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
当时的局势极为恶化,英军像老鼠一样向印度逃窜,印度还是英国的殖民地。中国远征军孤力奋战,以三个军的兵力抗击日军四个师团,而且,后路已经被切断。蒋介石在重庆指示说:“ 国军今后在缅甸的作战指示,应以不离开缅境,而又不与敌主力决战为原则。依此原则,以机动作战,极力阻止并迟滞敌之发展。”
可能,当时在后方的蒋介石还没有意识到缅甸战场的形势有多么严峻,还幻想着远征军能够在缅甸站稳脚跟,后续部队从国内源源不断增援缅甸,将日本人赶出去。
杜聿明组织军队节节防守,渐次撤退。
龙英所在的新22师掩护第5军撤退,杨伯方和孙克刚所在的新38师担任整个远征军的后防线。那时候,曹卓焜还是一名缅甸华侨,在缅甸的大道小径上跟着成千上万的华侨逃生。日本人进入缅甸,见到华人就会枪杀。
龙英记得那些天部队不断地转移,头顶上是日军轰鸣的飞机,地上是呼啸而来的坦克,新22师只能且战且走。每当暂时摆脱了日军的追击,新22师就马上布防,进行阻击。新22师确实是一支钢铁军队,在那样困难的环境中,在几万日军的追击中,建制还没有被打乱,还在组织有效的抵抗。
龙英现在还能记得,在一个阻击地点,新22师的士兵们埋伏在草丛中,准备伏击。等到日军追过来,新22师放了一把大火,熊熊的火焰舔舐着急匆匆的日军,日军不得不停下脚步,在飞舞的火舌中手舞足蹈,载歌载舞,左顾右盼,交头接耳,然后转身逃跑,但是,飞奔的火焰追上了他们,让他们的身体像煤炭一样熊熊燃烧,像竹节一样哔啵作响。后来的日军坦克看到士兵像被点燃了尾巴的母猪一样仓皇逃遁,也急急忙忙掉头逃窜,一路跌跌撞撞,像掉进淤泥中的乌龟一样。最终,钢铁的坦克逃走了,肉泥的士兵升天了。
正是因为新22师的有效阻击,保证了第5军的安全撤退。
新38师也在撤退。
因为新38师解救了7000名英军,所以英国缅甸军中的军官们都听说了远征军中骁勇善战的孙立人将军。在撤退前夕,孙立人已经看清了日军的作战意图,所以他赶到了英国缅甸军司令部所在的依乌,面见缅甸军总司令亚历山大,要求英军为新38师配属一部分大炮和坦克,这样,新38师可以杀开一条血路,救盟军冲出重围。那时候,因为英军急电中国增援,远征军匆忙开往缅甸,大批的重型武器还在中缅边境上,来不及运过来。
孙立人的建议也许是可行的,面临绝境,拼死一战,依靠新38师的战斗力,完全能够让日军的合围化为泡影。
但是,亚历山大拒绝给孙立人提供大炮和坦克,他的理由是,英军已经接到了上级的命令,奉命撤往印度,不能再攻击日军。不但人不能参与攻击,而且武器也不能参与攻击。否则就是违抗上级的命令。
孙立人再三请求,亚历山大拒不合作,无奈之下,孙立人只好返回新38师,组织向北撤退。
后来,英军在逃亡印度的山路上,被日军掩杀,仓皇之中,英勇的亚历山大指挥英军将大炮和坦克,还有大量的汽车,一起推入了江水中,然后轻装逃跑,这样果然轻快了很多。他们在逃跑的路上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终于在丢弃了所有辎重和武器后,安全逃到了印度。
新22师设伏破敌,新38师杀了日军一个回马枪。
日军追击新38师到了一个叫做温早的地方,眼看着就要追上了新38师。孙立人认为,如果不能出奇制胜,便无法摆脱这股尾追的日军,新38师的处境将会非常危险。于是,孙立人组织部队,返身再战,新38师突然从树林中杀出,正在兴致冲冲得意洋洋追击的日军完全没有想到新38师还敢杀一个回马枪,他们无法判断这股远征军是从哪里来的,稍作抵抗后,就惊慌逃窜,像被鞭子追打的耕牛一样。新38师随后掩杀,斩敌800余众。
新38师暂时得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