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请我们打开一张江西省地图,来了解上高和上高会战。
上高是位于赣北的一座小县城,至今人口仅有36万,而在1941年的会战爆发时仅有12万人。上高地处湘赣交通要道,而在1941年,江西的日军要进入湖南,必须经过上高,日军又将占领薛岳将军占据的长沙作为中国战场第一要务。上高地理位置异常重要,而1941年时,19集团军的司令部就驻扎在上高。
无论对于日军和国军来说,这个赣北小县都异常重要,日军挖空心思要占领,国军全力以赴要坚守。
上高一失,江西日军长驱直入进攻长沙,薛岳将军危矣。
当时,薛岳将军是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防区为湖南全省、江西大半部、湖北南部。第九战区也是抗战时期歼灭日军最多的一个战区,战后统计,第九战区在八年抗战中毙伤俘日军不下20万人。薛岳将军人称“老虎仔”,他的资格非常老,曾经担任过孙中山警卫营营长,在长征中,一直追在红军的后面,让红军付出了惨重损失。抗战时期,他战功卓著,网上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抗日十大名将”的帖子,薛岳将军名列其中,而在十大名将中,他歼灭的日军又最多。
罗卓英将军是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和19集团军总司令。和薛岳将军一样,都出生在粤北,不同的是,他是梅州人,薛岳是韶关人。他又和薛岳将军一样,都毕业于比黄埔军校资格更老的保定军校,不同的是,他毕业于8期炮科,薛岳毕业于6期步科。他还和薛岳将军一样,是在与红军的作战中累积战功,成为国民军中的一员悍将。
19集团军下辖49军、70军、74军和第二挺进纵队,挺进纵队相当于八路军中的游击队。74军是19集团军的绝对主力。上高会战打响的时候,陆续参战的还有72军和江西保安纵队。江西保安纵队,是江西省政府下属的维持治安的部队,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城管。然而,在上高会战中,这支“城管部队”照样打得英勇顽强,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上高会战是因为百团大战引起的。所以说,全国形势一盘棋。
百团大战后,彭德怀将军指挥的八路军和地方游击队,打疼了华北日军。华北日军要开展扫荡,剿灭八路军,但是感觉兵力严重不足,于是向日本大本营申请增派军队。大本营就决定将驻扎在南昌西北安义的33师团调往华北与八路军作战。现在,安义属于南昌下属的一个县。
33师团隶属于抗战八年中,在中国战场上战斗力最强的第11军,当时第11军司令官是冈村宁次,冈村宁次对大本营将33师团调往华北敌后战场极为不满,又加之耳闻大本营还要将他调往华北方面军任司令官,所以,既不满又郁闷。事实上,在33师团还没有去往华北,而他先一步赴华北上任,开始了与八路军的捉迷藏战术。
33师团还没有调走,而20混成旅团却提前从上海调来南昌了。20混成旅团有8000人,是日军最负盛名的第五师团改编的。抗日战争开始后,第五师团几乎参加了中国战场的所有重大战役,并于1939年配合日本海军在广西钦州湾登陆,准备从南部进攻中国,没想到被中国的机械化第五军和凶蛮的桂军阻挡在昆仑关一线,第五师团遭到重创,21旅团长中村正雄被击毙,师团长中村明人被解职,8000名残兵败将被用军舰运往上海,接受心理治疗和心灵关爱。第五师团在广岛重新征兵,开赴了印度支那,后又开往太平洋战场。
8000名在昆仑关战役中饱受摧残的第五师团余孽,在上高战役开始前,来到了江西,接替33师团布防。
而一直驻扎在南昌重镇的,则是日军的34师团。
现在,在赣北的,国军是第19集团军:49军、70军、74军、第二挺进纵队,九个半师,共约84000人;日军是11军下辖的33师团、34师团、20混成旅团,两个半师团,共计65000人。
日军师团有一个惯例,每逢师团调动的时候,一定要在调动前大打一场,然后再走。所以,当1941年2月,33师团接到了开往华北的调令后,并没有急着收拾行李,而是等待时机,想与19集团军打一架。
驻扎在南昌郊外的33师团想打架,而驻扎在南昌城里的34师团更想打架。
33师团和34师团都是1939年2月在日本本土成立的,又同时于3月份到达中国,被编入第11军。33师团打的第一仗是第一次长沙会战,被打疼了;34师团参加的第一仗是南昌会战,打赢了,所以还不知道疼。
33师团还没有开拔,20混成旅团已经报到了,34师团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赣北的日军兵力从来没有这么充足过,如果能够在这时候向赣北的国军发起攻击,一定稳操胜券。抗战初期和中期,日军和国军的战斗力是1:3,就是说,日军一个人的战斗力相当于三个国军的战斗力,而现在,日军65000人,按照这种算法,国军最少要195000人,才可以与日军打个平手,而现在,近在咫尺的19集团军仅有84000人,所以34师团认为日军会以摧枯拉朽之势,将19集团军的番号从中国军队的作战序列中抹去。
34师团驻扎在南昌,19集团军驻扎在上高,两地相距120公里,而且一路都是平坦大道,日军满载将士的汽车,仅用两个小时就能开到弹丸小城的上高城下。
34师团的请战报告来到了第11军司令部所在地的汉口,司令官冈村宁次派遣作战部部长田中新一飞到南昌考察34师团。田中新一的名字,我们应该不会陌生,他此后率领着号称“丛林战之王”的18师团,在缅北与中国远征军新一军作战,几乎被孙立人的新一军全歼,而他须臾不离身的关防大印也被新一军缴获,他从地道里才逃出了一条性命。
田中新一来到南昌后,看到34师团信心爆棚,众志成城,将士的请战书像雪片一样飞到了他的办公室,田中新一也极受感染,马上发报向冈村宁次报告了他所看到的一切,而且断言日军必获全胜,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看到田中新一的电文,也深受鼓舞,他也认为这是一场轻易就能获取胜利的战争,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于是,在汉口的第11军司令部,日军参谋部已经拟好了向大本营和国内报捷的新闻通报,一俟前线将士凯旋归来,就举国欢庆。
可惜,日本人高兴得太早了。他们低估了罗卓英的19集团军,低估了那时候刚刚崭露头角的74军。
上高会战完全就是一场无事生非的战争。自作孽,不可活,日本人要自己挖掘坟墓,然后自己再跳下去,那谁也救不了他。日军第11军参谋长木下勇少将是这场战役的亲历者。日本人喜欢在名字里带个勇字,这个木下勇是这样,后来的11军司令官横山勇也是这样。木下勇在战后曾经写过一篇《鄱阳作战》的文章,这场战役,中国叫上高会战,日本叫鄱阳作战。
木下勇这样写道:“按照在中国战场上作战的惯例,在33师团临走之前要进行一次给敌一击的作战……第34师团考虑的并不是一击,而是歼灭第19集团军司令部所在的上高。”
上高战役开始前,日军采用的还是声东击西的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