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我感兴趣的是:文盲——不识字的人,但却是能说话的。世界上不认字却可以说话的人,一定比既会认字又能说话的人多,语言一定是先有声,后有字的,这两个结论看来是不用置疑的。就拿我自己来说,面对如火如荼涌现的网络语言,有时候就觉得自己是个文盲;更多的情况是已经想不起来某个汉字是怎么写的了,用五笔打不出,只能换到拼音——可是,我却能在脑子里记得它们的音,能说出它们来。这说明,人不靠认字完全可以说话。科学理论说:人是靠语言进行思维的,进一步的推论是:人靠文字和声音两套语言的符号系统都可以思维,证据是——哑巴和盲人都有思维。

更进一步说,学说话一定比学认字容易。英语当然也是这样。

对此我深有体会,我觉得,记单词的音比记它的形容易多了。音的数量是有限的,可以说都很正常,形——拼写,有时候却很古怪,也有很多不发音的字母混在里面,lamb 、tomb中的b, hour、honest中的 h, 给你造成困扰。往往有很多不同的拼写,却共用一个简单的发音。音的排列组合比字母少,所以从理论上讲认音也是更容易的。你现在让我听、看和说都问题不大,可是让我写英语,就有点费劲了,要是不靠英文联想输入法,就得有一本字典在旁边伺候着,很多很简单的单词我都有点想不起来了。无怪乎美国有很多拼写比赛,拼写的难度之大和可贵,以至于让一对危机中的美国夫妇从中找到了生活的真谛(一部电影看到的)。看yahoo.com 新闻里的网友评论,往往也是错字连篇。

文盲当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现在又不是激进的六七十年代,不过,我们在这里是想讨论听说,让们把注意力放到语音上,也不妨来一下选择性失明。记音容易记字难,英国人笔下可以胡拼乱写,口里却不会胡言乱语,可以说,他们的每一个发音都是标准的,所谓标准,就是有意义,别人可以听得懂,可以传达信息。

我们可能和英国人学英语的过程是相反的,英国人是先认音后认字,我们是先认字后认音——这不是自已创造困难而上吗?从音到字有一个好处,英语是拼音文字,你知道它的音,你大概也能把字拼出来,虽说拼字难,可是八九不离十也是能做到的。

我们中国人学英语通常的情况甚至是只记字不记音,对音完全不敏感。你要想做一个快乐的文盲,你就要把你脑子中以字母的视觉形象出现的单词置换成以声音出现的听觉形象,你会发现,这样一换,你会轻松许多的。认一个单词,要象吃奶糖,字形的糖纸剥下来,把发音的糖吃下去。信息量小了吧?mp3 和mp4哪个更占内存?

不要上英国的聋哑学校

说过了“盲”,再说说聋哑。经过思考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在中国,聋哑的孩子进中国的聋哑学校,正常的孩子进英国的聋哑学校。

什么意思?让我们想象一下聋人的情况。当你完全听不见声音,你就无法对语言形成声音的敏感,尽管你有着正常的发声器官,可是你无法模拟,所以你也就发不出正确的,可以被人辩识的话音来。所以哑者大多是耳朵出了问题——人的嗓子好象倒轻易不会坏的。所以,有一些聋哑人,经过长期艰辛的训练,是能说出话来的,可他们说的话是有点怪的,因为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他们的父母(大多数情况是)用大量的训练告诉他们,哪一个字应该怎么活动嘴里的哪部分零件,这是一种肌肉的机械记忆,有点象蒙着眼睛扔飞刀的表演,你只是完成了扔的动作,却并不知道刀子能扎到哪去。

我们大多数人学英语就是一种聋哑状况。你听不见多少有声的东西,和聋差不多,因此你没有多少声音的记忆。你说出来的英语没有人纠正你,所以也不知道是对还是错,大多数时间,你是一个人说给自己听,你很有练走几(北京话,几轻声)的危险,练成了一种谁也听不懂的英语。因此说,中国孩子学英语就象进了英国的聋哑学校一样。

