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梁天恩说,有一天晚上,团部突然下令,让大家急行军。当时,正下大雨,人站在雨中不到半分钟,就变成了落汤鸡。大家穿着湿漉漉的衣服在大雨中向前跑,因为天黑路滑,前面有人滑到了,后面的人扶起来,手拉着手一起跑。
到了半夜的时候,梁天恩他们与一股日军遭遇了。这股日军有一百多人,桂军弟兄们将这股孤立之敌包围了,一时枪声大作,一百多名日军躺在了地上,只剩下了一名伤兵跪在地上,双手摸着大腿长声哀嚎。
桂军砍倒了两棵小树,用绑腿做成了一副简易担架,抬着这名呀呀怪叫的日本人继续向前跑。日本人一挣扎,滚在了地上,又三滚两滚,滚到了一棵大树边,想要碰树自杀。抬担架的士兵赶上去,一拳打在俘虏的脸上,这下俘虏老实了,士兵们把这名鬼子绑在了担架上,继续奔跑。原来日本人也怕疼,也是由日本的精子和卵子变成的,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也不是刀枪不入的。
这是一名日军小军官,他掌握着日军的动向,然而,桂军没有时间详细审问他,他们要赶路。
他们要奔赴蒙城。
蒙城的百姓说,那场大雨是几十年来最大的一场雨。
拂晓后,雨停了,桂军士兵一到蒙城,就先疏散百姓,让老百姓锁好家门,去投靠城外的亲戚朋友,这里要打仗了。
昨天夜晚的一场狂奔,跑出了七八十里路程,而昨天晚上,日本人没有追赶,今天,雨过天晴,艳阳高照,日本人的坦克和飞机很快就会出动了。周元命令士兵们赶快挖掘战壕,隐蔽待敌。
广西人是山地丛林战的祖师爷,早在秦朝,50万秦军与5万广西人的祖先打仗,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因为广西人善于利用地形作战。现在,日军的机械化部队马上就要赶来了,桂军的这个团依旧依靠地形阻击。广西人天生就是打山地丛林战的高手。
战士们面向日军追来的方向,挖掘了一条壕沟,这叫普通的交通壕。然而桂军挖掘的壕沟又和普通的交通壕不一样,他们在壕沟的底部,又面朝日军进攻的方向挖掘了一个个横向的坑道,当日军的飞机和大炮轰炸的时候,战士们就躲进了坑道里,毫发无损。当日军步兵进攻的时候,他们才从坑道里钻出来。甚至,他们还一直呆在坑道里,因为狭窄而纵身的坑道,很难被地面上的日军发现,等到日军一个个跳过了交通壕,他们才钻出来,从日军的后面伏击。40年后的中越战争中,老山前线出现的猫耳洞,可能就是受到蒙城保卫战的启发。
对付飞机和大炮的轰炸,有了办法;对付乌龟一样的坦克,他们照样有办法。
对付坦克有另外一种交通壕,这种交通壕上窄下宽,上面宽度不到半米,下面宽度达到六米,它的剖面图是一个等腰梯形。日军的坦克轰隆隆地开过来,看到交通壕仅有半米宽,就毫不犹豫地碾压过来,没想到扑通一声掉进了壕沟里。日军坦克长度六米,交通壕宽度六米,不多不少刚刚好,坦克被卡在交通壕里,就像大象掉进了水窖里,再大的力气也使不出来。
抗战时期,日军的坦克都是轻型坦克,重量12吨左右,乘员四人,长度5.8米左右,时速25公里。而同时期二战参战国的每种坦克作战能力都强过日本的这种“玩具坦克”,比如苏联生产的T34坦克,重量25吨,长度六米,时速55公里。德国生产的豹式坦克,重量45吨,长度八米,时速55公里。美国生产的M4谢尔曼坦克,重量35吨,车长7.5米,时速42公里。最为令人恐怖的是德国二战生产的虎王重型坦克,重量将近70吨,车长10.28米,这样的庞然大物,时速将近40公里。所以,日本的玩具坦克碰上这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坦克,会被顶一个跟头,没有吊车帮忙,连身体都翻不过来。日本的这种玩具坦克,也就是欺负我们这样的穷国家而已,因为我们生产不出坦克。
【1-41】
阵地刚刚布置好,日军就追来了。
