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张自忠的女儿张廉云回忆说,七七事变发生的时候,父亲张自忠因病滞留在北京,因为宋哲元还在山东老家,张自忠就抱病与日军进行交涉。7月11日,宋哲元来到天津;7月14日,张自忠又赶赴天津面见宋哲元,然后奉命在天津与日军交涉;19日,宋哲元由天津返回北平。23日,面对当时舆情汹汹,张自忠召开记者招待会,申明态度,“自信爱国尤向不后人”,25日,张自忠离开天津赶往北平,出席冀察要员会议;26日下午,500名日军企图强行进入北平,遭到29军阻拦,双方在广安门发生冲突,史称“广安门事件”。事件后,日军向29军发出最后通牒。
“广安门事件”中,参与的日军是在张自忠离开天津后,7月26日由天津出发赶往北平的驻屯军步兵第二联队第二大队500人,他们假称日本使馆卫队,阴谋以演习归来为借口,混入北平。而坚守广安门的是29军132师独立27旅679团,师长为赵登禹,团长为刘汝珍。他们早已经看穿了日本人的诡计。于是,29军开启城门,诱骗日军进入,当日军进入瓮城的时候,突然关闭城门,将日军拦腰截断。进入瓮城的日军被击毙大半,没有进城的日军仓皇逃窜。这种情景,在很多古装电视剧中都能够看到,比如上世纪90年代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攻打方腊占领的城池,鼓上蚤时迁就是这样死的。
日军看到这种情形,一下子慌神了,赶紧与冀察委员会联系。29军同意没有进入北平的日军返回丰台日军兵营,瓮城里的残余日军进入城内的日军兵营。这已经到了27日。
然而,背信弃义的日本驻屯军,在日军刚刚回到兵营后,便于27日晚10时下发了攻击29军的命令。第二日,日军20师团和驻屯军向29军军部发动攻击。29军副军长佟麟阁和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
关于佟麟阁将军和赵登禹将军,我在以后的章节会专门写到。抗战老兵张可宗说,当时在南苑与日军激战的,是29军和学生军。而学生军,就是在北平的大中学生,在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他们踊跃应征,还没有来得及训练,就在战场上为国捐躯。而援助的中央军,还在急急赶往北平的路上。
这种情势很像10年后的东北,八路军和国军都在赶往东北,谁抢先占领了东北,谁就占据了先机。此时,日军和国军都在赶往北平,谁最先赶到,谁就赢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然而,国军总是慢一步。
局势对29军极为不利。
蒋介石让宋哲元移后至保定指挥。
宋哲元在临走的时候,让张自忠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北平市市长,留守北平,与日军周旋,拖延日军进攻的速度。
这是1937年7月下旬,全国抗战的基调还没有确定,宋哲元想与日本继续和谈。用和谈迟滞日军进攻,这一点无可厚非。可是,这时候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全国抗日声山呼海啸,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和谈?
当时,谁都知道留下来意味着什么。如果和日军强硬到底,就会无谓牺牲;如果与日军谈判停战,就会被认为汉奸。
张廉云说,父亲张自忠本来不愿意留在北平,想跟随29军南下,但是宋哲元认为张自忠老成持重,处事缜密,一再坚持让张自忠留下。张自忠只好答应。
张自忠与宋哲元约定,留京十日,十日后,一定设法离开北平。
宋哲元和29军军部离开北平的时候,张自忠送到了车站,当年的见证人回忆说,张自忠流着眼泪说:“此去你们都是民族英雄,而我恐怕要背汉奸的骂名。”所有人都不敢看张自忠的面容。分别后,刘汝明师长说:“张自忠这是跳进了火坑啊。”
张廉云说,当天晚上,父亲张自忠告诉29军副参谋长张克侠,要他赶快通知从南苑撤到北平的部队,向保定方向追赶29军大部队;然后,张自忠给坚守天津的38师副师长李文田发电:“我等受国大恩,不为不重,现在为我辈报国之日,兄负责保守北平,后事已有遗嘱交舍弟亮忱主持,天津由弟负责指挥,津郊部队及保安队负责守备,不惜一切牺牲,与敌周旋。”亮忱,是张自忠的弟弟,张自忠,字尽忱。将遗嘱交付给了弟弟,说明当时张自忠已经做好了牺牲的打算。
就是这样一个铁骨铮铮的人,却被人们认为是汉奸。
张自忠被人们认为是汉奸,有三点:其一,带队在天皇生日之时访问日本;其二,29军南撤,留北京与日军谈判;其三,是所谓的香月和谈。
