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1-13】

长城抗战结束后的两年里,29军一直驻扎在察哈尔省,当时的察哈尔省,与所谓的满洲国接壤,也就是抗日前线。

1935年8月,29军军长宋哲元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下辖河北、察哈尔两个省与北平、天津两个市。

张自忠任38师师长,兼任察哈尔省主席。

张宗衡回忆说,张自忠主察期间,他的精力都用在补训部队方面,各团马匹车辆人员,他都要亲自校点,该淘汰的淘汰,该补充的补充,凡是年轻力壮但身体稍微矮小的士兵,他都要另行编排成队,以求整齐。他对射击刺杀技术特别看重,所以每个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都很强。1936年,全师有两个旅换成了捷克式步枪,旧枪补充新增加的两个新兵旅。那时候,因为29军名气很大,老百姓都知道这支部队是抗日英雄,所以察哈尔的强壮年们都以能够入伍为荣。

在美国没有与日本开战前,这时候全世界最好的武器是德国造和捷克造。捷克造轻机枪,曾经在抗日战场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至今,我们还能在反映抗战的电影中看到捷克式武器的身影。

这时候的38师武器装备焕然一新,每连有捷克式轻机枪四挺,有掷弹筒两门,连长也配了德国造手枪一支。这种手枪在过来的老电影《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中经常能够看到,俗名有很多:二十响、盒子炮、自来得二十响、快慢机。这种手枪最多可以连发20颗子丨弹丨。

在长城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中国大刀,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然而,即使这样,38师的武器装备还是远远不如日军的。

中国军队一个连的人数大致与日军一个中队的人数相当,都为150人到180人。38师此时一个连有轻机枪四挺,掷弹筒两门,而日军一个中队有8挺轻机枪,4挺重机枪,9门掷弹筒,另外还装备有迫击炮。还有一些中队装备有马匹和坦克、重炮。

所以,换装后的38师仍然和日军不能等量齐观。

日军与38师日日相望,屡屡挑衅,总想找点事端,引发战争,趁机进犯察哈尔省。38师严阵以待,坚决回击。有一次,39师保安团曾经击败沽源来犯之敌,日军大为恼怒,集中兵力,准备进犯张家口大境门外,大境门是张家口的北大门,大境门失守,张家口危矣。然而,日军不知道张自忠到底有多少底牌,也不敢贸然进攻,就派人来试探虚实。张自忠给日军捎话说:“大境门外有中国军队驻防演练,如发生意外,一切后果应由日军负责。”

张自忠绵里藏针的强硬态度让日本人害怕了,此后不敢再觊觎大境门。

张自忠有强硬的一面,也有善良的一面。

张宗衡回忆说,察哈尔省张北县有一个收税的,蛮横霸道,殴打了小商小贩,张自忠听说后,不但让这个收税的赔偿了医药费,还把他撤职查办。有一个士兵,因为家穷,把妻子卖到了Ji院,张自忠拿钱赎回了妻子,让他们夫妻团圆。

当时,察哈尔的百姓和38师的士兵们,都认为张自忠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不久,张自忠出任天津市市长。

天津是一个多事之地,那时候,各国都在天津设有领事馆,划分有租界,所谓的租界,就是国中之国。尤其是日本人,更是飞扬跋扈,为所欲为,自以为是超等公民,视中国人如猪狗。

宋哲元和张自忠知道中日必有大战,所以偷偷通过关系购置设备,充实部队,并给天津的丨警丨察装备了新式武器。天津有大沽造船厂,张自忠在此制造了一批轻机枪、迫击炮、掷弹筒等,还制造了大量子丨弹丨,全部用来装备29军。当时的人说,29军的装备超过了中央军。

张自忠上任不久,就把38师特务团秘密调进天津,穿着丨警丨察衣服,名为保安团,防备战争发生。

就在这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

一天晚上,保安团第九中队第三分队分队长张凤歧穿着便衣,出外购物,误入日租界,被两名日本特务发现,抓进日租界丨警丨察署,严刑拷打,污蔑他是奸细。张凤岐始终称自己是茶馆的职员。

天亮后,几名日本特务持枪押着张凤岐,乘着卡车,去他说的那家茶馆对质。卡车经过天津市政府门前,执勤的战士看到张凤鸣被五花大绑,满脸伤痕,就喊来同伴,拦截车辆。卡车上的日本人不但不停车,还向保安团开枪。保安团奋起还击,当场击毙日本人一名,击伤两名,包括卡车司机,而保安团自身没有伤亡,张凤岐趁乱逃脱。卡车上的日本人看到这伙中国丨警丨察动真格的,吓坏了,卡车司机顾不得裹伤,开足马力逃走了。

死了一个日本人,伤了两个,事情弄大了,日本领事馆找到张自忠,叫嚣要枪毙张凤岐和“杀人凶手”,为死了的日本特务偿命。

张自忠派人谈判说,张凤岐只是去日租界购物,并没有从事任何违法活动,你们抓张凤岐是误会,保安团击毙日本人也是误会,你们把张凤岐当成了奸细,保安团把日本人当成了土匪,这一切都是因为一连串的误会引起的。

日本领事馆理屈词穷,但要求将张凤岐判处无期徒刑,毕竟死了一个人。

张凤岐被判刑后,张自忠特意叮嘱保留张凤岐的军籍,薪水照发,照顾家眷,每天派人给张凤岐送饭。

一年后,七七事变爆发,张自忠令张凤岐归队抗日。7月28日凌晨2时,“天津大出击”开始,天津保安团,其实就是38师特务团向日军海光寺兵营发起攻击,蒙受了一年冤狱的张凤岐奋不顾身,冲杀在最前面,壮烈牺牲。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11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李幺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第11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