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因为地势陡峭,道路狭窄,冈崎大队据险坚守,所以,八路军有再多的兵力也无法展开。
关家垴注定了是八路军的滑铁卢,也是彭德怀的滑铁卢。
几十年来,各种书籍对关家垴的记载出入很大,有的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有的违背事实,大肆渲染。而对战斗的结果也总说纷纭,有的认为八路军歼灭山崎大队大部而胜利,有的认为八路军避实就虚而战略转移,其实,这些都是不符合事实的。八路军以绝对优势的兵力,仍然无法攻占日军一个残缺大队的阵地,无法将这股孤立之敌全歼,谈何胜利?
战斗是在1940年10月30日凌晨3时打响的,首先攻击日军的是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直接来到团部指挥的是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彭德怀和左权都来到了前线阵地,可见关家垴战斗有多重要。而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是保卫总部安全的警卫部队,战斗一开始就把精锐的警卫部队派上去,可见彭德怀和左权歼灭冈崎大队的决心。
冈崎大队就是一把抵近八路军总部的刺刀,无论如何也要把这把刺刀折断,付出再大的努力也要折断。
近战夜战是八路军的特长,这次攻打山崎大队依然需要近战夜战。八路军并不是喜欢近战夜战,而是万般无奈才采取这种搏命打法。日军占据了关家垴和柳树垴,兵力集中在方圆几百平方米的两个山头上,如果八路军有飞机,有像美军那样的燃烧弹,只需飞到空中丢下两颗燃烧弹,这股日军就会被烧成木乃伊,可是八路军没有。如果八路军有像苏军那样的喀秋莎火箭炮,有足够的炮弹,只需对准目标,一通猛轰,这股日军也就上了西天,可是八路军没有;如果八路军有像德军那样的豹式坦克,排成方阵,沿着南面的山坡轰隆隆开上去,日军就会被压成肉饼,可是八路军还是没有;如果八路军有像日军那样的毒气弹,只需发射几颗,这股日军就会变成人体标本,可是八路军仍然没有。同一时期的二战军队中,中国军队是最贫穷的,我们只能用人海战术,只能用血肉之躯,用不屈意志,与日军的钢铁机器抗衡。
特务团偷袭的这个夜晚,冈崎大队意识到将要来临的是一场恶战,他要以自己为饵,吸引八路军主力进行包围,然后外围的日军援兵实施反包围,聚歼八路。冈崎大队这天晚上挖了半晚上的防御工事,在特务团攻击开始前不久,刚刚睡着。
起初的战斗相当顺利,特务团的两个尖兵偷偷摸上了关家垴,将两名站岗的哨兵刺死了,紧跟在后的第二营对着窑顶扔出了一连串的手榴弹,爆炸声震天动地,埋伏在半山坡的大部队呼啸着卷上坡顶,关家垴的第一排窑洞就这样轻易占领了。
杨云溪说,刚开始非常顺利,谁也没有想到接下来会打得那么残酷。
【2-35】
日军将所有的窑洞打通了,每一排窑洞的前面都挖有散兵坑,第一排窑洞被拿下后,所有的日军都集中在了第二排窑顶里,拼死抵抗。冈崎大队里的每个敌军都明白,现在只能做困兽斗,因为关家
垴三面环沟,退无可退,再退下去就是万丈深渊。
关家垴上极为狭窄,八路军特务团根本就无法投入更多的兵力,只能一个连一个连进行攻击,这就是兵家大忌中所说的“添油战术”。而日军蹲在掩体里,架着机枪,只需要对着出现在视线里的身影开枪就行。日军强大的火力压得八路军抬不起头来。
杨云溪说,那天晚上,枪声一直响到了天亮,八路军被抬到山下的伤员一批又一批。每个人的伤口都是在身体前面,都是倒在冲锋的路上。
天亮后,特务团仍旧无法攻战关家垴,只好暂停攻击。
早晨9时,大部八路军援兵赶到,对关家垴和柳树垴再次发动攻击。穿着灰军装的身影沿着陡峭的山坡密密麻麻地向上爬,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补上去,鲜血顺着山坡向下流淌。八路军一部甚至已经占领了柳树垴,关家垴也岌岌可危。八路军杀声震天,士气大盛。就在胜利在望时,天空中突然飞来了几架日军飞机,对着山坡疯狂扫射轰炸,八路军躲无可躲,伤亡惨重。
柳树垴上,龟缩在散兵壕里的日军趁机反扑,再次抢占了柳树垴;关家垴上,已经占领了第一排窑洞的特务团,因为后无援兵,不得不再次停止攻击。
关家垴是长期从事游击战的八路军所打的第一次大型攻坚战,因为缺乏重武器,伤亡前所未有的惨重,772团是担任主攻的一个团,一营一连上百人,仅剩3人;三连仅剩指导员和两名伤员;四连仅剩下十几个伤员。这个营被换下来的时候,能够拿起枪支的,仅剩下6个人。电视剧《亮剑》中有这个情节。
现代战争,打的是武器装备,而不是人数。
杨云溪说,他看到有一个八路军战士,站在一具具牺牲的战友尸骨前,大声哭。
杨云溪还说,那时候彭德怀的脾气很大,他抿紧嘴唇,瞪着眼睛,看起来很凶。
八路军最著名的几员将领彭德怀、刘伯承、陈赓,都曾经指挥过千军万马,打过无数的恶仗险仗,每个人都拥有辉煌的战争经历,他们此后都是共和国的元帅大将,可是此刻,面对500名日军残兵坚守的土坡,硬是没有丝毫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