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38师的老兵们后来回忆说,那时候人们都知道中日必有一战。每天早晨起床后,日本人站立在租界里高声唱着日本军歌:“越过高山,尸横遍野;越过海洋,尸浮海面;为天皇而死,视死如归……”那些装作商人的日本人,其实都是日军,就像天津城里维持治安的丨警丨察,其实都是38师特务团一样。日本人的歌声一唱起来,38师的士兵们也面对日租界,高声唱着《黄埔军校校歌》。全面抗战爆发后,29军在卢沟桥英勇抗击日军,作曲家麦新深有感触,连夜创作了《大刀进行曲》,后来,每逢战场上与日军对垒,日军唱他们的军歌,38师——以后扩充为59军,就齐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说句实话,日军的军歌杀气腾腾,颇有气势,然而,《大刀进行曲》磅礴豪壮,气势如虹。
老兵们说,阵前唱歌,是为了压倒对方的气势,鼓舞自己的士气。
在天津,中日双方的斗争一直都在进行着,表面上一团和气,亲善友好,而实际上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中日双方都明白一场大战不可避免,但都是笑里藏刀,绵里藏针,谁都不愿撕破脸皮。中国在加紧备战,扩军练兵;日军的战争机器也在悄悄开启。依靠全面抗战前的17个常备师团,日军没有胆量将战争进一步扩大化;而当时军阀割据,各自为政的中国,也无法下定开战的决心。
1937年5月8日,英国驻天津总领事馆为庆祝英皇加冕典礼而举行宴会,招待驻津各国来宾。在谁是最高来宾的问题上,日本驻屯军司令田代皖一郎坚持要以最高来宾的身份出席宴会。田代皖一郎和后来在中国战场上犯下滔天罪行的冈村宁次、多田骏、中岛今朝吾是日本军校的同学。一二八淞沪抗战时,田代皖一郎是被抗日志士炸死的白川义则的参谋长。七七全面抗战开始的第10天,田代皖一郎病死于天津。
田代皖一郎是一名中国通,那时候的很多日军高级将领早年都以商人、学者的身份来到过中国,刺探中国情报,为以后的侵略做准备,而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卧榻之处,豺狼环伺。
张自忠闻听田代皖一郎的无耻要求,向英国领事馆提出了强烈抗议,他义正词严地说,英国租界为中国领土,日本驻军天津系不平等条约所致,日本驻军所在地,也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是主人,如果以田代皖一郎为最高规格的来宾,那么中国方面就绝不出席。
英国领事馆权衡再三,终于将张自忠将军待为最高来宾。
外交无小事。张自忠将军争执的,不是最高来宾的那张座位,而是中华民族的尊严。
很多年过去了,我们回头来看天津市市长张自忠,觉得他确实是一个很合适的人选。在那种风雨飘摇,山雨欲来的不利情势下,张自忠能够有礼有节,不卑不亢,实在难得。张自忠将军,他不但是一个军事人才,也是一个政治人才,不但是一个政治人才,更是一位外交人才。
老天津对张自忠将军津津乐道的事情还有很多。他打击毒贩,惩治吏弊,肃清汉奸,救济穷苦,改革医疗,都取得了极为明显的效果。如果中日战争没有爆发,张自忠会是一个在政治舞台上大显身手的才俊,他为官清廉,富民一方,为广大的天津人民谋福利,他是天津人民的大救星。可惜的是,卢沟桥的枪声断送了张自忠的政治生涯,也将这样一个难得的治国人才推向了战争和舆论的风口浪尖。这是张自忠个人的不幸,也是中华民族的不幸。中日战争,将灾难深重积弱积贫的中国,推下了更加黑暗的悬崖;让凛冽的战争寒风,摧毁了中华民族刚刚冒出的民主嫩芽;让一个本可以逐步走上强盛的国家,坠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张自忠对中国民众充满了慈爱,而与外国交涉,则态度强硬。
那时候的天津街头,还没有出租车,都是人力车夫。有一次,英国巡捕殴打了一个人力车夫,全市大哗,但英国巡捕拒不道歉。张自忠通知全市所有人力车夫,不要出入英租界,不要拉送英国人。英租界里没有人力车夫,交通不便,这些养尊处优的大腹便便的英国贵族老爷们,出入漫长而蜿蜒的租界,一个个走得气喘吁吁,痛苦不堪。英国领事馆不得不前来交涉,惩办打人凶手,张自忠才让人力车夫进入租界。
在张自忠之前,天津所有的外国企业,那时候叫洋行,都享受最惠国待遇,在中国境内做生意,却不缴纳任何捐税。张自忠来到后,首先杀鸡骇猴,以儆效尤。一家贩卖羊毛的英国洋行,在轮船上装满了羊毛,准备开赴英国,张自忠命令保安团扣押了。英国领事馆怒气冲冲地赶来交涉,声称自大清《辛丑条约》签订以来,英国商人从来不给中国地方缴税。张自忠义正词严地回应:“占我河道,必须纳税,不纳捐税,不准开船。”当时正逢夏天,荷枪实弹的保安团包围了英国轮船,英国水手们汗流浃背,却又不能离开轮船。炙热的阳光照耀着羊毛,羊毛如果不赶快运往英国晾晒,就会腐烂发臭,最后变得一钱不值。英国商人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张自忠安稳得像钓鱼台上的渔夫。最后,英国商人被迫缴纳了所有捐税,才被放行。
此后,天津所有外商,不管从事哪一行生意,即使他卖狗不理包子,也得给天津政府纳税。
这就是张自忠,一个有着强烈民族感,有着强烈正义感的人,我们无论怎么想象,即使我们的想象插上翅膀,也不会相信他甘当汉奸。
【1-15】
张自忠的“汉奸之路”,需要从他“出访”日本说起。
张自忠将军之女张廉云至今还对那次“出访”记忆犹新。1937年4月,宋哲元派张自忠率团前去日本,成员有38师旅长何基沣、黄维纲等十几人,张廉云和哥哥、堂妹、堂哥也一同前往。那一年,张廉云才14岁。他们先后去了东京、奈良、大阪、名古屋等城市。
当时,中日之间战争一触即发,而张自忠居然率团前去日本“访问”,国内舆论一片哗然,于是,有人说张自忠是去日本签署丧权辱国的条约,又有人说,日本人给了张自忠很多钱,还给了一个日本娘们。
那么,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呢?
首先,29军将领访问日本,是受到日本政府的邀请,在日本天皇生日即将来临的时候,日本政府邀请了各国人物。本来邀请的是宋哲元,但是宋哲元鉴于当时情势复杂,不便离开,就让张自忠率团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