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5-11】

10万国军精华开赴缅甸,仅仅一月,就遭遇惨败。我们的武器不可谓不精良,我们的战士不可谓不英勇,可是,为什么会这样?

最大的原因是没有制空权。

制空权是现代军事学家杜黑提出来的。杜黑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就说过,“只有拥有足够力量的独立空军才能确保国防。”“完全独立于陆海军之外的独立空军是绝对重要的。”

二战中的“沙漠之狐”隆美尔将军也说,“假使敌人拥有完全的制空权,那么我方尽管拥有现代化的武器,还是无法作战的。”隆美尔将军还形象地分析说,没有制空权的军队,遇到控制了制空权的军队,“就像野蛮人遇到了近现代欧洲国家的精兵,其胜败是不问而知的。”400年前,西班牙征服者弗朗西斯科率领180名士兵,依靠当时先进的火绳枪,征服了600万人的印加帝国。在枪支弹药面前,长矛弓箭不堪一击;在飞机面前,机枪大炮也不堪一击。

控制制空权一直被认为是现代战争最关键的因素,邓小平生前就曾经说过:“不管如何,今后作战,陆海空军,首先要有强大的空军,要取得制空权。否则,什么仗也打不下来。”

中国远征军是否取得了制空权?

中国远征军没有取得制空权,所以第一次入缅作战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一场悲壮的战争,尽管新38师取得了仁安羌大捷,尽管200师取得了同古之战的胜利,但是第一次入缅作战还是无法摆脱失败的命运。

因为我们没有飞机。

那时候,中国没有自己的空军,中国的空军在全面抗战的第一年已经消耗殆尽。

美国和英国不是有空军吗?他们的空军在哪里?

他们的空军没有飞临缅甸的上空。

早在1941年5月20日,英国远征军司令波普汉就曾经写信告诉蒋介石说:“敝国已经在美国订制了飞机,决定100架霍克飞机分配给贵国使用。”事实上,英国没有给过中国一架飞机。

1943年3月25日,英军被日军在缅甸打得节节败退,英军缅甸军司令亚历山大为了让蒋介石赶快出兵,答应将把300架飞机投入缅甸战场。两天后,中国远征军10万将士誓师出征,走出国门,与日军在缅甸殊死搏杀。然而,直到战争结束,空中也没有见到英军一架飞机,只有日军的400架飞机在缅甸上空肆意游弋,狂轰滥炸。

无论是新一军的杨伯方和孙克刚,还是新22师的龙英和曹卓焜,他们在谈起第一次入缅作战时,天空中乌鸦一样的日军飞机都给他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远征军正在行军时,日军的侦察机就出现了,不一会儿,日军的轰炸机就像蝗虫一样飞来了,远征军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了日军飞机的视线里。而且,日军的飞机出现在哪里,地面上的日军步兵就赶往哪里。由于没有制空权,远征军只能被动挨打。

英军呢?让远征军替他们挡枪子的英军呢?被孙立人的新28师解救出来的英军呢?难道他们就不担心日军飞机的轰炸?

英军早就逃到了毗邻的印度,印度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对于大英帝国的军人来说,在印度和在缅甸没有任何区别。

丘吉尔早就下令放弃缅甸,收缩防守了,英军早就知道这道命令了,知道确保印度才是他们的作战方针。可是无耻的英国佬没有告诉中国人,他们像小偷一样逃跑了,而留下中国军队与凶蛮的日军浴血奋战。

亚历山大,这个英国缅甸军总司令,这个擅长逃跑的英国佬,做人太不地道了。

我们的远征军被出卖了。

其实那个时候,美国向缅甸战场提供了大量的军事物资,包括飞机。

就在缅甸战役进行时,北非战役也在打得如火如荼,一方是隆美尔将军指挥的德意联军,一方是英国名将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军。英国将美国同时期支援的700架轰炸机、1100架战斗机、900辆中型坦克、800辆轻型坦克、2.5万辆卡车和摩托,全部投入了北非战场。而这些战略物资,有相当一部分是美国要求投放在缅甸战场的。骄横的英国人一贯轻视亚洲人,也轻视亚洲战场,他们确定了放弃缅甸战役,确保北非战役的胜利,他们把这些战略物资全部投放在了北非战场,任中国远征军在狂轰滥炸中逃生。

后来,北非战役中,英军胜利了。“沙漠之狐”隆美尔结束了自己精彩而悲壮的军事生涯,蒙哥马利举世瞩目。

随后,美英联军以北非为跳板,进入欧洲,展开了西西里岛登陆战,美国的巴顿将军和英国的蒙哥马利将军出尽风头,意大利墨索里尼倒台。希特勒在苏联战场上独木难支,从库尔斯克会战中仓皇撤军,将到手的胜利让给了苏军。库尔斯克会战,苏军损失80万人,坦克6000辆,而德军仅损失50万人,坦克1500辆。然而,由于希特勒的惊慌失措,让苏德战场发生了逆转,进而引起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逆转。库尔斯克会战,成就了朱可夫一世英名。此战后,德国走上了下坡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扭转,是以牺牲中国远征军为代价的。

在英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缺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

掉了一只马掌,失去一匹战马;

失去一匹战马,损了一位骑兵;

损了一位骑兵,丢了一次战斗;

丢了一次战斗,输掉一场战役;

输掉一场战役,毁了一个王朝。

这首歌谣说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485年,当时的英国国王到波斯沃斯征讨与自己争夺王位的里奇蒙德伯爵。谁胜利了,谁就是国亡。

决战前一天,国王让一名名叫杰克的“弼马温”去铁匠铺给自己的战马钉上新马掌。杰夫牵着国王的战马来到铁匠铺,铁匠钉马掌的时候,发现铁钉不够用了,那时候的铁器可都是稀罕物。杰克说凑合一下,给最后一个马蹄少钉一个铁钉就行了。铁匠照办。第二天,两军交战,国王杀得兴起,突然马掌掉了,国王被掀翻在地,伯爵的士兵们一拥而上,活捉了国王。战争就这样结束了,伯爵成为了国王。这个伯爵,就是开创都铎王朝的亨利七世。

中国远征军就是那枚钉在二战战马上的铁钉,这枚铁钉一直坚定地钉在马掌了,保证了二战的胜利。

除了没有制空权外,还有日军56师团的千里奔袭。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6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李幺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第6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