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5-5】

30万妇孺老幼,付出了10万人的巨大牺牲,修筑了三年,就在即将通车的时候,形势急转直下,发生了谁也没有预料到的变化。

日本南方军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几个月里,登陆东南亚,一路势如破竹,攻占了东南亚的英国殖民地。大英帝国,曾经辉煌了几百年的日不落帝国,势力范围覆盖了世界上三分之二土地的日不落帝国,现在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武器和人数都占有绝对优势的英军在日本凶猛的攻击面前,选择了败退和逃跑,他们逃跑的速度甚至超过了日军追击的速度。我在一本日本鬼子写的回忆录里看到,这些因为炎热而光着脚板的日本兵,一天一夜狂奔几十公里,为了赶上奔驰在乡间道路上的英军汽车。大英帝国的军队实在不堪一击。

中国为了保护滇缅公路和滇缅铁路,也为了保卫中国的西南大后方,蒋介石曾经向英国申请进入缅甸,与英国军队并肩作战,但是,英国政府狂妄地相信依靠他们大英帝国的军队,就能够击败来犯的日军,根本不需要中国军队来帮忙。英国拒绝中国军队出兵的另一个原因是,狭隘而骄横的萨克逊人和盎格鲁人,担心中国军队在缅甸击败了日本后,会赖着不走,抢夺他们在缅甸的利益。

因为骄傲自大,也因为浅薄狭隘,英国人付出了惨重代价,1.8万拿着三八大盖的日军,追得4万拿着冲锋枪的英军像羊群一样满山乱窜,仰光很快就失守了,中国依靠海外援助的唯一一个港口被占领了,滇缅公路和滇缅铁路也就名存实亡。大英帝国的军队一边从缅南向缅北逃窜,一边急急向中国求援。

蒋介石立即派出了当时中国机械化程度最高的杜聿明的第五军,会同第六军、第66军,10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缅甸而来,而前锋,就是当时中国抗日战场上,最骁勇善战的200师,师长是一代名将戴安澜。

我曾经在畹町的一家饭馆与一位老人交谈,他见到过当时远征军出征的盛况。他说,远征军坐着美国卡车,前面是摩托车开路,浩浩荡荡,绵延上百里,尘土飞扬。将士们站在车厢里唱着军歌,歌声嘹亮,士气旺盛,滇西几十万百姓夹道欢送,很多人看到自己的军队如此威武雄壮,都流下了眼泪。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战役打响了。

第五军是国军五大主力之一,而200师是第五军的绝对主力,这支英雄的部队参加过台儿庄、昆仑关等战役,击毙了日军第五师团第12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日军第五师团,又称板垣师团,因为师团长是著名战犯板垣征四郎而得名。这个师团是日本早期的七个甲种师团之一,在抗日战争中犯下了滔天罪行,抗战开始的所有罪恶,此师团无不参与。

戴安澜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抗战中的狄青。狄青,是北宋名将,史书记载,狄青智谋过人,勇不可挡,每逢与西夏交战,必披头散发,戴铜面具,身先士卒,大呼酣斗,所向披靡,战功累累。

由于远征军沿着滇缅公路一路飞驰,所以,远征军的前锋200师在距离仰光北面260公里的同古与日军遭遇,立刻展开反击,战争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每一间房屋,每一条小路,争夺都异常激烈,日军在占据优势兵力的情况下,围攻同古12昼夜,居然未能前进一步。

日军同古受阻,后续四个师团从印度洋登陆,进入仰光,在同古方向一字摆开。中国远征军也一字摆开,进行阻击。

第五师新22师和200师一样,同样是一支能征惯战的王者之师,师长是名将廖耀湘,廖耀湘以后成为新六军军长。新六军,是国军中另一支“五大主力”。新22师在雅达西与日军激战,全师上下士气旺盛,从昼至夜,杀声震天,血流成河,日军围攻15天,居然未能前进一步。

当时参战的远征军有三个军,日军有五个师团,日军一个师团相当于国军一个军。但是,如果加上英军,如果英军都能够像国军那样拼死杀敌,那么中国和英国的军队可以与日军五个师团进行抗衡。

当时的战略部署是,以仰光至曼德勒的铁路线为界,铁路以东,为中国远征军阻击阵地;铁路以西,为英军阻击阵地。铁路以东,为日军的主攻方向。

然而这次,又坏在了英国人身上。

远征军在日军的攻击面前,雷打不动,而英军受不了了,他们被日本不要命的二球精神吓跑了胆,他们偷偷地逃跑了,用《水浒传》中的话说:忙忙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惶惶如惊弓之鸟,他们一天一个狂奔两百公里,使得防线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缺口。更可耻的是,他们在逃跑的时候,没有通知一同防守的中国军人一声。大英帝国骄横无比,在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的生命才贵如金玉,别人的生命都贱如蝼蚁。

英军败退后,日军迅速进入缅北,攻占了缅北多个重镇,中国远征军的后路被截断了,缅甸败局已经,无法挽回。

曾经征战世界的大英帝国,直到现在还没有崛起,反而沦落为一个准二流国家,这与他们的软弱和怯懦分不开的。

滇缅战争激战正酣的时候,蒋介石曾经两次飞临缅甸,与英殖民者沟通,商讨作战事宜。第一次是在1942年3月1日,第二次是在一个月后的4月5日。

我在资料中能够查找到的是,第一次,蒋介石与英军总司令魏菲尔商谈,第二次与英国缅甸军司令官亚历山大交谈,共同研究作战部署。蒋介石曾让亚历山大固守歼敌,但是亚历山大拒绝了。在日军凶悍的攻击面前,英国已经无意坚守缅甸。

对于英国来说,缅甸只是他们殖民地中微不足道的一小块,那时候,广阔的东南亚和南亚,辽阔的非洲,肥沃的南美洲,英国仍然有广袤的殖民地,以供他们挥霍。

然而,缅甸对于中国太重要了,失去了缅甸,就失去了滇缅公路,失去了滇缅公路,中国的抗战就极为艰苦。

蒋介石无法说服亚历山大,只好找中国远征军高级将领,面授机宜。

就在这次,蒋介石乘坐的汽车遭遇日军20架飞机的轰炸和扫射,一颗丨炸丨弹就落在汽车旁边,万幸的是,这颗丨炸丨弹没有爆炸。当时真是上天保佑我中华民族。

然而,险境还没有摆脱,厄运还在继续。

蒋介石在飞回中国的途中,突然被18架日军战斗机追击,好几次,蒋介石的座机就要被击中,依靠飞行员高超的技艺一次次化险为夷。飞到中缅边境,从昆明起飞的飞虎队战机,阻拦日军飞机一顿痛击,日本飞机仓皇逃窜。蒋介石又躲过一劫。

后来的资料显示,蒋介石第二次赴缅甸时,被日军的谍报网络侦悉。

两次遇险。一切都证明了这是不祥之兆。

后来,第一次入缅作战战败了,日军长驱直入,一直追击中国军队到了怒江西岸,惠通桥被炸毁,阻断了日军追击的步伐。

缅甸战败也给滇缅铁路带来了深重灾难。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6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李幺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第6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