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
7月28日,谭延煦随同司令部搬到了来凤山上,站在山顶,腾冲城的一切尽收眼底。20集团军司令霍揆章每天长时间站在掩体里望着腾冲城,手持望远镜,双眼血红,居高临下指挥攻城,即使日军的飞机飞临来凤山,他也不动一下。司令部的人都知道,司令拼命了。
这天,来凤山上升起了一面青天白日旗帜,旗帜下簇拥着司令部的全体人员,还有闻讯前来观看的腾冲乡民,老老少少,足有近千人,各种声音一起唱着《中华民国国旗歌》:
山川壮丽,物产丰隆,炎黄世胄,东亚称雄。
毋自暴自弃,毋固步自封,光我民族,促进大同。
创业维艰,缅怀诸先烈,守成不易,莫徒务近功。
同心同德,贯彻始终,青天白日满地红。
腾冲城里的日军看到了来凤山上的旗帜,听到了近千喉咙唱出的国旗歌,恼羞成怒,他们向来凤山的方向发射了几发炮弹,炮弹划出一条条弧线,气急败坏地落在山洼里。
此后,青天白日旗帜一直飘扬在来凤山上,鼓舞着每一个攻城的将士。
8月2日,陈纳德14航空队的重型轰炸机出动了,隆隆轰鸣着掠过来凤山,谭延煦看着机身上巨大的鲨鱼图案,禁不住脱帽致敬。
重型轰炸机携带的每颗丨炸丨弹重达500磅,它可以讲十几座房子瞬间夷为平地,然而,即使这样,这些丨炸丨弹仍然无法轰开城墙,用石头垒砌的腾冲城墙实在太坚固了。
飞机无法攻破城墙,攻城的战士们采用巷道作业,他们把地道挖到了西南城角,放置丨炸丨药,一声巨响,西南城角的工事飞上天空,但是纷纷扬扬落下来的石雨又堵住了缺口,潮水一样涌来的日军又挡住了远征军攻城的脚步。
远征军决定采用炮击。
吉野孝公在《腾冲玉碎记》中写道:“以后几天里,敌人一直没有发动任何攻击,据密探侦察的情报,敌人攻破城墙失败后,正加紧在来凤山和其他阵地上布置重炮等武器。守备队也急忙加固修补各阵地工事,等待着敌人的下一轮炮击。”
是谁在给日军传送情报?
谭延煦说,那几天,远征军攻城消耗的弹药很多,美国的道奇卡车拉来了大量的重炮和炮弹,那些大口径的火炮和巨大的炮弹,此前中国士兵从来没有见过。
在缅北战场上,美国装备大量支援新一军,在滇西战场上,美国武器又大量增援。美国当时到底有多强的军事实力?
我以前读过一本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的《全球通史》,这本书中有这样的记载:从1943年到1944年,美国每天生产一艘轮船,每五分钟生产一架飞机。二战中一共生产87000辆坦克,296000架飞机,5300万吨船舰。支援苏联400000辆吉普车和卡车,22000架飞机,12000辆坦克。当时的美国有航空母舰50艘,潜艇77艘,近海军就拥有飞机30070架。在战时,美国“全国都是兵工厂”。
这样的军事力量让人震撼。
以前以为苏联二战胜利依靠的是喀秋莎火箭炮,看了《全球通史》才知道,依靠的是美国的军事援助。
日本错误地估计了美国的军事力量,贸然发动太平洋战争,可是仅仅过了半年,美国就将日本打回原形。这时候,骑虎难下的日本只能硬着头皮把这场战争打到底。
可以这样说,是美国强大的军事援助,为二战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8月7日,腾冲城外的各种美式火炮对着城墙轰炸,火炮旁的炮筒堆积如山;陈纳德的飞机一架接着一架向4平方公里的腾冲城投掷丨炸丨弹,腾冲城燃起了冲天大火,能够燃烧的东西全在燃烧,能够炸碎的东西全部被炸碎。谭延煦说,腾冲城被攻打了很多天,石头城墙上是密密麻麻的枪眼,炮兵们就将炮弹对准这些枪眼猛轰,将缺口轰大。当天连发3000发炮弹,飞虎队助攻的有60架飞机。大约是在午后,南面的城墙被炸出了几个缺口,远征军们端着刺刀,齐声呐喊着冲向缺口,有一队守卫的日军冲出来,企图阻拦潮水一样的远征军,结果被远征军捅倒后,踩成了肉泥。后来的日军看到城墙被攻破了,急忙缩进了掩体里。
更惨烈的巷战开始了。
