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5-14】

新38师撤离北向后,日军33师团再次占领仁安羌。

此时已经快要进入1942年5月,东南亚的雨季即将来临了。雨季到来,南亚次大陆将会陷入水乡泽国,风雨如磐,路断人稀。

在东南亚殖民地统治了百年的英殖民者,显然知道雨季的可怕,他们像一群老鼠一样不分昼夜地向西逃窜,丢弃了所有能够丢弃的东西,也丢弃了大英帝国最后一丝尊严,他们翻越群山,又遁入林海,爬过深涧,又涉过江河。他们将盟友中国远征军丢给了日军,让这些没有重武器的中国人替他们抵挡日军呼啸而来的子丨弹丨和丨炸丨弹,他们像虱子一样在密林的缝隙中奔跑,在山峰的褶皱间逃亡。他们在昼夜逃出1400公里,在创造了英国历史大溃逃的记录后,终于钻出了缅甸密林,相互掺扶着,气喘吁吁地逃到了印度。

雨季来临了,英军躲入了印度青砖绿瓦的古老建筑中,而中国远征军还在凄风苦雨中顽强抵抗。直到三个月后,他们才拖着疲惫之躯,用最后一丝力气支撑着,湿漉漉地走出了亘古无人的缅北野人山。

蒋介石意识到了远征军面临的危难境地,命令远征军向中国边境转移。

而要转移到中国边境,缅北重镇、滇缅公路上的重要中转站腊戍,则是必经之路。

远征军66军的新28师和新29师充当远征军撤退的先锋,而最强悍的新38师则在全军后阻击,掩护10万远征军撤退。

新28师和新29师刚刚开到腊戍,还没有来得及布防,日军56师团就杀到了。中国远征军尽管进行了顽强抵抗,但是日军攻势太过猛烈,更兼之有飞机坦克相助,腊戍失守了。这一天是1942年4月29日。

5月3日,日军攻占了边境城市畹町,继而,遮放、芒市、龙陵相继失守。日军56师团攻向惠通桥,早在战前,日军情报机关已经侦知,惠通桥是中缅边境的咽喉要道,占领了惠通桥,可以直捣昆明,继而进占重庆。

从仰光登陆至今,日军56师团连续作战14天,一路杀奔怒江,平均每天行军110公里。这是日军闪电突击战的最高纪录。

中华民族命悬一线。

当时极端危急的情形,也只有石牌保卫战可以比拟。

抗战至今,滇西一直是中国的大后方,战争在遥远的东方打响,枪炮声相隔数千公里。所以,滇西从来没有正规武装部队防守,日军进入滇西后,一路畅通无阻,奔向惠通桥。

日军进入滇西后,军政部就在当天深夜召开紧急军事会议,电令第11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备司令宋希濂,火速派精锐部队赶赴怒江增援。宋希濂立即命令最靠近怒江的36师赶往惠通桥。

日军56师团坂口支队到了惠通桥西岸,而国军36师还在奔向惠通桥东岸的路上,而当时谁也不知道对方距离自己如此之近,也不知道一场激战即将打响。

一个偶然的事件,引发了惠通桥被炸,桥身掉入了河谷,日军的梦想也掉入了河谷。惠通桥被炸的细节,我在《石牌保卫战》有详细交代。

惠通桥被炸时,缅甸侨民曹卓焜刚刚走过了惠通桥,他听到震天动地的一声响,所有人都爬在了地上。他回头望去,看到刚才还是好端端的大桥,此刻飞上了半天,又落入了湍急的江水中。

怒江,愤怒之河,此刻要从成为阻挡日军的天堑。

很多年后,曹卓焜还对那天的情景记忆犹新。

惠通桥被炸,日军并没有善罢甘休,他们在桥西岸架设大炮,向桥东岸轰击。另一队日军则划着橡皮艇,抢渡东岸。当数百名日军刚刚登上东岸的时候,国军36师的先头部队两个连也赶到了东岸。双方的军人来不及喘口气,就缠斗在一起。

西岸的日军看到东岸战事已起,一齐扑向东岸,会游泳的跳进水中,不会游泳的划着橡皮艇。国军36师两个连的先锋部队,看到越来越多的蜂拥而来的日军,在师长李志鹏的指挥下,占领了两处高地,对日军构成了夹击之势。日军虽多,但无法突破36师的火力网。

李志鹏是黄埔五期毕业,一直在36师任职,先后随队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等战役,斩获甚众。36师也是最早完成德械装备的中国师之一,战斗力很强。

中午,日军人数大增,攻势更猛,所有人都知道惠通桥对中日两国的重要性,所以战况极为激烈。

幸好36师后续部队一个团赶到了,将突入的日军又压了回去。

西岸的日军越来越多,拼命渡河,而日军的工兵居然开始抢修给炸毁的桥梁。

高村武人曾经参加过惠通桥边这场激烈的战斗,他当时是56师团野炮联队第一大队的士兵,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此次敌前渡河,正是步工兵联合一体的奇迹,自己激动的泪水使得望远镜的镜片都模糊一片。”这名日军炮兵还提到了他们联队对中国车辆的摧毁,“捕捉到那1000部车辆——直接发现的就有600辆,则完全可以说是我们野炮部队的独角戏。我自负地认为:与大东亚初期的新加坡炮击战、菲律宾炮击战加在一起,本次腊猛炮击战尽管规模较小,但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三大炮战之一,可以算是炮兵的精华。”

腊猛,则为民国时期的松山。

当时的形势,真是千钧一发。

陈纳德的飞虎队从昆明出动了,这些携带着重磅丨炸丨弹的飞机带着尖厉的啸声,掠过了曹卓焜的头顶,掠过东岸国军36师将士的头顶,也掠过了怒江的上空,将一枚枚丨炸丨弹丢在了日军的头上。

据后来参加过这次轰炸的一名美军飞行员回忆,他坐在飞机上,看到机翼下的日军在滇缅公路的两边排成了长龙,坦克、重炮、汽车、士兵……井然有序,绵延20公里。这就是日军56师团,他们等待着惠通桥修好了,浩浩荡荡地进入中国的西南大后方。56师团来自于北九州,那里民风剽悍,好勇斗狠。

时隔多年后,当年的情势让人回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双方相持不下时,宋希濂带着参谋人员赶到,指挥36师向日军发起勇猛反击,冲上怒江东岸的大部分日军被消灭,剩下的被挤进了汹涌的江水中。

飞虎队的飞机将肃然静立在滇缅公路两边的日军56师团当成了活靶子,日军惊慌失措地钻进了公里两边的稻田里和树林里。在缅甸战场上无比骄横的日军,现在也终于尝到了挨炸的滋味。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7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李幺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第7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