日军的钢铁机器抗衡。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就处心积虑与中国开战,他们准备了70年,上下一心,先后击败了朝鲜和俄国,然后进占中国;这70年里,我们积弱积贫,内乱不止,干戈不断,总是自己人打自己人。这70年里,日本越来越强,中国越来越弱,等到抗战开始的时候,两国的差距已经极为悬殊,接着,公子张把中国的工业基地东北送给日本,日本占领东北,如虎添翼;中国失去东北,更加羸弱。当年强大的日本完全占领朝鲜和东南亚诸国、东印度群岛、美国太平洋岛屿、苏联库页岛,而且敢于与当时世界上头号军事经济强国美国开战,穿过白令海峡袭击美国的阿拉斯加,在太平洋岛屿上与美国逐岛争夺,但是,日本历经了14年之久,就是没有完全占领极端贫困的中国,中国一直在倾全国之力,艰苦抗战,誓不投降。我们这样的战绩,为什么能够赢得欧美各国的尊敬和赞誉,而不能赢得我们自己人的尊重和赞誉?

魏杰说,那天东边刚刚出现了一道霞光,日军的飞机就出现了。

在上高会战中,日军拥有飞机百余架,这百余架飞机组成第三飞行团,由远藤少将指挥;而中国军队没有一架飞机,中国空军的飞机早就在抗战之初消耗殆尽。山高会战的两个月后,一个名叫陈纳德的美国人带着一批美国志愿者来到中国,“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群美国人带来的,只有68架飞机。而日本当时有多少架飞机?仅仅陆军航空兵就有1500架飞机,而海军航空兵的飞机数量远远大于陆军航空兵。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20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李幺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第20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