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12日开始,日军增兵,29军亦增兵,战况更为激烈。
回民村的周志强老人说,29军一个个都是好身手,他亲眼见到过双方拼杀,三个日本人拿着刺刀围攻一个大个子国军战士,这个国军战士手持大刀,一挡,再一转身,日本人的刺刀就刺空了,国军战士一扭腰,一抡胳膊,一个日本人的脑袋就滚下来了,顺着山坡骨碌碌滚出了好远。另一个日本人的刺刀刺来,国军战士一矮身,大刀就奔向了日本人的双腿,把双腿齐茬砍断,你看这刀快不快?也就是一眨眼功夫,两个日本人都报销了,第三个日本人吓破了胆,转身就跑,日本人腿短,跑不快,大个子国军腿长,几步就撵上了,把日本人从右肩到胯骨,斜劈成两半,你看看这29军厉害不厉害?
周志强说,29军个个都会武术,会武术的打不会武术的,七八个都不是对手。29军打鬼子的时候,那一年他才11岁,在上坡上放羊,那面山叫做老婆山。羊在山坡上吃草,他眯着眼睛打了个瞌睡,睁开眼睛一看,吓了一跳,29军的几千人从他眼前过去了,脚步很轻,大气也不喘,每个人背上都别着大刀,山风吹过来,大刀上的红樱樱呼啦啦飘。这老婆山村里人也翻,可是走到半山腰总要歇息一会,才有力气继续翻山,这29军都是铁打的,翻个山连在乎都不在乎。
周志强所说的事情,应该发生在3月14日以后。因为从12日到14日这三天,喜峰口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激战,武器占据了绝对优势的日军,没有占到任何便宜,不得不从喜峰口撤离,转而攻向罗文峪。
《大公报》记者对29军有这样的记载:虽遭受敌人之强烈炮火,亦不稍退。……吾军用手榴弹投掷较远之敌人,较近者则挥大刀砍杀,杀声震天,血光满地。
29军217团有一个战士,外号叫老毛子,甘肃人,力大无穷。部队在攻击日军一个阵地时,受到日军机枪阻击。日军在土墙上挖了一个洞,机枪从洞口伸出,一见到国军就扫射。老毛子匍匐到了机枪下,突然跃身而起,抓住滚烫的枪管向外拉,手掌上的肉皮都被烫破了。墙后面的日军看到有人抢机枪,也奋力向内争夺。老毛子大喊一声,双脚蹬着墙壁,把土墙蹬塌了,把日军机枪手埋在了墙下,也把机枪抢到了手中。
29军每个人都威风凛凛,像故事中的传奇英雄一样。220团有一个战士,人们已经忘记了他的姓名,只知道是陕西人。日军坦克冲来的时候,他胸前挂满了手榴弹,爬在地上装着牺牲了。坦克来到了跟前,他突然跃身而起,钻到了坦克的下面,拉响了手榴弹。这名战士壮烈殉国,日军的坦克也被迫停下来了。
抗战老兵黎宁说,抗战时期,国军的武器一直很差,面对日军的坦克没有丝毫办法,就只能用血肉之躯去炸毁钢铁机器。
日军对29军害怕到了骨头里,他们驻扎的时候,不但戴着铁护脖,而且在营房四周都驻扎了岗哨,不但驻扎了岗哨,还装上了铁丝网;不但装上了铁丝网,还通了电;不但通了电,铁丝网上还挂了很多铜铃。即使这样,日军还感到不安全,他们夜晚睡觉的时候都不敢脱衣服,不但不敢脱衣服,而且还要抱着枪睡觉。
29军的大刀片,29军的夜袭,让日军成为了惊弓之鸟。
由于29军一见日军就痛下杀手,战争进行到现在,还没有抓到一个活口,宋哲元就告诉29军战士说:谁能抓到一个活的,就奖励100元。战士们私下里笑着说:100元钱,哪里有一刀痛快?所以,战士们一上战场,一见到日军,还是一刀劈为两截。宋哲元责问各团团长,仗打了这么久,怎么会抓不到一个俘虏?团长们笑着说:战士们一上战场就只图杀个痛快,忘了军长的话。
当时,不论是前方后方,都是踊跃抗战的景象。
遵化党史资料记载:
宋哲元把29军指挥部设在省立五中,卫生所设在城隍庙中。五中的男生负责给阵地上运送弹药,女生负责救护伤员。城内的商家店铺纷纷慷慨解囊,前线需要什么就捐献什么;各医院、药店更是无偿提供药品、纱布和医生。成驮子的烙饼,成大缸的炖肉,整箩筐的煮鸡蛋等等,源源不断地送上前线。中共党员国西亮按照遵化县委的指示,到暂编第二师刘汝明部出任武术教师,每天往来于各军营中,传授实用刀术。3月16日,第228团在罗文峪至山楂峪十多里长的长城阵地歼敌300多人,仍未攻下敌阵。刘汝明决定以我之长,攻敌之短,夜里派三个连的大刀兵摸进敌营地,一气砍死日军200多人后凯旋而归,一时震动中外。雄壮豪迈的《大刀进行曲》很快在军营内外唱响。3月18日,29军乘胜进攻,在罗文峪山口歼敌500多人,把日军逼退十余里。
228团,隶属于38师,38师师长为张自忠将军。刘汝明,为29军暂2师师长。
事实上,张自忠不但参加了喜峰口抗战,而且还担任前敌总指挥,亲临一线指挥这场举国瞩目的伟大战役。
《中华文史资料文库》刊登有张宗衡回忆张自忠将军的文章。文章中说:
喜峰口方面的战斗。在敌情突然变化的情况下,华北当局改变作战计划,令29军迅速占领喜峰口,阻止敌人前进……赵旅长即派王长海团以战备急行军的姿态向喜峰口前进,赵登禹率其余部队跟进,其后方部队迅速集中在三屯营、撒河桥、滦阳城一带,策应喜峰口作战。张自忠为前敌总指挥,37师、38师两个师部均驻三屯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