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午夜时分,鬼子出现了,梁振奋透过薄雾看到鬼子密密麻麻一大片,比他们想象中的要多得多。梁振奋瞄准走在最前面的一个,一扣扳机,那名鬼子就倒下去了;再一扣扳机,传来了哎哟哎哟的叫唤声……梁振奋打完了六发子丨弹丨后,就趁着夜色和两名战友钻进了密密的丛林中,身后的哎哟哎哟声响成了一片。

【6-15】

就在梁振奋所在的新一军新38师和新22师在孟拱河谷与日军激战,将日军打得丢盔撂甲狼狈不堪时,曹卓焜所在的新一军50师和30师决定跨越胡康河谷与孟拱河谷,直接攻击缅北重镇密支那。

密支那,是远征军回国的必由之路。密支那周围山峦起伏,丛林密布,极为隐秘,易守难攻。密支那又是一座水路交通要道,也是缅北铁路的终点,伊洛瓦底江流经东南,大小公路四通八达,由此向东100公里,则进入中国境内,直达腾冲。

站在密支那,祖国举目可及。

第一次入缅作战中,因为日军56师团千里奔袭,抢占了密支那,切断了中国远征军的回国之路,十万远征军被迫进入野人山,结果四万战士再也没有从荒蛮的大山中走出来。

这次,还是中国远征军,还是日军56师团,再搭上18师团,还是在密支那,中日双方要展开一场血战。新一军已经杀红了眼,志在复仇;日军退无可退,密支那成了他们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

与孙立人和廖耀湘在野人山中激战的是18师团,与卫立煌和李弥他们在滇西激战的是56师团,为什么在密支那还有这两个师团?这两个师团到底有多少人?

18师团和56师团是日本南方军最精锐的师团,代号菊师团和龙师团,每个师团人数都多达3万余人,师团还配置有航空大队。而且,每当战争结束后,日军都会从别的师团抽调人马,补充进这两个南方军极为器重的师团里。所以,一直到缅甸战役结束,新一军已经歼灭了10万日军,而18师团和56师团的编制还在。

日军依旧深沟高垒,等待着新一军出现在他们瞭望的视线里。

然而,新一军没有出现,曾经杀声震天的缅北战场出现了短暂的寂静。

寂静预示着更大的血战在酝酿。

日军不知道就在他们视线之外,就在密密层层的阳光无法穿透的密林里,中国军队和美国一支名叫“劫掠者”的特种部队,在悄然靠近密支那。这支军队叫做“中美联合突击支队”,他们像一群嗜血杀手,披着夜色,无声无色,无影无踪,悄悄地接近目标。而一旦他们纵身跃起,就预示着对手人头落地。

这批杀手分作三路纵队,第一纵队:K部队,驻印军一个团(30师88团),美军一个营;第二纵队:H部队,驻印军一个团(第50师150团),美军一个营;第三纵队:M部队,美军一个营和缅甸克钦人300名。之所以要兵分三路,是担心有哪一路在迂回穿插中与敌人遭遇,被击溃或者被剿灭。这样,即使有两路遭遇不测,还是有第三路赶到了目的地。

美国这支特种部队直到今天还保存建制,他们还有一个拗口的名字叫做“亚瑟王的圆桌武士之一人”,这支特种部队的臂章上有一枚青天白日徽章,就是为了纪念和中国军队并肩作战的这段峥嵘岁月。

中美联合突击支队于1944年4月28日秘密从胡康河谷的大克里向密支那进发,一路披荆斩棘,爬山涉水,所走的线路是自古荒蛮,完全没有人类生活足迹的原始丛林,他们人手一把砍刀,在密密的丛林中开路而行。遇到江河拦路,全体人员又要凫水过去。为了避免日军飞机发现,他们白天潜伏,夜晚出行,而与外界的一切联系方式又全部中断。他们就像一群野人,彻底消失在了缅北原始森林里,也与外界彻底断绝了联系。

16天后,焦急不安的史迪威终于等到了他们发来的信号,告诉史迪威说他们距离密支那仅有两天路程,然后信号又中断了。又两天后,中美联合突击支队接近了密支那以西约1公里的飞机场,史迪威又收到了时间短暂的信号。

这一晚,杀手靠近目标,伏下身去,只为了那雷鸣电闪的一跃。

第二天凌晨,美军飞机出现在了密支那上空,对着这座城市狂轰滥炸。三小时后,杀手跃身而起,向完全不明就里的日军发起凶猛一击,日军茫然失措,惊惶万状,不知道杀手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仅仅过了四个小时,密支那飞机场就被占领。

紧接着,美军满载着武器、弹药、给养和增援部队的运输机和滑翔机,在密支那机场不停地降落。密支那的日军望着天空中蝗虫一样的巨型飞机,目瞪口呆,他们第一次深深地体会到了,原来仗还可以这样打!

中美联合突击支队兵临城下,中国远征军乘着飞机跨越战争尚未结束的孟拱河谷和暗无天日的原始丛林,源源不断地来到了密支那城外,日军苦心经营了两年的防线此刻形同虚设,荡然无存。面对突然伸至胸口的刺刀,日本人连伸手阻挡的机会也没有了。

几小时后,史迪威带着30师师长胡素、50师师长潘裕昆飞抵密支那机场,同行的还是12名战地记者。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的头条都是“盟军奇袭密支那”。

英国人一直骄傲地认为,没有大英帝国的帮助,中国人和美国人是无法占领密支那的。缅甸是大英帝国的属地,没有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大英帝国的军队参与,仅有几万人的中国人和美国人是无法攻占缅甸的任何一座城市的。而现在,中国人和美国人居然兵临密支那,丘吉尔大为光火,他怒气冲冲地责问英国东南亚战区司令蒙巴顿:“他们是怎样在密支那从天而降的?你对此有何解释?”

奇袭密支那,被后世称为战争史上最大胆的行动之一。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9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李幺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第9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