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2-3】

抗战开始之初,装备简陋的八路军在经过国民政府的同意后,在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因为八路军的游击战,有着悠久的传统。

八路军游击战术的鼻祖,是朱德,而不是毛泽东。

朱德有着极为杰出的军事才能,只是很长时间来一直被人为地掩盖在毛泽东的光辉中。在延安整风运动以前,朱德的地位一直高于毛泽东,甚至博古的地位也高过毛泽东。当然,不能排除毛泽东的政治才能。

南昌起义,朱德是最主要的领导人之一,但是职务仅是军官教育团的团长。南昌起义失败后,上万人大溃败,群龙无首,行将全军覆灭,那时候的林彪还是一个小代理连长,粟裕是一个更小的排长,陈毅是一个团的党代表,也就是团政委;是朱德在此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带领着这支部队挺进赣南,寻找生机,最后来到了井冈山,与毛泽东的游击队会师。当时,毛泽东和王佐、袁文才仅有部队2000人,而朱德带来了8000人。

井冈山的红军部队最主要的作战方式就是以后的“十六字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其实最早也是朱德提出来的。红军依靠这“十六字方针”,击退了国军的四次围剿。朱德被称为“红军之父”。据说,后来,当“十六字方针”被认为是毛泽东提出的后,有人就此事询问朱德,朱德回答说:“只要对革命有利,谁提的都一样。”

十大元帅中,毛泽东曾经把两个人称为老实人,一个是朱德,一个是徐向前。当朱德带着红军在井冈山连战连捷时,另一个老实人徐向前在川西开辟了更大的根据地,手下红军多达八万,这就是以后的红四方面军,朱德和毛泽东的红军被称为红一方面军,而红二方面军则是贺龙、任弼时领导的红军,人数极盛时有三万多人。没有红三方面军。

三支主要的红军,包括规模很小的陕北红军,都在同一时期遭受过肃反运动,而此时期也正是苏联的大肃反时期。斯大林一手导演的苏联大肃反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耸人听闻的大暴行,50%的红军指挥员被枪杀,由于至今档案还没有完全披露,人们推测枪杀的苏联红军指挥员在25000人到35000人之间,71名中央委员中,仅有17人存活。正因为大量的优秀指挥员被枪杀,希特勒有了进攻苏联的打算。当年中国红军的大肃反也同样惨绝人寰,尤其是红二方面军最为严重,政治部主任夏曦残杀了三分之一的红军,让三万红二方面军剩下几千人,连贺龙也差点被枪杀,因为贺龙是搞军事的,而夏曦是玩政治的,夏曦一个人在红二方面军有生杀予夺的大权,无数在战场中出生入死的红军,没有倒在国军的枪口下,而倒在了夏曦的屠刀下。夏曦,是一个丧心病狂的恶魔,然而现在,在很多纪念馆中,他的画像居然和贺龙、被他杀害的段德昌等高级红军将领的画像挂在一起供人膜拜敬仰,这简直是莫大的讽刺。在中央红军刚刚到达的陕北,陕北红色根据地的创始人刘志丹也即将被枪毙,是当时的中央总书记博古刀下留人,救了刘志丹。

一个苏联人头脑发昏,而让几万中国人送了性命,这让人感觉到太不可思议了。

长期以来,人们对朱德存在误解,在那些革命题材的电视剧中,他好像只是一个陪衬,每当毛泽东说了什么话,他总是只说一个字:“好”;或者只说两个字:“赞同”。其实不是这样的。朱德的指挥才能是绝对高超的,而他的游击战术更是让八路军从当初的两万多人发展到了后来的百万大军。

一个奇怪的现象是,红军高级将领中,有军事院校文凭的凤毛麟角,而红军的游击战,却正是这些军事院校的毕业生发扬光大,比如林彪、刘伯承、徐向前、左权……而在军事院校里,他们并没有学过游击战。

彭德怀没有上过军事院校,喜欢打阵地战,说实话,他的作战艺术比不上以上几位,但是他也对游击战也推崇备至,他在《抗日根据地的武装斗争》中说:“只有进行广泛的游击战争,才能使深入我区之敌,行不安,坐不稳,耳目不灵,手足不敏,造成有利于运动战的条件与机会。不仅如此,即对付敌人武装便衣队的袭击,保卫抗日政权,保卫根据地内治安,亦无一不依赖游击战争,这是敌后战争环境与我们的任务决定的。”

白崇禧也看出了游击战的妙处,他在1937年冬的武汉军事会议上这样说:“应采游击战与正规战配合,加强敌后游击,扩大面的占领,争取沦陷区民众,扰袭敌人,使敌局促于点线之占领。同时打击伪组织,由军事发展为政治战、经济战,再逐渐变为全面战、总体战,以收‘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取时间’之效”。

白崇禧的建议被蒋介石采纳,各战区陆续将部分部队化整为零,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仅仅在浙西地区,从1937年11月到1938年2月,先后就建立起54支游击队。著名的黄桥战役中的韩德勤,就是在苏北开展游击战的国军将领。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以为国军在正面战场御敌,八路军在敌后战场抗战,其实,国军也在打游击战。1939年,著名的南岳会议后,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军拿出了三分之一的兵力开展游击战,包括桂军中著名的钢七军和48军。

刚开始采访抗战老兵的时候,听国军老兵说起他们参加的游击战,我总以为老兵记忆偏差,后来听多了,才相信原来国军也开展游击战,可惜我们的书籍中几乎没有记载。

八路军的游击战很快就收到了奇效。115师的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千余人(也有说是几百人);129师夜袭阳明堡,摧毁敌机24架;120师雁门关设伏,摧毁汽车500辆;刘伯承在七亘村三天内两次设伏,歼敌400人……尽管每次歼敌数量不多,但是累积起来,这一时期八路军歼敌将近一个联队,战果不能说不辉煌。此时,朱德一直在山西抗战前线。

八路军的游击战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包括一个外国人。

这个外国人的名字叫埃文森.卡尔逊。

【2-4】

八路军的游击战主要是小规模的设伏袭击,后来发展到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等等,战果辉煌。国军的游击战也成效显著。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16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李幺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第16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