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1-16】

日本虽强大,日军虽虎视眈眈,然而29军上下谁也不怵,大家磨刀霍霍,准备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喜峰口一役,29军名扬天下,喜峰口之后,蒋介石将29军放在华北最前线,震慑日军。在喜峰口,29军打败了日军;在京津,29军照样蔑视日军。

然而,战争不仅仅是作战,战争还有复杂而肮脏的政治。

日本人是运用政治造势的高手,是运用反间计的高手。

张自忠从日本回来后,日本特务大肆宣扬污蔑,说张自忠在日本签订了条约,出卖了中国的利益。广大的“愤青”们热血沸腾,口诛笔伐,要求严惩“汉奸”张自忠。汉口的报纸以讹传讹,将日军散布的谣言当成了新闻刊发,致使张自忠“汉奸”之名坐实。

7年后,污蔑方先觉将军投降日本的,还是汉口的报纸。汉口报纸的总编辑,脑袋真的锈透了。

而现在,根据各方面的资料证实,张自忠一行出访日本的时候,没有做任何对不起国家民族的事情,相反,他据理力争,维护了国家主权。

然而,人云亦云和捕风捉影是人类,尤其是中国人的天性,中国人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无风不起浪”,直到今天还有人污蔑张自忠将军。惜哉!痛哉!

“愤青”们污蔑的何止张自忠将军,还有那时候的国民政府,说这样的政府只会妥协投降,对外卑躬屈膝,对内横征暴敛。东北沦为铁蹄之下,为什么不收复?华北日军横行霸道,为什么不开战?

“愤青”们不知道战争拼的不是二球精神,而是国家实力。

曾任国民党政府高级顾问的法国历史学家爱斯嘉拉曾说过,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对日本来说,已经晚了两年;对中国而言,却早了两年,故此旷日持久,僵持不下。

如果抗战能够晚爆发两年,肯定不是此后的局势。

《齐鲁学刊》1996年第6期曾经刊登过学者袁素莲的文章《略论南京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这篇文章从各方面分析了全面抗日战争开始前国民党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各方面的准备,国民政府通过各种渠道沟通与共产党的关系,在红军到达陕北后,蒋介石“想要以政治方式来解决中共问题,以达解散或收编红军的目的”;而在军事方面,更是从多方面进行准备:构筑军事要塞,更换军队装备,推行国民军训,建立全民皆兵的战争体系。在经济方面,军事重工业优先;在外交方面,谋求欧美援助。国民政府一直在暗中备战,从来就没有放弃过收复失地。

这一时期,就是历史学家认为的“黄金十年”。这一时期,中国各方面都发展迅猛,仅从文学方面来说,鲁迅、巴金、矛盾、老舍、曹禺、沈从文……他们一生最重要的作品都是创作于这一时期。

“黄金十年”引起了日本的极大恐慌,当时的日本国力远远超过中国,但是同时期中国的发展速度又远远超过日本。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中日双方的差距正在迅猛缩小。

然而,战不不战,日本难下决心。战吧,庞大的中国会撑破他们的胃;不战吧,中国终有一天要收复东北。日本在东北暂时的得利,换来的是长久的痛苦。就像几年后日本偷袭珍珠港一样,他们无论与美国战与不战,都是失败的命运,日本人的骨子里有一种赌徒的特性,与其坐而待亡,不如孤注一掷。他们与中国战,失败了;与美国站,也失败了。站在赌桌上的日本,输得只剩下了一条千疮百孔的破裤衩。

当时,国民政府的作战计划是,预计1938年中日全面开战,而在此之前进行抗战准备,极力避免大规模的冲突。

可惜这样的作战计划为当时的愤青们不理解,也为今天的愤青们不理解。外强中干的愤青们,除了慷慨激昂,还有激昂慷慨,他们除了义愤填膺地高呼打倒外,还会什么?

那时候的张自忠曾经这样说过:“抗战是国家大事,要是我自己的事,早与鬼子拼老命啦!”

张自忠只能隐忍以行,29军也只能隐忍以行,所有华北的军队都只能隐忍以行,为抗战的准备赢得时间。

战争的机器在悄悄运转。中国在悄悄扩军,日本也在悄悄扩军。中国华北和日本海的上空,战云密布;越来越多的火药堆积在这里,就等着一星火花突然点燃。

然而,谁也不知道这一星火花什么时候会点燃。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11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李幺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第11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