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系除了首领文韬武略外,士兵素质也是出类拔萃的。
广西民风剽悍,每一个士兵入伍前,都参加过民间军事训练,当别的体系的士兵连左右前后正步走齐步走都分不清的时候,桂系士兵翻山越岭如履平地,几乎个个都是神枪手。广西民间尚武,猎户居多,出门就是山,人人都有一双铁脚板,人人都有一颗顽强坚韧的心。
抗战时期,桂军拥有5个军:7军、31军、46军、48军、84军。桂系起家部队是7军,这是一支响当当的军队,被誉为“钢7军”,战斗力丝毫也不弱于“五大主力”。而其余四个军也作风凶悍,桂军无弱旅。李宗仁和白崇禧之所以能够在国民政府中官居高位,经久不衰,除了本身过硬的能力,还有桂系这五个军过硬的战斗力在支撑。
桂军里是清一色的广西人,抗战时期,即使桂军在别的战场遭到损伤,也会回到广西补充兵员。桂军只对李宗仁和白崇禧忠贞不二,从来不买别人的账。桂军自成体系,却能够在乱世夹缝中生存30年,甚至在横扫天下的林彪四野一路凯歌高奏,来到广西后,却被桂军击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广西人特别能战斗,史书中也早有记载。
【4-2】
史书上能够找到的最早发生在广西的战争,是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最后一战——秦瓯战争。秦瓯战争记载在《淮南子》中。
当是时也,秦始皇囊括四海,并吞八荒,包举宇内,君临天下,30万秦军一举平定北方匈奴,50万秦军大举南下,欲平定百越。当时的百越,就是指现在的两广。
秦军的兵力不可谓不强大,连并六国,锐不可当;秦军的装备不可谓不精良,长矛如林,箭出如雨,可是,50万秦军却在这里连吃败仗,而百越军有多少?当时两广还是荒蛮之地,据史学家考证,百越军不足5万。
我们从兵马俑的出土中,能够看到秦军的排兵布阵和作战技巧。秦军每逢两军对阵时,先派出弩兵,飞蝗一样的弓箭落在对方阵地上,对方就会死伤大半。接着,趁着混乱之机,秦军的战车就出动了,隆隆战车驶来,风驰电掣,天塌地陷,和二战时期德军的装甲兵团一样,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如果近战,秦军也有绝技,两个士兵抬着长达三丈的超级长矛,几十根超级长矛并成一排,成为一战斗小组,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武艺再高强的战将,也无法抵挡这样的战斗小组。
即使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秦军也是能够和斯巴达军团、古罗马军团进行媲美的无敌之师,可是,就是这样一支无论人数还是装备都远远占优的军队,居然败于一群披发跣足的乌合之众。
因为百越地势复杂,也因为百越军比秦军更强悍。
由于史料不全,我们无法完全还原这场战争,只知道初战不利,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百越军退入境内,与秦军展开山地丛林战。山地战和丛林战,才是百越军的拿手好戏,而秦军的作战技巧完全不能发挥。
《淮南子》中这样记载:“……而越人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相置桀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雎,伏尸流血数十万,乃发适戍以备之。”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百越军退入山林后,又趁夜袭击秦军,杀秦将,秦军伏尸数十万。
这种战斗力实在太强悍了。
后来,秦始皇命史禄凿灵渠,建徒门,贯通湘江漓江,使秦军粮道畅通,才攻破百越。
为了防范百越再起事变,20万秦军后来就一直驻扎在百越,与当地人通婚,这就是今日广西人的先祖。
因为有这样的先祖,所以,后代人的血管里都流淌着剽悍不屈的血液;所以,千百年来,广西都民风剽悍,好勇斗狠,绝不向邪恶屈服。
接下来的上千年里,北方战乱纷起,改朝换代,而十万大山之中的广西相对安宁。一直等到了明朝,广西人才有了重登历史舞台的机会。
明朝中期,江浙一带倭寇犯边。所谓的倭寇,就是日本的武士和少量中国流氓组成的一支土匪力量,养尊处优的明军与这股凶悍的土匪作战,屡战屡败,于是广西兵出征了,广西兵当时有个名字叫做“俍兵”,或者叫“狼兵”,叫他们“俍兵”,是因为他们都是广西土司的私家军队;叫他们“狼兵”,是说他们如狼似虎,打仗不要命。这股走出广西的军队,首领是年过花甲的瓦氏夫人。这支私家军队在东南沿海与倭寇交战,十战十胜,还曾经救出过被倭寇包围的抗倭统帅俞大猷。史载,有一次,20名俍兵被200名倭寇包围,一番激战,倭寇死亡50人,而俍兵仅死6人。
俍兵的战斗力为什么这么强?这和他们的作战方法有很大关系。每逢与倭寇作战时,俍兵7人一组,各组独立作战;这是针对倭寇制作的战术,倭寇作战几乎不讲章法,完全就是土匪行径,狂砍乱杀。俍兵每组中有4人专门杀敌,有3人专门割头,以便回去领赏。而冲锋的时候,前面一人又冲在最前面,后面两人左右夹击,还有一人持弓远射,另外三人紧随其后,等着割头。这完全就是林彪元帅的“一快两慢三猛”打法。几百年前,瓦氏夫人依靠这种战法赶跑了倭寇;几百年后,林彪元帅依靠这种战法无敌天下。不知道林彪元帅的战法是否借鉴了瓦氏夫人。
广西俍兵雄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