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
谭延煦跟随者宋希濂11集团军司令部翻越高黎贡山时,行走的是南斋公房,他说:“北斋公房那条路上的牺牲还要大。”
高黎贡山,这是一座根本就不适宜作战的高山,无处不险峻,无处不陡峭,无处不高耸,云遮雾绕。滴水成冰,而中日双方却在这里作战。中国军队忍受着超越人体忍受期限的艰苦,端着刺刀向上仰攻,防守的日军日子也不好过。
参加过当年高黎贡山作战的日本卫生兵吉野孝公,侥幸逃脱了,败退到了腾冲城里,随后又参加了腾冲攻坚战,又侥幸不死,回到了日本。多年后,他写了一本叫做《腾冲玉碎记》的书籍,详细记载了他在高黎贡山和腾冲守卫中所看到的一幕幕惨状。吉野孝公所参加的高黎贡山作战,就是黎宁所见证的北斋公房那条线上的战况。吉野孝公在书中这样描述高黎贡山的寒冷:“本来就冰封的高黎贡山,这是袭来刺骨的寒气。强行奔命途中,海拔5000米的冷水沟附近,滴水未进的寒冷、饥饿、激战、败战和疲劳正把战士们送进死亡的陷阱。尤其是寒冷,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吉野孝公还在书中写到一个日本兵,因为实在无法忍受奇寒,就将枪支扔进了云遮雾绕的山谷中,然后自己纵身跳下去。
因为山势太过陡峭,又烟雾不散,中日双方的飞机都不能按时空投给养,中国远征军在攻打高黎贡山的40天里,冰冷的干粮吃完了,就挖掘竹笋、草根充饥,只要还有一丝力气,就仰着头端着刺刀向前冲。山上的日军同样面临着饥饿的威胁,他们坚守着一隅阵地,不敢贸然出击,以免成为远征军的活靶子。吉野孝公还在这本书中写道:“随着炮弹的爆炸声,几批本地的战马在战火中应声倒下,但还没有断气。士兵们见状,从战壕里跳出来,奔了过去,并迅速地切下马的腹部……他们宁肯被炮弹炸死,也不愿饥饿而死。”
陶达纲在率部攻下日军坚守的一处阵地时,看到一洼污水里浸泡着十几个鬼子的尸体,大腿处和屁股处的肉都被挖尽了,露出了骨头,而尸体上明显能够看到刀痕,显然不是野兽吞噬的。陶达纲感到很奇怪,后来,他又随部队看到附近北斋公房的工事边,是日军一堆堆黑色的大便,他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这十几具鬼子的尸体,被北斋公房的鬼子分吃了。
按照日本人的习惯,日军战死后,要进行火化,然后把一撮骨灰带回日本国内。但是,在北斋公房很多工事内,支前民工们发现很多日军的尸体,层层摞在一起,胳膊上、大腿上、臀部的肉都没有了,显然是负隅顽抗、弹尽粮绝的日军在吃自己同伴的肉。
攻打高黎贡山的战斗历时40天,每天都异常激烈。吉野孝公在书中写道:“敌人已经迫近到了距离我们四五十米远的地方,他们似乎连抬下尸体的时间也没有。从低洼处爬上来的敌人在我们机枪的枪口下,像小山一样堆积着。但我们赖以生存的重机枪,子丨弹丨已经所剩无几。敌人立即在层层累积的尸体上架起机枪,开始扫射。这样,我方机枪就只能万般无奈地沉默了……”
日军没有了枪弹,就选择趁着夜色退往腾冲县城,继续顽抗。不能退却的日军重伤员,每人分给了一颗手榴弹,在远征军逼近时,他们拉响了手榴弹,与远征军同归于尽。
战后,美国战地观察团来到高黎贡山,他们望着高耸入云的山峰和陡峭的山坡睁大了眼睛,感慨说:“世界上大概只有中国这样的军队才能够打上去”。
20集团军攻占了高黎贡山后,开赴腾冲。
腾冲是一座石头城,异常坚固,这是明代两位侍郎奉旨动用15000名将士历时三年才修筑而成,城墙全是当地出产的火山条石垒摞而成,厚达六米,高达八米,即使炮弹落在城墙上,也仅能炸出一个浅坑。日军两年前占据了腾冲后,在城墙上和城内各处要道上修筑了很多永久性工事。
在这座城市里,日军56师团148联队藏重康美大佐带领着3000名日军坚守。
腾冲四周是山,向南两公里为来凤山,向西4公里为宝凤山,向北4公里为高良山,向东两公里为飞凤山。4座山峰构成了天然屏障,并有地下坑道与城内守军沟通。要攻占腾冲,先要攻占这四座山峰。
激战多日,三座山峰都相继被拿下,唯独最高的来凤山还在日军手中,日军在此山上构筑工事,派遣了600名士兵,居高临下阻击远征军。
攻打来凤山的是预备二师。
黎宁说,因为攻打高黎贡山的时候,198师伤亡太大,一个团剩下的人数还编不成一个营,20集团军就让54军198师在高黎贡山下休整,准备参加攻打腾冲的战斗。54军是陈诚非常倚重的嫡系部队,下辖14师、50师、198师,在第二次滇缅战争开始前,14师和50师被调往缅北战场,编入了新一军;国内战场仅仅剩下了198师,作风剽悍顽强的198师就作为了20集团军的先锋部队。
来凤山一面是腾冲县城,一面是和顺乡,和顺乡有一户姓寸的大户人家,他家最小的儿子叫做寸希廉,当年只有12岁。寸希廉记得,有一天,远征军预备二师一位姓骆的营长把营部安在他家。骆营长很和气,营部的士兵们也帮着他们家干了很多活。
有一天晚上,骆营长把营部的12个人喊在一起讲话,寸希廉躲在门后听,他听见骆营长对士兵们说:“我是个穷人,没有积蓄,今天发饷了,我把钱分给大家,你们拿着钱去外面吃东西,吃饱吃好,我们天亮就要出发了。”骆营长给每人分了五毛五分钱,叮咛他们今晚一定要花掉。
寸希廉当年不懂骆营长为什么要让营部的士兵都把钱花掉,很多年后,他在回想骆营长那些话时,才明白了:骆营长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战场,而此去战况惨烈,营部可能很少有人能够活着,他想让士兵们临死前都吃顿饱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