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1-51】

武汉保卫战,名不副实,虽曰武汉,但没有在武汉激战,而激战地点全部在武汉外围展开。

武汉会战长达五个月,日军始终无法接近武汉一步,武汉的战略物质安全撤离后,国军放弃了抵抗,日军在付出了巨大牺牲后,占领的只是一座空城。

在武汉保卫战中,蒋介石和毛泽东的想法都是一致的。毛泽东和洛夫、陈云、刘少奇等人所发的《1938年8月6日关于保卫武汉的方针问题的指示》中说:

保卫武汉重在发动民众,军事则重在袭击敌人之侧后,迟滞敌进,争取时间,务须避免不利的决战,至事实上不可守时,不惜断然放弃之。因目前许多军队的战斗力远不如前,如再损失过大,将增加各将领对蒋之不满,投降派与割据派起而乘之,有影响蒋的地位及继续抗战之虞。在抗战过程中巩固蒋之地位,坚持抗战,坚决打击投降派,应是我们的总方针。而军队力量之保存,是执行此方针之基础。请加注意为盼。

毛泽东等人早在武汉会战结束前的两个月,就建议放弃武汉,保存实力。毛泽东是游击战的专家,他知道“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共产党作战从来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因为决定战争的因素不是土地,而是人。

日本人的战略眼光,远远不及毛泽东,也不如蒋介石,日本人尽管取得了大半个中国,而且是中国最富庶的工业地区和资源最丰富的东北地区,但是最后还是失败了,因为人口奇缺的日本不知道“存地失人”的道理,他们占领的土地越多,需要维持治安的部队越多,他们背上的包袱越重。日本是一只癞蛤蟆,却想吞食一只山羊,最后的结局是,这只癞蛤蟆要么被山羊的蹄子踩死,要么被山羊的犄角顶死。

1938年9月29日,毛泽东又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亲笔信,盛赞国民政府和蒋介石抗战决心之坚定和成果之辉煌,这封毛泽东的亲笔信由周恩来带到了武汉,亲手交给了坐镇武汉作战的蒋介石。信件是这样写的:

介石先生惠鉴:

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指导全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十五个月之抗战,愈挫愈奋,再接再厉,虽顽寇尚未戢其凶锋,然胜利之始基,业已奠定,前途之光明,希望无穷。此次,敝党中央六次全会,一致认为抗战形势有渐次进入一新阶段之趋势。此阶段之特点,将是一方面更加困难;然又一方面必更加进步,而其任务在于团结全民,巩固与扩大抗日阵线,坚持持久战争,动员新生力量,克服困难,准备反攻。在此过程中,敌人必利用欧洲事变与吾国弱点,策动各种不利于全国统一团结之破坏阴谋。因此,同人认为此时期中之统一团结,比任何时期为重要。惟有各党各派及全国人民克尽最善之努力,在先生统一领导之下,严防与击破敌人之破坏阴谋,清洗国人之悲观情绪,提高民族觉悟及胜利信心,并施行新阶段中之必要的战时政策,方能达到停止敌人之进攻,准备我之反攻之目的。因武汉紧张,故欲恩来同志不待会议完毕,即行返汉,晋谒先生,商承一切,未尽之意,概托恩来先生面陈。此时此际,国共两党,休戚与共,亦即长期战争与长期团结之重要关节。泽东坚决相信,国共两党终必能于长期的艰苦奋斗中,克服困难,准备力量,实行反攻,驱逐顽寇,而使自己雄立于东亚。此物此志,知先生必有同心也。专此布臆。敬祝健康!并致

民族革命之礼

毛泽东谨启

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很多国军的抗战老兵说,这个时期,在他们与日军作战时,八路军和新四军常常会在敌后骚扰敌人,策动正面作战。国共两党的军队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这就是侵略者。而很多老八路说,当时他们在后方袭击小股敌人,偷取鬼子的枪支,挖断道路,支援前方的国军作战,国军在前方作战很勇敢,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武汉会战中,有很多经典战例,比如“御林军”74军的成名作万家岭大捷,以后”滇西会战的功臣部队“71军的富金山战役,我在后面将会写到。

蒋介石是在最后一天的最后关头离开武汉的。1938年10月24日晚7时,当蒋介石带着白崇禧和侍从室的幕僚们不紧不慢地走向汉口机场时,日军已经占领了和汉口咫尺相隔的黄陂,野炮架在黄陂的山顶上,就能够打到汉口机场上。

蒋介石离开武汉后,日军进入武汉。

第二天,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同胞书》:“武汉虽已被敌人占领,然其耗费时间五个月,死伤人数数十万,而其所得者若非焦土即为空城。继今以往,全面抗战到处发展,真正战争重新开始。”

毛泽东也认为,撤离武汉是正确的。

蒋介石和毛泽东都目光如炬地看到了,日军占领武汉后,就再也无力进攻,抗战此后进入了相持阶段。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14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李幺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第14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