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
龙英说,缅北野人山步步危机,步步陷阱,如果稍微有一点犹豫和放弃的念头,稍微有一点动摇,就走不出野人山了。
缅北野人山,除了毒蝎毒蛇,除了蚂蝗蚂蚁,除了豺狼虎豹,除了日军野人,除了阴雨连绵,除了沼泽泥泞,还有热带丛林中特有的瘴气。
瘴气,就是热带雨林中的动物植物腐烂后,污浊的臭气不能挥发,积攒而成的有毒气体。瘴气也是热带雨林特有的。当初诸葛亮南征,很多士兵因为不明这种特有的自然现象,倒在了缅北滇西丛丛密林中。
远征军也遭遇到了瘴气的毒害。
雨季连绵不绝,整天整天下着阴雨,雨落在密密层层的树冠上,又落在战士们的身上。蚂蝗、毒蛇……各种各样叫得上名字和叫不上名字的多足昆虫毒虫,后半身盘踞在树冠上,前半身伸出来,一看到有人从树下走过去,就掉下来,掉进远征军的脖颈里,掉在远征军破烂衣服无法包裹的手臂上。各种各样的昆虫毒虫,不是一只两只,而是成千上万只,成万上亿只,你刚捉到一只,更多的掉下来,掉进你的脖颈里,掉在你的手臂上,钻进你的身体里,让你捉也捉不完。你向前奔逃,前面还有更多的昆虫毒虫掉下来,你陷进了各种各样蠕蠕爬动的昆虫毒虫的包围圈中,你无法躲避,无可逃遁。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腐烂的气味,雨滴和远征军穿着草鞋和光着的脚板让积年的落叶和尘灰沉渣泛起。雨总是在没完没了地下着,不舍昼夜,好像全世界的雨都倾泻在了缅北野人山中。
夜晚,走累了的远征军将士们停下脚步宿营,没有帐篷,没有房屋,地上没有一寸干燥的地方,有人发现了附近的山洞,战士们钻进去,一排排地躺下去,现在终于可以休息了,不用再遭受蚂蝗毒蛇的侵袭,不用再遭受阴雨连绵的骚扰,他们睡得很香。
然而,天亮后,他们没有一个人走出山洞,山洞里有瘴气,瘴气夺走了他们所有人的生命。
后面的远征军从山洞前走过,只看到一排排的尸体,他们像睡着了一样安详;再后面的远征军从这里走过,看到的是一排排的骨骸,毒虫猛兽将他们的肌肉吃光了。
无边无际的密林,无边无际的黑暗,无边无际的阴雨,龙英所在的新22师依靠前面的死尸辨认方向,依靠着顽强的求生信念,一步一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谁也不知道前面还有多远,谁也不知道还要走多久,远征军们枯瘦如柴,饥肠辘辘,他们互相掺扶着,拼尽最后的力气向前行走。
通过中国境内的所有路口都被日军封锁,前锋的96师不得不用小股部队袭扰敌人,引开敌人的视线,而后续的大队人马改变方向,另觅出路。在缅北野人山行走了几十天,靠着野菜和树叶充饥的远征军,怎么会有战斗力?派出的所有小股部队,最后没有一个人归队。
后来,杜聿明在回忆录中说:“各部队经过之处,多是崇山峻岭、山峦重叠的野人山及高黎贡山,森林蔽天,蚊蚋成群,人烟稀少,给养困难。本来预计在大雨季前可以到达缅北片马附近,可是由于沿途可行之道多为敌人封锁,不得不以小部队牵制敌人,使主力得以安全转进。因此曲折迂回,费时旷日。至六月一日前后,军直属部队的一部及新二十二师到达打洛;九十六师到达孟关(孟拱西北)附近;二百师到达中缅边境南坎附近;黄翔部到达国境泸水附近与国内宋希濂部取得联系。”
片马我曾经去过,现在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境内,也就是中缅交界的地方。1900年,片马曾经发生过几场战事,拿着弓箭毒弩的傈僳族、怒族等各民族的当地人,与拥有枪炮的缅甸殖民者英军在这里打过几仗,居然各有胜败。英军本来想从片马进入云南,然后占领西藏,或者进攻长江流域,没想到在小小的片马,2000名英军无法穿过滇西各族土人的伏击圈,甚至一名指挥官还被傈僳族神射手的毒箭射死了,英军只好退兵。
片马之役,在腐败懦弱只会割地赔款的清末历史上,实属难得。我当时是为了调查这场不为人知的战争而来到了片马,片马的粗犷和坚韧让我震撼。
可是我奇怪的是,这样一场战役居然没有载入史册。
历史是大海,我们了解到的只是一滴水。
【5-21】
杜聿明接着写道:“自六月一日以后至七月中,缅甸雨水特大,整天倾盆大雨。原来旱季作为交通道路的河沟小渠,此时皆洪水汹涌,既不能徒涉,也无法架桥摆渡。我工兵扎制的无数木筏皆被洪水冲走,有的连人也冲没。加以原始森林内潮湿特甚,蚂蝗、蚊虫以及千奇百怪的小巴虫到处皆是。蚂蝗叮咬,破伤风病随之而来,疟疾、回归热及其他传染病也大为流行。一个发高热的人一经昏迷不醒,加上蚂蝗吸血,蚂蚁侵蚀,大雨冲洗,数小时内就变为白骨。官兵死亡累累,前后相继,沿途尸骨遍野,惨绝人寰。我自己也曾在打洛患了回归热,昏迷两天,不省人事。全体官兵曾因此暂停行军,等我被救治清醒过来时,已延误了二日路程。我急令各部队继续北进,而沿途护理我的常连长却因受传染反而不治。二百师师长戴安澜因重伤殉国,团长柳树人阵亡,第九十六师副师长胡义宾、团长凌则民为掩护主力安全而牺牲。”
后来,人们知道了,牺牲在缅甸战场的中国远征军军官,军衔最高的是200师师长戴安澜、新38师副师长齐学启,96师副师长胡义宾。
戴安澜与第五军撤退没有同路,200师是在腊戍附近撤退的,也同样撤入了野人山。在寻归第五军的建制途中,正准备翻越公路时,200师突然被拥有大批装甲车和坦克的日军拦击。当时肯定有日军的飞机在空中侦察,侦察到了密林中的200师,也侦察到了他们的走向,要不然,为什么刚好在200师翻越公路的时候,就会遭遇日军大批坦克和装甲车?验证军在迷宫一样的热带丛林中摸索寻觅,而日军在飞机在空中可以清楚地查看到每一条道路和每一支远征军的动向。
狭路相逢勇者胜,戴安澜留下一支部队在正面与日军接战,然后亲自率领另一支部队从侧后迂回包抄这股日军。这股日军,就是56师团。
后来从野人山走出的200师老兵回忆说,戴安澜对战士们说:“今日不是鱼死,就是网破,上刺刀,跟我冲。”戴安澜手持一把卡宾枪,冲在最前面。战士们紧跟其后,齐声呐喊,喊声震天。就在与敌人短兵相接的时候,树林后突然伸出了日军的机枪,机枪一齐扫射,戴安澜倒了下去,随同一起倒下去的,还有紧紧跟在戴安澜身后的团长和副团长。
战士们扶起血泊中的戴安澜,戴安澜说:“不要管我,快快突围。”然后昏迷过去。
等到戴安澜醒过来的时候,200师已经冲出了包围圈,团长副团长都牺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