日军占据腾冲两年来,在城里修筑了无数座明堡和暗堡,每一座房屋下都修建有射击孔,每座房屋下都有暗道相连,日军已经在腾冲城的地下挖掘出四通八道密如蛛网的地道。射击孔只有砖头那么大一小块,远征军在搜索的过程中,根本留意不到,而日军总是等到远征军全部进入了射击区域里,多个射击孔后的机枪才一齐扫射。而当这个射击孔被摧毁后,他们又通过地道转入下一个射击孔,继续阻击。
远征军不得不逐巷争夺,逐屋推进,付出了极大的牺牲,每天仅能前进几米。
8月13日,陈纳德的飞虎队24架飞机继续轰炸,腾冲日军指挥官148联队联队长藏重康美大佐正在东门门洞里全神贯注地指挥战斗,他的身边是环伺的32名指挥官,按照官阶大小,呈降幂排列。飞虎队一发又一发炮弹冰雹一样落在东门上方,将条石垒成的东门炸塌了。藏重康美大佐没有来得及哼一声,就被成百上千块沉重的条石压扁了。不过,黄泉路上他一点也不孤单,因为他身后跟着的是呈降幂排列的下属。
藏重康美后来被追授为少将。
太田正人大尉继任,继续组织日军抵抗。
藏重康美死亡后,日军还在腾冲城里抵抗了一个月。远征军像挖老鼠洞一样,一间房屋一间房屋进行清理,火焰喷射器再次发挥了极好的作用。吉野孝公在《腾冲玉碎记》中恐惧地写道:“从战壕里跳起的士兵,全身被火包着,像火人一样到处乱窜,身体不到十秒钟就被烧尽了。城内满目尽是这样的尸体残骸,一派火焰地狱的景象。战争可怕,可真正可怕的是那些残忍至极的武器。”
日本人吉野孝公在火焰喷射器面前感到可怕,那么当初日本人用毒气攻占常德城门,用毒气攻占桂林七星岩的时候,为什么就没有感到可怕呢?对于日本人,不能有丝毫的怜悯和同情。
9月7日,与腾冲战役一同进行的松山战役结束了,松山战役是第11集团军宋希濂的部队参与的。第20集团军司令部参谋谭延煦还没有知道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时,被围困在腾冲城里地道里的吉野孝公却已经知道了。
9月13日,大雨如注。包括吉野孝公在内的残余日军被压缩在李家巷的几处民宅里。
谭延煦说,司令部开进了腾冲城,曾经在围攻来凤山中伤亡惨重的预备第二师也开进了腾冲城里,接替攻城部队。因为攻城部队伤亡太大了,已经无法再组织攻击。黎宁所在的198师在攻打高黎贡山的时候,照样伤亡惨重,此时作为后续部队,也开进了城中围攻敌人。
由于日军把腾冲城的地下挖空了,打通了,尽管地面上的阵地只剩下了李家巷的几座院子,但是日军的狙击手通过地道转向了别的地方,继续负隅顽抗。
这天,预备第2师第5团团长李颐刚刚爬上一段竹梯,准备侦察那几座院子里的敌情,被躲藏在暗处的日军狙击手开枪击中头部牺牲。覃子斌和李颐,是11集团军在攻打高黎贡山和腾冲中,国军阵亡的最高指挥官。
也是在这一天,接替藏重康美指挥的太田正人大尉,下令焚毁第148联队军旗,向上级发电报告最后的战况后,砸毁无线电台。此前,他曾经向56师团请求带队突围,遭到拒绝,现在只能选择全体玉碎。
第二天,沦陷了两年四个月零四天的腾冲光复。
此役,远征军血战42日。据谭延煦说,城破后,仅仅抓到一名日本男兵,另外还有六名女兵和46名慰安妇。而写作《腾冲玉碎记》的吉野孝公是在腾冲城外的逃亡路上被活捉的,战后遣返回了日本。
黎宁说,这六名日本女兵中,有一个以后嫁给了54军14师一个叫张贵的士兵,两人定居在广西柳州。张贵已经去世多年,我找到这名已至耄耋的日本女兵,想了解她当初的故事,可是她不愿意谈,我不愿打开她心中那些痛苦的往事,只好作罢。
日军在腾冲修建了10处慰安所,慰安妇多达百人,直至今日,有人返修房屋的时候,还能在地面下和夹墙里挖出日本女人才会使用的木屐和簪子。
此役,国军伤亡官兵18000余名,几乎是20集团军的半数兵力,而阵亡就高达9000名。日军被歼灭2800名。是为“惨胜”。
战后,国民政府在腾冲来凤山西麓修建了大型阵亡将士公墓,谓之“国殇墓园”。“文丨革丨”中,墓园惨遭毁坏。上世纪80年代,重修墓园,至今,该墓园成为游客必去凭吊之所。
20集团军的将士们,包括霍揆章,仍然不知道为什么日军会对自己的作战部署了如指掌。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