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3-20】

攻打来凤山的是预备第二师三个团,还有36师一个团作为预备队,兵力达到一万多人。而日军防守来凤山的只有600人。

日军为了防守方便,视野开阔,把来凤山上的树木全部砍光了,这样,发起冲锋的远征军就全部暴露在日军的视线内。一个营上去了,全部倒下;又一个营上去,全部倒下。吉野孝公在他的书籍中写道:“此前,我们曾得到指示:敌人不到近旁,决不要开火”。

一万远征军面对小小的来凤山,无可奈何。

白天不能攻上去,远征军就采取了夜战。吉野孝公的《腾冲玉碎记》中有这样一段话:“队长传来命令:今夜可能有敌袭,全体官兵务必严加警戒。”那天夜晚,远征军果然组织敢死队进行偷袭,而日军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可惜没有奏效。

吉野孝公的《腾冲玉碎记》中还有这样一段话:“根据我们获取的情报,明天是7月7日,敌军会在一早发起攻击。”事实上那天早晨,20集团军司令霍揆章就命令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发起攻击,以告慰七年前牺牲的29军抗日烈士。这天的攻击照样没有奏效。

谁给日军提供情报?是不是国民政府的高层里出现了内奸?

20集团军在来凤山下停滞了20多天,因为山峰太过狭小,兵力无法展开,进攻的远征军只能采取添油战术,一个营一个营依次向上进攻。这是兵家大忌。然而,除过这种方法,还能有什么更好的战法?

霍揆章在山下观察了几天后,认为这种打法徒劳无益,应该用重炮狠狠地轰击来凤山日军阵地。负责攻击来凤山的54军军长方天手中有美国援助的火炮,可是炮兵们不会使用,霍揆章非常生气,恰逢54军副军长阙汉骞建议用炮火覆盖来凤山,摧毁日军明暗工事,再派步兵上去,可以减少伤亡,并能够达到预期效果。霍揆章大为赞赏,就临阵换将,任命阙汉骞为54军军长,全权负责来凤山的攻击战。

与此同时,美国的飞机又空投了六把火焰喷射器,这种新型武器第一次在中国战场上使用。

这些情报也全部被日军知道了,吉野孝公的《腾冲玉碎记》中写道:“敌人可能在今夜夜半时分,用火焰喷射器攻击……”

为什么远征军的每一步行动,都能被日军事先知道?究竟是谁把情报泄露出去的?

然而这次,日军尽管提前知道了情报,并做好了预备,还是不顶用。陈纳德14航空队的重型轰炸机,从距离最近的保山机场起飞,把一颗颗重磅丨炸丨弹扔在了日军的工事前,小小的来凤山在巨大的机翼下颤抖。飞机过后,美国产火炮喷吐着长长的火舌,准确无误地在日军工事前爆炸。日军的工事被全部摧毁。

战前,日军为了防御远征军的步兵,将来凤山上的树木全部砍伐一空,而现在,无遮无拦的工事完全暴露在了飞机下、炮口前,飞机和火炮的丨炸丨弹炮弹,没有一颗不命中目标。

炮弹过后,远征军出发了,他们手持火焰喷射器,遇到日军暗堡的洞口,不管有人没有,就将长长的火舌喷入暗堡里。1000度的高温将钢板也能融化,何况日军的肉体。一些日军循着暗道跑回了腾冲城内,没有来得及跑的,就被提前火化了。

远征军包围了腾冲城。

当时,腾冲城里还有2800名日军,其中伤兵800名。城里只剩下了日军和慰安妇,中国百姓在开战之初都全部离开了,滇西名城腾冲即将遭受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

谭延煦说,攻打腾冲,远征军伤亡得非常厉害。四个师从四座城门攻打,战后,四个师仅仅剩下一个师的兵力。

霍揆章的指挥部就在距离腾冲很近的地方,指挥部里的谭延煦能够听到不绝于耳的枪炮声。攻打腾冲的战役和我们理解的传统意义上的战争不一样。谭延煦说,每天早晨五更天,枪炮声就响起来,到了早晨10点钟就停止了;下午6点左右,枪炮声再次响起,夜晚9点钟停息。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白天打仗,容易暴露自己;夜晚打仗,看不清目标,所以中午和夜晚一般都不打仗。

腾冲城外有一条护城河,远征军强渡的时候,日军城墙上的机枪就扫射,战士们一排排倒下,护城河的水被染成了红色。黎宁所在的部队没有参加渡河,他们掩护渡河,与城墙上的日军对射,压制火力。黎宁说,他们连有四挺机枪,都是水冷式的,这种机枪打两个小时就要加水,很麻烦,否则机枪就会炸开。

谭延煦说,城墙上的日军机枪叫了十几天后,就停止了,他们没有了子丨弹丨。日本的飞机无法穿越陈纳德飞机的封锁线,腾冲城中的日军给养无法得到补充。只要日本的飞机一出现,陈纳德第14航空队的飞机就会从距离很近的保山机场起飞,进行拦截。日本的飞机打不过陈纳德的飞机,它慌慌张张地丢下装备就逃走了,这些装备总是落在城外,被远征军捡拾了。

日军的机枪没有了子丨弹丨,远征军顺利渡过护城河。

过了护城河,远征军战士们竖起了云梯,也有的用“甩勾”,用铁锚连着长长的绳子,一甩就勾住了城墙上的垛口,然后抓着绳索爬上去。日军站在城墙上,用长长的叉子向外猛推,掀翻云梯;用大刀砍断“甩勾”上的绳索。

黎宁他们用枪扫射着城墙上鬼子露出的人头。

连续激战数日,双方互有死伤,但坚固的腾冲城墙依然阻挡了中国远征军的步伐。霍揆章没有办法,就呼叫陈纳德帮忙。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10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李幺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第10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