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1-69】

十里长山的百姓说,当年张自忠牺牲的具体地点在杏仁山,和将军一起殉国的有600多人,当年战后的场景极为惨烈,有的战士嘴巴里咬着日军的耳朵;有的枪托上沾着日军的脑浆;有的手指死死地掐着日军的脖子,分都分不开;有的被日军的刺刀钉在树上,而他的刺刀下也倒下了一名日军……所有人身上的枪口都在身体前面,没有一个当逃兵的;所有人都眼睛圆睁,牺牲前用尽了最后的力气。

600名将士壮烈殉国,而留下姓名的,仅有13人。

张自忠将军牺牲的消息传到38师时,38师刚刚经过了一场激战,将日军赶出了几里之外。

那天,阮明刚正坐在地上擦拭机枪,突然听到一个战友哭着跑过来说:“总司令叫人家打死了。”阮明刚还没有回过神来,四周就响起了一片哭声。阮明刚相信总司令张自忠真的牺牲了,他的眼泪掉了下来。

阮明刚说,大家都朝着十里长山的方向跪下来,张自忠就是在那里牺牲的。哭声震天。

有人说:“和狗日的拼了,给总司令报仇。”

还有人说:“总司令都死了,我们还活着干啥。”

团长樊立山过来了,眼圈红肿,他声音嘶哑地喊道:“是男人的,跟我走,杀光小日本。”

阮明刚说,大家全都站起来,跟着团长去报仇。有人抱来了一卷白布,每个人都撕下一绺,绑在额头。师长黄维刚也来了,他光着脚板,赤裸上身,只穿着一条大裤头,手上提着一把大刀,头上也绑着白布。

黄维刚举起大刀喊:“今晚杀光小日本,给总司令报仇,有种的就跟我走。”

阮明刚说,大家都在喊着报仇,报仇。然后,脱光上衣,头缠白布,跟在黄维刚的后面冲向十里长山。

时近黄昏,万籁俱寂。

阮明刚在这支复仇的队伍里,郭荣昌也在这支复仇的队伍里。

戴孝复仇,抬棺决战,在中国人眼中是最悲壮的事情。

这场复仇之战异常激烈。阮明刚说,他们连的四挺轻机枪一字排开,冲在最前面,见到日本人就扫射,后面的战士挺着刺刀,举起大刀,齐声呐喊,真有排山倒海的气势。大群大群的日本人冲出来了,和他们搅斗在一起,耳朵边都是叫骂声、喘息声、倒地声、刺刀捅进身体的声音。日本人被杀尽后,阮明刚看到全连只剩下十几个人,每个人身上都黏黏糊糊,沾满了鲜血。有日本人的,也有自己的。

剩下的这十几个人仍旧冲向日本人的阵地,仍旧大呼酣斗,阮明刚说,当时一点也不害怕,只是想着报仇,总司令都死了,我们还活着干啥?

又与一股日军搅斗在一起,机枪子弹打光了,阮明刚手拽滚烫的枪管,抡起来砸向日军,一名日军的刺刀刺穿了他的大腿,他将那名日军的脑浆砸出来了,再也无力站立,就顺势滚进了旁边的壕沟里。

这场激战中,郭荣昌也负伤了,日军的刺刀挑伤了他的前额。

黄维刚领着阮明刚和郭荣昌他们在与日军血战,一支手持铁锹的小分队在十里长山搜寻,他们找到日军为张自忠将军树立的那块墓碑后,就挖开坟墓,将张自忠将军的遗体放在担架上,抬回了38师的驻地。而天亮后,日军就接到了大本营的命令,要求把张自忠遗体运往武汉。如果再晚几个小时,张自忠将军的遗体就再也见不到了。

回到38师驻地后,阮明刚的一连人,仅剩三个人。

而那天晚上的激战,日本人留下了更多的尸体。

【第二章:百团大破袭】

【2-1】

国军老兵阮明刚跟着33集团军司令张自忠将军在湖北战场上与日军厮杀的时候,我的外公白朝定跟着18集团军副司令彭德怀将军在山西战场上和日军死拼。

外公在当兵以前,是一名农民,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滴汗水摔八瓣的异常辛劳贫苦的日子。有一年,刘志丹从陕北平原来到了关中平原,外公家乡开始“闹红”,很多青年参加了红军。有一个名叫丁子鉴的青年鼓动外公当红军,说红军是穷苦人的部队,进了队伍里吃得饱穿得暖,还能给家里分一斗麦子。外公听了丁子鉴的话,就参加了队伍,红军果然给了外公家一斗小麦。

外公刚刚参加红军的时候,没有枪,没有军装,丁子鉴发给他一把大刀。每逢丁子鉴和一些红军开会的时候,外公就扛着这把大刀在外面放哨。不久,这支队伍从关中平原开往陕北高原,外公也跟着去了陕北。在陕北,他们打了一个大胜仗,外公分到了一杆步枪。

外公说,那时候,很多人为了一斗麦子一斗小米就参加了队伍。

外公曾经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情。一家有弟兄两个,因为家穷,就商量着投红军,到了红军队伍里能吃饱饭,饿不死人。弟兄两个走出村庄后,看到大道上还有一伙准备去投红军的年轻人,哥哥就对弟弟说:“你先跟着他们走,我回家给爹妈说一声,就追你们。”弟弟先走了,哥哥回家。等到哥哥再走到村口的时候,弟弟他们已经走远了。哥哥就开始追,追出了很远,还没有追上,远远看到一伙穿军装的人过来了,是国军。反正都是队伍,都能吃饱饭,哥哥就参加了国军。这样,一个在红军队伍里,一个在国军队伍里,兄弟俩几年都没有见,都不知道对方的死活。有一年,在山西战场上打鬼子的时候,兄弟俩意外碰到了一起,亲热得不得了,说了一晚上的话。天亮后上战场,兄弟两个都战死了。

外公说,那个弟弟就是他同班的战士,名字忘记了,只知道姓黄,是陕西西府人。

外公到了陕北没多久,徐海东的红军就从陕南来到了陕北,接着,毛泽东的红军也来了,又过了一段时间,徐向前的红军还来了,全国的红军都来到了陕北。可是陕北很穷啊,地瘠民穷,山沟沟养活不了这么多的精干小伙子,外公他们的部队就准备东渡黄河。黄河那边是阎锡山的地盘。阎锡山治下的山西,那可是当时中国最富裕的地方。

外公他们准备过黄河的时候,突然就听说红军要换衣服了,换成国军的衣服。红军和国军成了一家人,一起打鬼子。红军也不再叫红军,叫八路军。

1937年冬天,我的外公白朝定穿着灰色军装,戴着青天白日帽徽,和出生入死的战友们坐着木船来到了山西抗日前线。

外公说,八路军的衣服是灰色的,阎锡山的晋绥军衣服是青色的,蒋介石的中央军衣服是黄色的,那时候,全国军队的武器不但不统一,而且衣服也不统一。当年,中国就是依靠这些“乌合之众”,和当时军事力量最强大的日本作战。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16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李幺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第16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