婴儿学说话,就是一个不断模仿,不断被纠正的过程,被纠正并不是说它说得土气,而是说它说的达不到可供辩识的程度。语言达到最低要求——可供被辨识即可,家长听懂你的话了,你也就学会说话了——口音也自然就学出来了,因为所谓口音,也是各个地方的标准语,口音里每一个外地人觉得奇怪无比的地方,也都在它的环境中起着辨识信息含义的作用。

在我们现有的条件下,英语听觉形象缺失的问题将长期存在——尽管比过去已经强很多了——并且,我们接触到的听力材料都是单向的,你还是缺乏一个自己模仿语音出来然后被纠正的过程。不过,就我们所接触到的语音的刺激来说,为什么它们仍不能在我们脑中形成应有的语音记忆呢?我相信,如果我们真象婴儿一样接受现在已有的英语语音刺激,我们的英语听说也不至于象现在这么差,我们受到的有限的可怜的刺激还大大受到了汉语的干扰,被汉语的语音系统冲击得七零八落。是怎么被冲击的?我们应该如何抵抗这种冲击?

毫无疑问地说,每一句书面上的英语,不管多复杂多深奥,都可以用语音表达出来并被理解,每一个单词都可以靠一个读音被辨识。要想提高听说,我们首先要建立对语音的敏感,我们要明白,先有话后有字,我们要把单词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引导到语音与事物的联系上来。如我上文所说,把脑中的单词置换成语音。可是,“置换”谈何容易。我们更多的情况是连单词和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没有建立,又怎么能建立语音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呢?按理说学语言是先音后文,我们现在已经反过来了——我自己写这些东西的顺序也不得不先从文开始,是因为这是我们所习惯的路径,其实我前面所写的关于文字的所有东西首先都存在于语音当中,所有的语言现象首先都是语音的语言现象。

好吧,既然反了,就反着来吧。先去建立单词和事物之间的真实联系,再去把它置换成语音。有一句废话我还是要说一下:如果你从字面上不认识一个单词,你当然不能指望从口语中能听出它来。这种听不懂不在我将要讨论的范围之内。

那么,问题是,有很多单词我都认识了,可是为什么还听不懂呢?

这就比较有意思了。

到C就出事了

按照上文的语气,好象接下来就应该谈这些“认识也听不懂的单词”的问题了,可还是要“且慢”一下,先说一说英语的common sense的问题,也算是为后面的讨论再垫一块砖。

奥沙里文说:“世界上只有7个人有common sense。”——如果你对台球这项运动不喜欢的话,可能也不知道奥沙里文是谁,反正你知道这里的语境是台球就行了。你有可能得很高的分,打得很热闹,可是在奥沙里文眼里,他只要看你打一下,甚至可能只要看见你从椅子里站出来的样子,就知道你有没有common sense了。

判断一个人对英语有没有common sense,连单词都不用说到,只要三个字母就差不多了:A、B、C。你请他念一下这三个字母,A和B一般都没问题,绝大多数中国人到C就出事了,中国人基本上都把C读成“sei”——用文字讨论发音的问题比较麻烦,在这里我争取尽量用汉字和拼音来模拟英语,因为你对英语发音不敏感,对英语音标也一定不敏感以至讨厌。但实在得用音标的地方那也没办法,我会用[ ]来表示,没有这个的,全是拼音。标准普通话里没有“sei”的字,方言里有,比如“塞”,所以我们能发出“sei”这个音。但C的正确读音是[si: ],汉语里根本就没有这个音,所以中国人不习惯,就一定要把C读成“sei”。

在英国人耳朵里,[si: ]和[sei ]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字,前者有C、see、 sea,后者就成了say了,所以我们中国式的A、B、C的读法在英国人听来就是“A、B、说”。

象婴儿一样学英语》小说在线阅读_第2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陆人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象婴儿一样学英语第2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