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的徒弟卡尔逊是美国二战历史中一个传奇性的人物。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卡尔逊决心成立一支游击队,美国海军陆战队任命他为第二近战营上校营长,运用在中国学到的游击战,无限度地接近敌人,然后突然袭击,在敌人没有反应过来时,已经跑得无影无踪。卡尔逊依靠这种在中国学来的和美国截然不同的江湖绿林战法,取得了一连串让人吃惊的战果,所以这支部队被美国人称为“卡尔逊的近战兵”。
卡尔逊最著名的战例是奇袭马金岛,马金岛其实是一场佯攻,目的是让日军把瓜岛的日军调过来,以便取得瓜岛反攻战的胜利。卡尔逊带着他的营先乘坐潜艇,偷偷潜上马金岛,然后突然袭击,直取日军指挥部,炸毁军事设施,当瓜岛的大批日军赶来时,卡尔逊的营突然消失了,他们返回潜艇,沉在水下。在这次奇袭中,卡尔逊运用的都是八路军的战法。准确地说,这只是八路军游击战的皮毛,但是美国人就依靠这点皮毛打胜了。
奇袭马金岛后来被拍成一部叫做《工合》的电影,其实就是工农合作的意思,卡尔逊一知半解地把工农合作叫做“工合”,而美国人也以为“工合”的意思就是游击战。
如果美国人觉得奇袭马金岛值得拍成电影,那么中国敌后战场的游击战中,值得拍成电影的太多了,只是我们中国人长期以来温饱都坚决不了,哪里有心思和设备拍电影。
卡尔逊以后还参加了塔拉瓦岛、塞班岛、硫磺岛的登陆战,“卡尔逊的近战兵”都取得了不俗的战绩。后来,他被提升为准将。
八路军的战法这么好,自然是不缺徒弟的,美国人学,日本人也学,可是美国人学成功了,日本人却失败了。
日本人败在生搬硬套,败在他们的榆木疙瘩脑壳。
【2-5】
跟着八路军学游击战的是日军59师团,这个师团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消灭八路军,师团部设在山东。1942年,日军将在中国的独立混成第10旅团和在日本国内的留守第1师团为基干组建第59师团。由于八路军装备很差,尤其没有大口径火炮,因此59师团在日军中的装备也较差,火力较弱,甚至连一门野战炮也没有,其他敌后战场的日军也是这样,野炮都支援了正面战场。
59师团里有一个名叫青木孝治的士兵,抗战结束后他炼成了日军后勤史专家,写有《陆军铁帽物语》的书籍,书籍记录了日军给八路军当徒弟的情景。
日本人口中的铁帽,中国人叫钢盔。这本书籍专门记载日军与钢盔帽子的一些故事。
日本人戴着钢盔第一次威风凛凛地出现在抗日战场上,还是九一八事变刚过的事情。抗日英雄马占山和日军在江桥打了一仗,这也被认为是抗战第一战——江桥战役。时值严冬,东北滴水成冰,日军戴着钢盔勇往直前,汗流浃背,结果宿营的时候,钢盔和头颅被冻结在一起,哀嚎声不绝于耳,形同杀猪。江桥一战,日军死亡3000人,而2000人居然是被钢盔冻死的。
日军士兵为了表现自己神勇,都喜欢剃光头或者剪成很短的头发。东北的冬季天寒地冻,戴着棉帽子也不敢出外,而日军这样的光葫芦顶着更光更亮的钢盔,站在零下三十度的室外,那种惨状也可想而知,被冻死的也不在少数。
日本钢盔的笑话还没有结束。日本占领了东北后,经营几年,自以为苏联也像张学良一样不堪一击,就反动诺门坎战役,没想到死伤累累,而很多死尸是被苏军的枪弹击穿头颅。为什么?日军的钢盔前方有一个红五星,鲜艳夺目,苏军只需瞄准红五星,日军就会活的变成死的。
在高寒地带的日军,深受钢盔之苦,而在热带的日军,同样深受其害。
日军的钢盔在诺门坎战役中出现问题后,大本营有错就改,谦虚好学,设计出了网状的钢盔,这种钢盔本意是为了伪装,钢盔上可以别各种各样的伪装物,比如树枝什么的,但是,日军钢盔设计师忘记了热带丛林里树枝稠密,戴着钢盔的日军在丛林中前行,钢盔上的网络总是勾住了树枝,寸步难行,既影响了行军速度,又发出响声暴露目标。结果,埋伏的美军把日军当成了死靶子。那么,既然钢盔如此麻烦,不戴钢盔行不行?不行,日军步兵操典中严格规定,作战时必须戴帽穿鞋,日军也严格遵守操典,宁死也要戴帽子。
美军也在丛林中穿行,美军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美军的帽子已经设计成了迷彩式,比日军钢盔先进多了。
可见,日军的钢盔设计总是有着严重的缺陷。
除此而外,日本的钢盔还反光,这又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反光的钢盔让多名日军将领送了性命,其中最著名的有饭冢国五郎和佐久间为人。
饭冢国五郎是日军101师团101联队联队长,嗜血成性,凶猛好战,每战必冲在前面,被认为是日本的军神。武汉会战时期,饭冢国五郎进攻庐山,连续进攻15次也没有攻下,恰逢一批日本记者来采访,饭冢国五郎为了表现自己的高大形象,头戴钢盔,站在高处,钢盔反光,照在国军阵地上,国军一名神枪手一枪过去,饭冢国五郎不再高大了。这就是装逼的下场。
佐久间为人同样是这样。衡阳保卫战中,68师团师团长佐久间为人也戴着一顶钢盔,带着几名老鬼子查看中国阵地,一副指点江山成竹在胸的神情,也在装逼。第十军炮兵连连长白天霖看得真切,悄悄命令八门大炮齐射,佐久间为人上了西天。
莫装逼,装逼被雷劈。
正面战场的日军头戴钢盔,丢了钢盔包着的脑袋,敌后战场的日军不戴钢盔,照样丢了脑袋。
59师团有一个独立讨伐大队,专门研究八路军的游击战,准备以游击对付游击。他们觉得研究成熟后,就出动便衣队去根据地寻找八路军,这群便衣队衣衫褴褛,冒充拾粪老汉,却每人顶着一顶崭新的瓜皮帽。八路军一看这副打扮,打!便衣队几乎被全歼。
那时候的日军便衣队经常冒充根据地的老百姓,有的还冒充八路军。我们在老电影《铁道游击队》、《地道战》等中都能看到。过去的抗战老电影尽管有夸大事实的毛病,比如几个土八路就打败了几百名日军,十几个土八路就攻进了日军炮楼,但是它的每一个镜头每一个动作都要求真实完美,它在局部和细节上是真实的。
很多股日军学习八路的游击战都失败了,但是却有一股日军学成功了。
学成功的日军让八路军付出了惨烈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