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那种情势下,刘志坚想到也有可能是日军在诱供,他依然不动声色。
先前那名八路军战士看到刘志坚的关押地点后,设法从大营据点脱身,一气跑出30里,找到了六分区,把刘志坚的那只鞋交给了六分区司令员易良品。易良品又拿着那双鞋,找到刘志坚的妻子刘莱瑛,刘莱瑛认识这只鞋,这只鞋是她亲手给刘志坚做的。易良品一边安慰刘莱瑛,一边紧急向陈再道和刘伯承报告,刘伯承又报告给了彭德怀,彭德怀要求赶快营救。刘伯承电告易良品: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无论如何都要见到刘志坚。
怎么办?大营据点异常坚固,分里外两层,敌人众多,易守难攻。要攻打,是不可能的,而且,战斗一开始,大量的日伪援军就会飞速赶来。
还有,日军认定了刘志坚是个大官,昼夜看守,异常严密,要营救是非常困难的。
宋任穷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道:志坚同志在据点里被关押的情况我们一清二楚。每天都有消息从里面送出来,连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审讯,敌人问了些什么,志坚同志怎么回答的,都了解得非常清楚。刘志坚同志始终也没有承认什么,身份没有暴露,他只说自己是个参谋。日本人知道他的官不小,可能是个大官,但究竟是什么样大官不清楚。有些伪军知道刘志坚的真实身份,但他们不告诉日本人。
八路军的情报工作太出色了。
就在易良品焦虑的时候,突然天赐良机。有一天,一名伪军来到六分区,告诉说,日军要在三天后押解刘志坚去枣强县城。
易良品立即决定组织营救,布置了神枪手,射击日军的指挥官和看押刘志坚的人。《我的兄弟叫顺溜》里也有一段劫法场的戏,我怀疑导演和编剧的灵感有可能来自这里。
刘伯承听闻刘志坚要被转移,立即设置了六道封锁线,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将刘志坚抢回来。想一想,如果日军从刘志坚口中得知了他掌握的秘密,八路军遭受的,将会是空前的损失。
【2-23】
六条伏击线,三个主力团,3000名八路军,30里的距离,轻重机枪迫击炮,八路军把所有家底都搭上了,说明这次营救是不惜血本,破釜沉舟。而伏击战的总指挥,是易良品,三个主力团,都是易良品的部队。
第一道伏击线是易良品的六分区七旅20团,带队的是副团长楚大明,设伏地点在南宫庄。
楚大明安排一个连在前堵击,大部队在两翼包抄,另有一队人马截断后路。押送刘志坚的日伪军,来到这里,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要么投降,要么被全歼。除此而外,楚大明还安排了几个力气大个头高的战士,专门负责背刘志坚。
20团的后面,还有五道伏击线。
八路军准备大打一场,而前来送死的敌人只有60个人,30个日军,30个伪军。更奇怪的是,日军中队长野村不知道刘志坚是多大的官儿,并没有通知枣强县城的日军出来接应。如果日军知道了刘志坚是冀南军区的三号人物,估计冈村宁次都会出动的。
八路军一个主力团围殴敌军60人,那简直是快刀斩西瓜,雷公劈豆腐,猪八戒大战稻草人。
日军出动了两辆牛车,前面一辆拉着缴获八路军的战利品,什么绑腿啊鞋子啊帽子啊,后面拉着负伤不能行走的刘志坚。野村骑在一匹马上,跟在牛车的后面。
牛车走出大营据点三四里路,刘志坚看到地上的自行车车辙,就明白这是武工队侦察员留下来的,那时候的自行车非常少,但是八路军把缴获日军的自行车都配给了侦察员。一名伪军上前,假装查看刘志坚的伤情,又对着他做了一个“八路”的手势,刘志坚明白了,前面有八路军的伏击。
牛车走出五里后,路边的草丛里突然飞出一颗子弹,骑在马上的野村一声不吭,倒在地上。接着,草丛里突然飞出了喊话声:“中国人趴下!”伪军争先恐后地扔下枪支,下意识地趴在地上;日军不明就里,还没有反应过来,机枪突突作响,日军还没有看到八路军的面,就以头抢地耳。
多年前,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以色列解救人质的故事。1976年,以色列一架航班被恐怖分子劫持到了非洲乌干达,所有人质被押在候机大厅。以色列的“野小子”特种作战部队和“摩萨德”特工组成一支精悍的小分队,飞越五国前去营救,当他们突然出现在候机大厅的时候,用希伯来语高喊:“趴下!”人质们能够听懂这句只有他们才懂的希伯来语,而恐怖分子和乌干达的武装军人都听不懂。以色列人质全部趴下了,而恐怖分子和乌干达军人在喷涂的火舌中无一幸免。
多年前看到那篇文章的细节,一直没有忘记。而那一年在冀南听到老人们说起解救刘志坚的故事,才知道八路军早就用过。
枪声一响起,刘志坚就让赶车的老百姓调转车头,鞭打着牛向回跑,他有着丰富的对敌斗争经验。跑出一段路程,负责营救的一名叫纪志明的八路跳上牛车,背着刘志坚一路狂奔,后面是另外几个身强力壮的八路军战士。一直到了安全,刘志坚才被放下来。
是役,八路军无一伤亡,伪军也无一伤亡,而日军全部死亡。
这就是当年在根据地流传甚广的劫法场。
冈村宁次听闻冀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刘志坚先被抓获,又被营救,异常暴怒,刘志坚既然负伤,肯定不会远离,冈村宁次喝令冀南地区全部日军封锁交通,反复搜寻,掘地三尺,也要把刘志坚找到。
刘志坚的危险仍旧没有摆脱。
刘志坚被解救到当地一名伪军大队长家中,这名伪军大队长叫韩荫亭,早先在129师做营长,因为负伤无法作战,而回到家中养伤。日军成立华北自治,建立地方政权,韩荫亭打入日军内部,担任伪军大队长。当年,难怪冀南的伪军中有那么多八路,因为伪军头目韩荫亭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八路。
伪军大队长作战非常“勇敢”,总是身先士卒,连战连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每次都能缴获八路一些破枪和大刀长矛之类的,日军对他非常欣赏。而八路军又到处张贴标语海报,立志扫除铁杆汉奸韩荫亭。所以,日军对韩荫亭信任有加,官职不断升迁,最后当上了冀南地区的伪军总头目。
刘志坚在韩荫亭家养伤时,妻子刘莱瑛前来照顾,把刚刚满月的孩子托付给老乡照顾。后来,吃不到母乳也吃不到奶粉的孩子饿死了。
刘志坚在韩荫亭家养伤半年,基本上痊愈了,即将返回部队的时候,他才告诉韩荫亭,自己是刘志坚。
韩荫亭震惊不已,张开的嘴巴半天合不拢。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全家照顾了半年的,居然会是冀南军区的政治部主任。
刘志坚1955年被授中将军衔,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部副主任。韩荫亭在抗战结束后任解放军团长,后来任广东省林业厅副厅长。
宋任穷在回忆录中说,刘志坚同志被抢救回来后,当时根据地缺医少药,我们还得去找伪军。
刘志坚躲在伪军大队长韩荫亭家养伤,幸运地得到了痊愈。而易良品则没有这样的好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