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那几个日本兵出来后,又进来了三个日本人,一个军官模样的坐在小凳子上,看着院子;两个拿着刺刀对着我们。突然,院子里传来一声巨响,惊天动地,房子都在摇晃,房子里满是烟雾。烟雾散尽后,坐在凳子上的那个军官模样的人,浑身是血,倒在地上,另外两个日本人因为有墙壁挡着,没有死。

陈汉文不知道死在他家中的这个日军军官,就是阿部规秀。

奇怪的是,四发炮弹落在陈汉文家,死了阿部规秀和几个鬼子,而他们全家毫发无损。

陈正湘在呼叫李二喜炮击的时候,阿部规秀走进了房间里。如果当时房门关闭了,如果阿部规秀没有坐在面对院子的位置,如果李二喜射出的炮弹稍有偏差,阿部规秀就不会死亡。

李二喜的炮弹真是神来之笔。

这一切都是天意。

《华北治安战》是这样记载的:16时过后,旅团长进至堤讨伐队后方,听取了大队长的情况报告后,将指挥所迁至附近的一家独院中,立即召集各队接受命令。在准备下达整理战线的命令时,突然飞来迫击炮弹,于里院爆炸,旅团长当即死亡,旅团参谋等尽皆负伤。共军使用迫击炮,这是第一次。

第二天,日本《朝日新闻》以通栏标题哀鸣:“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杨成武指挥大小战数十次,每次都精彩纷呈。

井陉煤矿战斗,在杨成武的战斗生涯中又写上了重重的一笔。

8月20日夜晚,杨成武带着袭击部队来到煤矿外围时,看到日军毫无察觉,日军根本就不会想到,在这个月白风清的夜晚,死神张开了有力的翅翼,向他们扑来。

【2-13】

后来的史料记载,战斗是在当天夜晚10时打响的。三颗红色信号弹突然升空,矿区里一片漆黑。守卫煤矿的日军哨兵正在举头望明月时,八路军的枪弹就扫了过去,日军哨兵不得不倒了下去,变成了低头思故乡。

聂荣臻元帅的回忆录中有这样的记载:我清楚地记得那一时刻,真是壮观得很啊!一颗颗攻击的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划破了夜空,各路突击部队简直像猛虎下山,扑向敌人的车站和据点,雷鸣般的爆炸声,一处接着一处,响彻正太路全线……

就在井陉煤矿爆炸声响声一片的时候,129师接近了寿阳以南的车站和据点,120师也潜伏在了榆次的日军据点周围。

李伯力说,八路军是抬着梯子爬上了电线杆,将电线剪断的。矿区里一片黑暗,八路军就冲了进去。冲到高墙边时,攻不进去了,因为高墙上架着电网,这个电是发电机的电,防止矿工翻墙逃跑。八路军用破开的篮球裹着铡刀把,砍向电网。电网被砍断后,八路军就翻墙进去了。煤矿的四个角各有一个碉堡,八路军很快就攻了下来,但是中间还有一个大碉堡,八路军攻打的时候费了力气,因为没有重武器,日军的射击孔又非常小,里面能望到外面,外面望不到里面。八路军组织人去爆破,一个人上去了,还没有接近碉堡,就牺牲了;再一个人上去,又牺牲了。在这个碉堡外面,牺牲的八路军最少有几十个人。后来,终于有人接近了碉堡,把碉堡炸开了,八路军冒着日军的机枪子丨弹丨,冲进了碉堡,全歼了日军。

经过一夜的激战,井陉煤矿被占领了。当时,井陉煤矿里有3000名矿工,大家平时受够了日本人的气,八路军攻打日军的时候,有一些大胆的就去帮助八路军,挖掘壕沟,设置掩体。碉堡被攻破后,矿工们用刀把每一具日军的尸体都砍得稀巴烂。

战斗结束后,有很多矿工参加了八路军。

当时,八路军将日军所有的机器设备都捣毁了,然后放水淹没了矿井。对于已经开采出来的堆积如山的煤炭,搬又搬不走,又不能留给日军,八路军就把煤油倒上去,放火点燃,据说,大火一直燃烧了半个月。

到了中午,八路军要撤退,很多人想不通,我们占领了煤矿,为什么又要走?这一走,日本人又来了,那何必打这一仗?据说,聂荣臻亲自打来电话,做这些战士的思想工作,说我们的目的不是占领煤矿,而是消灭敌人,这里的敌人没有了,换个地方,哪里有敌人,我们就去哪里。杨成武也给战士做工作,游击战就是这个样子,要赶紧走。

10月15日,华北方面军在报告中称:正太路破坏极为严重,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需要长时期和巨款方能恢复。

当时,负责华北战场的是日军第1军,第1军司令官叫筱冢义男,这个老鬼子的名字在《亮剑》中多次出现过。

筱冢义男对八路军的突袭反应异常迟钝。8月21日凌晨,第1军司令部就接到了八路军多处袭击的报告。而一直到中午,司令官筱冢义男才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对策。然而,他们又能有什么对策,八路军四面开花,正太线上,无处不激战,无战不惨烈,唯一的对策就只能是速派援兵。可是,日军在后方的兵力本来就捉襟见肘,又哪里会有兵力可派。在漫长而重要的正太线上,日军只部署了第4、第8、第9三个残缺不全的独立混成旅团,兵力不到4000人,大量的日军被卫立煌的中央军、傅作义的晋绥军等部所牵制。

当日,筱冢义男拼凑起了一支援兵,包括第一军的卫生兵,一共40个人。这40个人驰援寿阳,没想到很快就被击毙,没有一个回到司令部。

直到现在,昏庸无能的筱冢义男才明白,八路军这次是动真格了。

8月20日这天晚上,八路军22个团几乎同时开战,都取得了辉煌战果,而井陉煤矿之所以被人们记住,而别的战斗很少有人提起,有两个原因:一是百团大战的揭幕战,一是此战救起了两名日本小姑娘。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17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李幺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第17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