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2-29】

打东团堡炮楼却费尽周折。

攻打东团堡的是杨成武的第一军分区第三团,团长名叫丘蔚。

八路军趁着夜色偷偷摸到碉堡前面时,碉堡里的日军已经察觉到了异常,碉堡顶上的探照灯突然打亮了,偷袭的八路军完全暴露在了雪亮的灯光里。八路军一愣神,碉堡上的机枪就响了。

冲!偷袭变成了强攻。

八路军的轻重武器对着碉堡一齐射击,突击队抱着丨炸丨药包冲到了碉堡前面,日军突然施放毒气,碉堡下是探照灯的死角,毒气融入了浓浓的夜色中,突击队倒了下去。

王东牢说,八路军强攻不成,就停了下来,少部分人暴露在探照灯的亮光中,大部分人隐藏在黑暗中。碉堡里的日军都是下级军官,强bao又强悍,被武士道严重洗脑,一个个都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刀枪不入,好像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他们看到八路军只剩下那么一点人,就打开碉堡门,端着刺刀冲出来了,要和八路军白刃战。

日军上当了。八路军就等着要和日军白刃战。

然而,八路军一和日军交手,就感觉这群日军拼刺刀果然很厉害。他们在碉堡外被八路军包围后,三个人一组,背靠背站成一个圆圈,嘶声喊叫着与冲上来的八路军拼杀。长期的食物匮乏,让八路军营养不良;而日军矮小粗壮,食物充足,他们的单个战斗力很强。八路军一直拼杀到了天亮,才将这几十个鬼子消灭了。

碉堡里的日军看到出去就是送死,就掩上大门,像**躲进了龟甲里,再怎么拨弄也不会出来。

碉堡有10米高,从外面看,只能看到几个枪眼,不断地向外吐着火舌。

八路军的敢死队匍匐到了碉堡前,用丨炸丨药包炸,可是,这个巨大的碉堡太坚固了,丨炸丨药包用完了,碉堡还没有倒下来。

战士们从附近的村庄抬来梯子,冲到了碉堡下,12连有一个班长叫王国庆,他身上缠着20多颗手榴弹,攀着梯子向上爬,他想爬到射击孔下,把手榴弹塞进去,炸死日军。然而,上面的射击孔发现了王国庆,几发子丨弹丨射来,王国庆从梯子上掉了下来,再也没有站起来。

梯子不行,战士们又抬来了大木料,一声吆喝,将碉堡门撞开了。

排长于勇率先冲进了碉堡里,后面跟着全排战士。日军挺着刺刀,呀呀叫着迎上来,于勇一刺刀捅翻了一个,再一刺刀捅翻了一个。王东牢说,排长于勇是个大个子,比日本人高出了两个头,手臂很长,日本人的刺刀还没有挨身,他的刺刀已经进入了日本人的身体里。

日本人只留下机枪手在射击孔阻击八路军,其余的日军都冲出来堵截,于勇的这个排浴血死战,全排战士牺牲了。日军的几把刺刀逼近了于勇,于勇手臂上、双腿上、头上都是刺刀伤,他拄着步枪,拉响了身上的手榴弹,和冲在前面的几个日本人同归于尽。

后来,八路军的后续部队冲进来了,日军再也难以抵挡,只好回到了射击台。

八路军将射击台团团包围,日军走投无路,聚在一起,也将机枪和迫击炮聚在一起,点火自焚。

事后,八路军清点尸体,被烧焦的日军有27具。

东团堡被攻破的消息传到涞源县城后,当年驻守涞源的警备司令小柴俊男闻听170名日军下级军官香消玉殒,诗兴大发,连夜写成一首《东团堡警备队长恨歌》,这首长诗中有这样的句子:

敌赖众攻新手替,我仅百余敌三千。

突击不分昼和夜,决战五日星斗寒。

穷交实弹以空弹,遥望援兵云霓端。

万事休唯一自决,烧尽武器化灰烟。

这首诗歌还算有点古韵,读起来也还算琅琅上口的,比梨花体和羊羔体好。

王东牢说,日酋的这首《长恨歌》,由当时的伪县长刻成石碑,现在还存放在涞源县城里。

【2-30】

按照时间推算,外公参加过百团大战,但是我不知道他参加过哪一个时期的战斗。

作为八路军战士的外公,他并不知道当年八路军指挥部对于百团大战的部署,也不知道此后几十年来关于百团大战的各种风言风语,外公出于一个中国人朴素的感情,只知道日本人来到了我们国家,杀人放火,要过安生日子,就必须把这个强盗赶出去。

外公讲过两件事情,这些年我一直没有忘记。

第一件是外公的负伤;第二件是日本人的罐头。

外公身上有过多处伤痕,被日军的子丨弹丨击穿手掌一次,头部被日军刺刀捅伤一次,被子丨弹丨划破一次,腿上被日军炮弹炸伤一次。我现在已经忘记了外公那些伤痕是在哪一次战斗中负伤的,也忘记了他负伤的具体年月,外公也许向我说过,我忘记了;也许没有说过负伤的具体时间。