先是一架飞机掠过了蒙城的上空,这是侦察机,它们在寻找国军撤退的大部队。他们自信依靠双脚行走的国军,不是机械化部队的对手。
飞机飞过蒙城,看到郊外的路上有一队国军士兵在惊慌奔逃,他们一路逶迤,狼狈不堪,日本飞机大喜过望,它在雨后晴朗的天空中骄傲地绕了一个圆圈,然后就飞回了。
太阳升起一竿子高的时候,日军的骑兵赶来了。这些张牙舞爪的骑兵更是兴奋不已,人喊马嘶,一副沾沾自喜志在必得的神情。骑兵完全就没有把寂静的蒙城放在眼里,他们如旋风一样绕过蒙城的土城墙,追赶远处溃逃的国军。
就在他们追到了一座村庄旁边的时候,村庄里埋伏的桂军士兵突然从房顶上露出头来,他们手中的机枪欢叫着,步枪嘶鸣着,日军的骑兵像扭秧歌一样从马背上载下来,毫不知情的马匹依然一脸沉醉地向前奔跑着,跑进了村庄里。
房顶上阻击的这批桂军士兵,就是日军发现的那批士兵。他们设下了圈套,日军骑兵就不加思索地一头撞进来。
掉下马背的士兵没有再爬起来,而没有掉下马背的士兵赶紧向回奔逃,快要跑到城墙边的时候,城墙上也伸出了机枪,一阵机枪声响过,马背上就没有人了,拖着马鞍的马匹欢欢喜喜地跑向了远方。
打扫战场,桂军士兵从每个日军骑兵身上都搜到了一条布带,上面纹着图案。士兵们好奇地看着,不知道这是什么,后来来了一个营长,他说这是日军的“千人针”,相当于护身符。
侵华战争开始的时候,每个日军在即将出门作战的时候,他的家人——或者是妻子,或者是母亲,都会拿着一条白色的布带和针线,走上大街,遇到每一个女人,都会请在这条白布带上缝一针,要求一天之内缝满一千针,这就是“千人针”,出征的人身上带着“千人针”,就会勇气倍添,战无不胜。这来自于一个古老的日本民间传说,说是一个村子里来了一个魔鬼,危害无穷,村中有一个青年拿着白布,让村子里每个女人在白布上缝一针,每缝一针,他就增添一分力量,缝满了一千针后,这个青年怀揣“千人针”,杀死了魔鬼。
百万日军,每人缝一千针,总共需要缝十亿针。当时的日本女人才有多少啊,即使按照1000万女性来计算,平均一人最少要缝100针。当时的日本书籍记载,日本女人在大街上站成一排,手持针线,专门给快要出征的日本男人缝一针,包括日本的失足妇女。而几十万日本年轻女人,更是自愿跟随日军做慰安妇。当时的日军是全民皆兵,举国侵略,而后来居然有中国的所谓学者教授说什么日本人民是善良的,日本人民和中国人民一样是受害者,这简直是自欺欺人的屁话。
北方农村人吃早饭的那个时候,日军步兵的先头部队赶来了。他们乘着十几辆汽车,太阳旗在车顶上呼啦啦张扬。桂军奔跑了一个晚上的距离,他们仅仅用一个早晨就赶上来了,他们唱着歌,大声说笑着,好像不是奔赴战场,而是去郊游。埋伏在交通壕里的桂军士兵扔出了手榴弹,汽车瘫痪了。日军从汽车上手舞足蹈地跳下来,还没有摆好造型,交通壕里的桂军士兵就呀呀叫着冲出来,他们赤裸上身,端着明晃晃的刺刀,朝着挤成一团的汽车冲去。刚才还在兴高采烈的日军,看见一望无际的光身子和一望无际的刺刀,他们吓坏了,连抵抗的念头都不敢有,就转身逃跑了。桂军追出了几里远,用刺刀将那些跑得虚脱的日军一个个捅死。这些从日本岛国远道而来的渔民,哪些跑得过经常翻山越岭如履平地的广西人?桂军士兵远远望见日军的追击部队漫山遍野而来,他们不再追击了,爬上了一座小山,装模作样地构筑工事,工事上还插着在风中猎猎飞舞的旗帜。
日军的坦克和大炮将那座小山包围了,他们向着旗帜飘扬的山顶狂轰滥炸,等到山顶被夷为平地,步兵齐声呐喊,以英勇无畏的姿态争先恐后地冲山山顶,却发现山顶上空无一人,正午的阳光照耀着几条干瘪的子丨弹丨袋,那些光着身子的人早就跑走了。
梁天恩说,桂军的战斗力很强,这是从小练出来的,而且桂军从小接受的是保家卫国的传统教育,上了战场不怕死,每到危急时刻,大家都脱了衣服,光着膀子冲锋。成百上千的光膀子端着明亮的刺刀,嘶声呐喊着,那种场景想着都让人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