其一其二我前面都已解释得清清楚楚,现在说说香月和谈。
张宗衡说,七七事变发生后,宋哲元先由山东来到了天津,希望能够和平解决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毕竟是日本驻屯军中下级军官捅出的窟窿,应该通过和日本驻屯军协商,和平解决七七事变。这一天是7月18日,日军的”全国动员令“已经发布了一周,但是宋哲元和张自忠他们都不知道。如果知道的话,我相信宋哲元和张自忠断然不会与日军和谈的,也不会有以后的留下张自忠独立支撑危局的。
和谈结束后,宋哲元对张宗衡等属下说:“和香月谈得很好,和平解决已无问题。”香月,就是日本驻屯军司令香月清司。原来的日本驻屯军司令田代皖一郎,重病缠身,已经离死不远了。
其实那个时候,香月清司清清楚楚地知道日本的战舰已经从本土出发,唱着“越过高山,尸横遍野”军歌的日军,不久就会登上中国的土地,全面侵华战争即将打响;而就近的关东军已经浩浩荡荡地越过了东北平原,即将叩关犯境,兵临城下,这份和谈无异于一张白纸;但是,宋哲元和张自忠不知道,他们兴高采烈地回到北平,等待着日军撤兵,没想到等来的是7月27日日军更猛烈的攻击,佟麟阁副军长和赵登禹师长壮烈殉国。
这就是所谓香月和谈的来历。一份毫无意义的香月和谈,没有任何实质内容,没有出卖任何主权,怎么能凭此就说张自忠是汉奸。
然而,出访日本,留在北平,香月和谈,凡此三种,让人们认定了张自忠是汉奸,而且是“华北最大的汉奸”。
南京城里,青年爱国学生游行示威,高呼“铲除汉奸张自忠”;报纸上骂张自忠“张逆自忠,自以为忠”,甚至有人穿凿附会地说“张自忠是大奸贼张邦昌的后代”;市民们广泛张贴攻击侮辱张自忠的漫画标语。
北京城里,张自忠安抚伤者,安葬阵亡者,分发给29军家眷路费,嘱咐他们速速离开北平,以防被日军迫害。
我曾在以前的采访中,听说过这样一个抗战壮士,用三发子丨弹丨打下了日军一架飞机,这在中外战争史中都是奇观,也可能是独一无二的。谁能帮忙找到这位壮士的姓名,和他的事迹。
贴上我以前写的文字:
“桂调元至今还能清楚地记得7月8日炮击日军的情景。
那天早晨,桂调元发现了一个小院,小院里有30多个鬼子,有一门和他们一模一样的大炮,还有两挺机关枪。桂调元悄悄命令战士们把炮口对准这个小院,几声炮响,小院被浓烟和尘土覆盖,30多个鬼子全部上了西天。
还有一次,国军的侦察兵穿着便衣,找到了日军坦克掩藏的地方。团长命令桂调元开炮,第一发炮弹打高了。桂调元赶紧重新调整炮口,第二发炮弹打出去,没有任何反应。团长责问怎么搞的,桂调元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然而,半分钟过后,日军坦克阵地上升起了滚滚浓烟,原来这一炮打进了日军的堡垒里,把堡垒掀翻了。桂调元一看打中了,就命令大炮连发六枚炮弹,不但摧毁了日军的坦克,还把日军的机枪阵地也捎带摧毁了。
桂调元说:“抗战打过多少仗?发射过多少炮弹?但是最畅快的,就是这六发炮弹。”
苏罗通战车防御炮威力非常强。桂调元说,这种炮可以轻易掀翻日本的坦克,日本的坦克很轻,铁甲也薄。日本的小钢炮和这种炮对射的时候,这种炮总是具有压倒性优势。即使日军占领了我方的高地,这种炮也能够直接轰击。
在衡阳保卫战中,桂调元经历过最惊险的一幕。
有一天早晨,桂调元正在酣睡,突然听到有人大喊:“日本飞机来了。”
桂调元赶紧爬起来,跑到门外,看到日军的飞机正在轰炸炮兵阵地,阵地上腾起的火光和烟雾,都超过了日本飞机的高度,日本飞机怪叫着从烟火中钻出来。桂调元的炮兵排有四箱炮弹,一共40发,全部被日军的飞机炸毁了。透过烟雾,桂调元看到大炮还完好,他松了一口气。
可是,等他还没有喘过气来,日军的飞机又飞回来了,机枪子丨弹丨嗒嗒地落在他的身边,他赶忙倒在地上,滚了两滚,滚进了身边的弹坑里。接着,炮弹又投下来,似乎就在耳边炸响,他俯下身体,手枪掉在胸前。烟雾中传来士兵们的叫声:“排长完了,排长完了。”
弹药库旁边有一座营房,营房门口站立着一个人,他手持轻机枪,哒哒哒,只用了三发子丨弹丨,飞机就一个跟头落了下来。战士们欢天喜地地跑过去,看到这三发子丨弹丨全部打在日军飞机员的头部。桂调元说,日本飞机太猖狂了,飞机很低,才让轻机枪给打了下来。
士兵们在飞机上找到了一张军用地图,上面详细地标注着师指挥部、弹药库、炮兵阵地等等,“怪不得狗日的炸得这么准。”
用三发轻机枪子丨弹丨打下了日军飞机的,是46军军部警卫班一名副班长。后来,军部为这位副班长连升三级,还奖给了3000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