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6-9】

1942年10月,新一军在印度兰姆伽训练营诞生,下辖廖耀湘新编22师和孙立人新编38师。

两年后,新一军在缅北重镇密支那整编,以新编38师为基础,扩编为新一军;以新编22师为基础,扩编为新六军。

梁振奋他们在蓝姆珈整训的时候,他们的编制都属于“天下第一军”新一军。

新一军的将士们没有一天不盼望着打回国内去。

相比于新38师,新22师将士们的愿望更强烈。因为在第一次缅甸战役中,新22师付出了更大的牺牲。有2000名弟兄牺牲在缅甸战场,有5000名弟兄倒在了野人山中。

在印度蓝姆珈的日子里,新22师师长廖耀湘像勾践一样隐忍以行,卧薪尝胆,期盼着能够反攻缅甸。黄埔军校的高材生廖耀湘此时潜心研究丛林战战术,编写了《森林作战手册》;又因为丛林作战的特点不同于大兵团作战,只能运用小股部队作战,廖耀湘又编写了《小部队战术》、《城镇村落战斗》。廖耀湘的三本著作在当时的中国远征军中反响强烈,史迪威一向自视甚高,也对这三本书籍给予高度评价。刘伯承元帅在战后也高度评价了廖耀湘的作战艺术,并请他为南京军事学院的学生们上课。而南京军事学院的学生,都是解放军部队里的中高级将领。

新22师的老兵说,那时候,部队里洋溢着一股强烈的求战欲望,大家都盼望着给新22师死难的7000弟兄复仇。

中国驻印军的每一支部队都是这样。

日军第18师团遇到这样一支复仇之师,只能怪他们时乖命蹇。

第一次缅甸战役中,日军共有四个师团参加,18师团、33师团、55师团、56师团。而在第二次缅甸战役中,这四个师团中运气最差的是18师团和56师团,被中国远征军全歼了好几次,只因为日军为了保留这两个光荣师团的番号,被打光了不断补充,才保证了龙兵团和菊兵团香火绵延——龙兵团和菊兵团是18师团和56师团的代号;而33师团运气很好,只有其中的一部遭遇了中国远征军,它在从缅甸退入泰国后,就迎来了日本投降的消息;55师团运气也不错,它从缅甸退入越南后,也等来了日本投降的那一天。

1943年春天,为了彻底扭转中国战场的不利局面,蒋介石决定发动滇西缅甸反攻战,打通中国抗战的生命线滇缅公路。当时,国军部署在长江两岸的第六战区生力军,几乎全被调往云南和贵州,陈诚也出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进入云南。

同一时期,鄂西空虚,日军突然进犯,攻占宜昌,想要沿着长江走水路进入重庆,千钧一发之际,胡琏扼守石牌,将日军击退。

1943年秋,日军又进犯常德,意欲夺取中国长江流域米粮川,余程万殊死抗击,为国军的布防夺得了时间,日军虽一度占领了常德,又惧怕被全歼,不得不放弃。

1944年夏,日军为了减轻滇西缅北战场上的压力,迫使蒋介石调兵阻挡,发起了豫湘桂战役,方先觉孤军坚守衡阳47天,阚维雍在桂林宁可自尽,也不投降。日军虽然一路从河南攻到了广西,但每座城市的国军都在殊死抵抗,中国远征军没有一兵一卒退入豫湘桂,依旧在滇西缅北高歌猛进,日军的战略目的始终没有达到。

为了打通抗战的生命线,中国将士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蒋介石一直希望盟军尽快组织缅甸反攻,收复滇缅公路。然而,丘吉尔却一直不予配合,总是以种种理由予以拒绝。他担心中国的势力会渗透进东南亚,中国的军事力量在抗战中迅速崛起,已经引起了丘吉尔的恐慌。

缅甸对于英国来说,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殖民地;而缅甸对于中国来说,是通向外界的一扇窗口,而且是唯一一扇可望打开的窗口。

1943年冬,在罗斯福的推动下,丘吉尔勉强同意反攻缅甸。后来召开的开罗会议上,中、美、英三方终于达成了协议,一致对日作战,肃清缅北滇西之敌。

其实,早在开罗会议前的一个月,蒋介石就在重庆召见了史迪威,鉴于目前英军反攻不积极,而中国在缺乏海空配合的情况下,无力打通滇缅公路,便决定自印度的利多向缅北进攻,该滇缅公路为中印公路,另行开辟一条抗战生命线。

史迪威与蒋介石会晤结束后,第二天就飞往印度,与新一军军长孙立人商定反攻缅北计划。

此后,猛虎之师新一军纵入山林,一路所向披靡,在胡康河谷、孟拱河谷痛殴日军18师团。

18师团,噩梦醒来不是早晨,还是噩梦。

这时候的史迪威达到了他职业生涯的巅峰,他手握十万重兵,一次性可以调动100架作战飞机,中国驻印军都亲切地称他“老乔”。

“老乔”在反攻缅甸战役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老乔”的计划中,中国驻印军叫“X部队”,从印度向缅北进攻;而集结于云南怒江西岸的另一支强悍的中国军队叫“Y部队”,他们渡过怒江从滇西向缅北反攻。最终,这两支中国精锐之师会师,中国通往外界的一扇新的窗口就被打开。

跟随着X部队的,是数千美国黑人工兵团和中国的工兵,他们负责在中国驻印军的后面筑路。这条路就是中印公路,抗战后期的大量美援物质,都要通过这条公路运入中国。

与第一次缅甸战役中那个郁郁不得志的史迪威相比,此时的“老乔”可谓志得意满,春风得意。

和新38师、新22师的将士们一样,“老乔”也渴望着复仇。

1943年春天,中国驻印军从蓝姆珈开往利多。

反攻开始了。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8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李幺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第8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