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中国大反攻】
【6-1】
说到抗日战争,不能不提一个名叫陈纳德的美国人。这个美国人对中国的抗日战争,特别是后期的远征军对日作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史富余70年前在沾益机场见过陈纳德,这个身材魁梧,面貌凶恶的美国人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多年后,史富余还能描摹出陈纳德的容貌。史富余说陈纳德的长相就像一头老鹰,眼睛深陷,鼻子高耸,整个面部就像刀砍斧凿的一样粗粝,脸上疙疙瘩瘩,就像用粗砂子刚刚打磨出来,看起来令人恐惧。
70年前,史富余参与修建沾益机场。沾益机场是当时中国最繁忙的机场之一,新一军老兵梁振奋当年和战友们就是从这座机场出发,坐着飞机,飞跃重重关隘和喜马拉雅山的寒冷气流,躲避日军高射炮火的攻击,来到了印度蓝姆珈,成为了中国最有战斗力的新一军中的一名军人。
第一次入缅战役结束后,云南成为了滇缅战场和滇西抗战的最前线。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顽强的云南人在修建了滇缅铁路、滇缅公路后,又出动150万人,依靠着双手修建了28个飞机场,还对原有的24个飞机场进行了扩建和加固。这样,云南成为整个二战时期飞机场最为密集的省份,多达52个。
史富余就是这150万人中的一名,他担任绘制图纸和机场建设的指导工作。
史富余说,陈纳德是一个对滇缅战争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美国人。
陈纳德在来中国前,在美国空军中只是一名上尉,郁郁不得志,他当时已经年过不惑。而且,种种迹象表明,陈纳德上尉在天空晴朗无战事的美国,再没有升职的可能。那时候,他可能已经做好了归隐江湖聊此一生的打算,在自己家的农场里开着拖拉机,春种秋收,颐养天年。
就在这时候,陈纳德在美国遇到了一位名叫毛邦初的中国将军。毛邦初,是蒋介石第一个夫人毛福梅的侄儿,在国民政府空军任职。抗战前夕,蒋介石深感中国的空军根本无力与日本空军对抗,就派毛邦初去美国游说愿意来中国作战的美国退役空军。
毛邦初一生对蒋介石忠心耿耿,他的姑姑毛福梅是蒋介石当初由父母包办的妻子,是蒋经国的母亲。抗战初期,毛福梅在蒋介石的老家慈溪溪口被日军飞机炸死。蒋介石大为悲伤,蒋经国立志报仇雪恨。
在美国,一个偶然的机会,毛邦初看到了陈纳德的飞行表演,他记住了这个人的名字。飞行表演结束后,毛邦初邀请陈纳德奔赴中国,陈纳德没有答应。他觉得那个遥远的东方国家不是他施展才能的舞台。
事实上,当时的陈纳德有他骄傲的资本。空军上尉陈纳德已经掌握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空战技术,只是还没有得到验证和实践。
飞机在一战时期就出现在了战场,主要做侦察敌情用。听说那时候的飞机上没有任何设计装置,双方的飞行员如果在辽阔的天空中冤家路窄邂逅相逢,就互相用手枪射击,如果手枪子丨弹丨打完了,就互掷物品攻击对方,飞机上能够丢的东西,都丢给对方。东西丢完了,就吐口唾沫羞辱对方。口干舌燥后,双方展翅分飞,各回各家。
一战结束后,在一战中出现的机关枪才出现在了飞机上。然而,这时候的飞机作战战术,还是在天空中捉对厮杀,就像《三国演习》中描写的那样,大战来临,双方的将军先比拼武艺,谁武器高强,谁就赢了。武艺落后的,赶紧落荒而逃。这种落后的作战方式,让今天的我们感到非常不可思议。
是陈纳德创立了飞行编队。陈纳德认为飞行在天空中的飞机就像大海中航行的舰队一样,作战时也应该按照战术和编队攻击对方,或者躲避对方,迷惑对方,而不应该一对一死拼,这种村夫互殴的作战方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的军事需要。
但是,陈纳德的空军作战思想没有人愿意听。在将星闪烁的美国军界,陈纳德只是一名脾气暴躁的上尉;在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的美国,战争是没有人愿意谈论的话题。陈纳德没有用武之地。
陈纳德时刻盼望着,他创立的以多打少的空战战术,能够在战场上大显身手。
机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