外公这几十年来生活一直很不好,因为贫穷,总是和舅舅吵架,外公也只对我说过自己的过去,他的那些战争经历,文盲舅舅是不屑一听的。记得有一次舅舅说外公是革命队伍的逃兵,外公正色道:“我不是逃兵,我是响应号召回家种地的。”当年和外公一起参加红军的人,没有离开队伍的,生活都很好,还有一个是少将,他的名字叫丁本淳,战争年代的名字叫丁子鉴。

母亲说,当年外公患病,没有钱医治,是疼死的。

外公说,有一天晚上,他们正在挖公路,日本人的汽车就来了。日本人的汽车上架着机枪,机枪嗒嗒响着,子丨弹丨落在脚边噗噗作响,空气中有尘土的气味。日本人跳下汽车,扑了过来,黑压压一大片,八路军挺着刺刀迎上去,在被挖得坑坑洼洼的路面上展开了白刃战。外公说他的对手是一个非常壮实的日本人,日本人每做出一个战术动作,就会喊一声,声音很低沉,又很浑厚,像野兽的叫声。外公的步枪和日本人的三八大盖一撞击,他的手臂就隐隐发麻,步枪都差点掉下去。那一天,外公只喝了一碗叫做“哄上坡”的食物,这种食物是把面粉和野菜搅拌在一起,下在锅里煮,连汤带面舀一碗,看起来很多,其实这种食物发虚,很不耐饿,吃完后爬一道坡,就又饿了,所以叫做“哄上坡”。

饿着肚子的外公和日本人拼刺刀,气力上先就输了,外公不敢和日本人硬碰硬,日本人的刺刀捅来了,他只敢躲闪,好几次日本人的刺刀差点捅进了他的胸膛里。外公力气不如日本人,但是他对地形熟悉,刚才挖路的时候,他知道哪里是平坦的路面,哪里是挖就的深坑。在这个繁星满天的夜晚,外公将日本人一步步引到了深坑边,他像个机器人一样在深坑边蹦蹦跳跳,而肥猪一样的日本人像个失足妇女一样掉进深坑爬不上来。外公捡起了路边的石头砸进深坑里,深坑里传来日本人杀猪一样的叫声。

战斗结束后,外公感到头顶上火辣辣地疼痛,一抹,满手都是鲜血,刚才拼刺刀的时候,被日本人把头捅伤了。

外公说,当年打鬼子的时候,很多人都剃光了头发,这是为了受伤之后利于包扎。怎么包扎呢?外公说,从衣服上撕片布包上,不让流血就行了。

外公还说过吃日本人罐头的事情。

那时候的八路军上了战场,一个个饿得头昏眼花,最高兴的事情是能够伏击到日本人的食品。那时候的日本人吃的是牛肉罐头,八路军吃的是“哄上坡”。

外公说日本人的罐头真香啊,吃一口浑身的骨头都酥了。营长说,等到革命成功了,我们也能天天吃罐头。可是抗战结束几十年了,外公依然没有吃上罐头。他唯一的吃罐头经历,还是抗战时候吃日本人的罐头。

有一天晚上,他们伏击了日本人的车队,车厢里放着很多罐头,八路军高兴得不得了,外公拿起一盒罐头,揭开就吃,可是罐头盒子里装的都是粉末,根本就不能吃,味道很怪。大家都问:“这是什么罐头?怎么这么难吃?”营长赶来后说:“这哪里是罐头啊,这是日本人的骨灰。”大家开始呸呸地向外吐唾沫,有好几个人把肚子里的绿水都吐出来了。

日本人打完仗后,活着的就烧化死了的,把死了的骨灰装进空罐头盒子里,拉回国内,供奉在靖国神社。外公他们把那一车日本人的骨灰吃的吃了,扔的扔了,不知道抗战结束后,靖国神社里,在这些日本人的名字下面供奉的是什么?可能会是他们留在国内的一摊大便吧。

外公说,那时候八路军经常打伏击,缴获的战利品多了去了。不但有日本人的枪支弹药和罐头,还有日本人的饼干和棉衣、香烟、手表、望远镜、地图、书籍……八路军穷,见到什么都稀罕,见到什么拿什么,打扫战场的时候,有时候把日本人身上的棉衣都剥光了。

有时候还缴获了日本人的汽车,可是没有人会开,怎么办?刚开始的时候是塞进去几个手榴弹炸毁了,后来觉得这样太浪费了,就将汽车拆开,能拿什么就拿什么,轮胎扳手零件,甚至车厢边的挡板,都拿走,挡风玻璃拿不走,就捣毁了。

外公说,白天是日本人的天下,夜晚就是八路军的天下。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18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李幺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第18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